喜欢林海音,起源于她的《城南旧事》。记得那天坐在长途汽车上,窗外掠过清新而美丽的乡村风景,阅读着那质朴、纯真又充满了盎然童趣的文字,我的心里荡漾着一种暖暖的、柔柔的、温馨的情怀。后来,我每每听到那首无限凄婉的《送别》,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小英子”那双溢满了烂漫与坚强的、亮晶晶的大眼睛。
在我们大陆,许多人对林海音的了解,也许仅限于《城南旧事》。其实,她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远远不止于此。她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一生著作等身,获奖无数。除了《城南旧事》,她还出版了《晓云》《春风》《孟珠的旅程》《晚晴》等长篇小说集;《绿藻与咸蛋》《冬青树》等短篇小说集;《在胡同里长大》《英子的心》等回忆性散文集。此外,她还一直关注儿童文学事业,晚年时写成了《林海音童话集》。她说过,写作是她的梦想、她的最爱。因此,写作也成就了她的精彩人生。
通读了林海音的所有作品,从清丽细腻的文字中,不难看出她如水般的善良、如风般的柔情。起初,我深信不疑这是一个静处于幽深闺中,只一心描画人生幻梦的娇小女子。可是,品读了她的传记、观看了她的纪录片,我才震惊地发现:她,林海音,纯真而不乏成熟、善良而不乏果敢、柔情而不乏气魄,是一个多么生动、多么绚丽的传奇。
她不仅专注于自身创作的探索与提高,还无私地提拔新人。在主编《联合报》副刊《周末》期间,她勇敢地突破了政治的禁锢,大胆启用一些新人独特甚至越轨的作品。她爱才、惜才更护才,积极与他们写信沟通,及时给予鼓励与关怀。在她那母性光辉的笼罩下,台湾文坛才得以出现了黄春明、钟理和、钟肈政、林怀民等一大批“健将”。此外,她还自己当家做“老板”,主编了《纯文学月刊》,开办了“纯文学出版社”,给寂寥已久的文学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重生的活力,指引了光明的方向。
古人云:“君子三变。”林海音在事业上声名显赫,机智干练,而在日常生活中,她则是一个勤劳的主妇、开明的母亲、体贴的妻子、热心肠的朋友。林海音的女儿夏祖丽曾经回忆:“我从没觉得妈妈是个职业女性,因为她非常恋家、非常顾家。”她喜欢尝试各种烹饪方法,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她痴迷于一些新潮的缝纫技术,裁制出美丽精致的衣裳;她十分善于理财管家,信奉“要舍得消费,但不能浪费”的原则;她热衷于搜集文艺小玩意儿、举办文友聚会,让生活中充满笑声、充满雅兴、充满情趣。她的丈夫夏承楹,台湾新闻界的“大腕儿”,曾在和儿女的闲聊中,多次由衷地赞美妻子。“北海的风,吹开夏的园林,千朵繁花,喜悦地歌唱”这便是他们婚姻的完美写照。
事业和爱情的双丰收,这是每一个女人所梦寐以求的。而林海音,她做到了。放眼文坛女性,纸上风光而家庭不幸的大有人在:张爱玲、庐隐、萧红、丁玲、沉樱、龙应台……而林海音却得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的身上蕴含着一种大胸怀、大气派,待人接物真挚坦率、为人处世分寸自知,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早已成为她的思维习惯:朋友有难时,她及时施以援手;文坛之风不正时,她第一时间给予批判;她积极推动纯文学事业,努力摒弃政治性和商业性的干扰;她鼓励孩子们稚气未脱的“主见”,亦尊重和包容丈夫独特的生活习惯……也许,林海音并不完美,但是,作为一个睿智的知识分子、一个幸福的女人,她当之无愧。
如今,那个老年明达、风韵尤存的英子奶奶,早已离我们远去。可是,她的作品、她的理念、她的为人,却值得我们真情地赞美、永恒地怀念。“自古文章憎命达”,也许,对于女性,文学的多愁善感、细腻多思,可以成就她,也可以毁灭她,关键在于自身如何权衡与把握。在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两地》中,著名诗人余光中曾感慨万千:“有一段时间,传言林海音会做文化部长。我就说,一个人能够成为林海音,为什么要去做文化部长呢?”
人的一生,应该拥有值得自己毕生追求的东西,比如文学;女人的一生,应该经营一份彼此包容、互相扶持的情谊,比如婚姻。也许,我们可以胸怀着闯荡世界、实现梦想的壮志豪情,但请不要忘了勤劳、温情、善良、情趣和奉献,那是女人最美的衣裳。英子奶奶,用她辉煌而美好的人生经历,向我们轻轻地诉说着、诠释着。
即使荆棘遍地,也可以阔步向前;即使历经世事,也可以永葆纯真;即使精疲力竭,也可以灿然微笑;即使身为女人,也可以在家庭与事业间游刃有余……这便是林海音的生活哲学,也可以作为我们今后的人生指栏——亦真亦勇,刚柔并济,成就小格局里的大气派。
- 相关推荐
【小格局里的大气派散文】相关文章:
大表婶的经典散文05-10
大爱无疆经典散文05-09
老屋的大梨树经典散文05-09
库车大馕散文04-27
关于大爱的散文06-20
大宅情结散文04-28
大渝商散文04-23
中国饭局里的礼仪知识11-01
警局里的神秘来客作文05-10
大奔四说散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