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纯顺(1951。12-1996。6。13),上海人,生于1951中12月,大学本科,1988年7月1日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行程巳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巳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发表游记40余万字。沿途拍摄照片8千余幅,为沿途人们作了150余场题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尤其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1996年6月13日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境的壮举时,不幸在罗布泊西遇难。
年首岁末,那些逝去的往事,如同梦中枝干上摇曳的叶子,让我的内心深处,充满感慨和怀念。当我从上海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中,看到他收拾起行装,走进那片荒凉、神秘与死亡相伴的罗布泊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余纯顺临走进罗布泊时,还是没有忘记很潇洒地向着摄像机挥手,临别时的微笑,就这样永远留在了世人的记忆中。
这让我想起了在易水河畔,慷慨悲歌的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声,仿佛依旧在我的耳畔回荡。中国人自古就崇尚勇士,崇尚为义而舍生的气节。鲁迅曾对勇士下过这样的定义: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同那些浑浑噩噩活着的`人相比,余纯顺应该算的上一个勇士。他徒步走遍全中国,虽然最后在罗布泊遇难,但那种契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所欠缺的。“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这是余纯顺遗言中一句颇有哲理的话。而这可能出自于对泰戈尔的作品《飞鸟集》的理解。其实,他原本应该过的很幸福,他有一个温暖的家,有温柔体贴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然而,直至今天,大多数人依然对探险存在误解。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余纯顺选择了放弃,离开了妻子,独自去远行。他的理想,也许并不被人所理解。也许,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常人所难以破解的迷。象张骞、班超一样,向往着神秘的探险之旅,从征服自然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在罗布泊腹地,余纯顺倒下了。他的灵魂与黄沙瓦砾为伴,和他向往的楼兰古国永远留在了一起。在他殉难的地方,人们看到了摆列整齐的衣物,寻找水源在沙地挖下的深坑——他在挖坑求生的同时,已经为自己的死作好了安排。那摆放整齐的衣物,是探险家临终前的无声表白。他爱这个世界珍惜生命,即便凋谢,也希望自己如秋叶一样艳丽。
余纯顺说:“死亡,只是回归故乡,回到最初的地方,回到祖先的怀抱。”没有人能逃脱死亡,这是人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余纯顺的死亡。却使我对死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许,个人的力量在自然界面前是微不足道的,然而,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鸟儿的翅膀划过天空,都不会留下痕迹。”但关键要看是怎样勇敢的划过,而不是懦弱、屈辱的划过。
【散文赏析《寻找勇士》】相关文章:
勇士 随心散文06-13
关于《大树勇士》作文赏析05-07
寻找的经典散文08-17
寻找散文09-11
寻找诗歌赏析06-19
寻找知音散文06-20
寻找黑马的散文06-20
寻找幸福的散文06-25
寻找优美散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