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2022-09-08 散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1

  月盈月亏,日月轮回,仰望天空那一轮金色圆盘般的满月,我就想起了去年中秋节前夕收到从上海寄来月饼时的情境,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

  春去秋来几月圆,中秋又见月如盘。农历八月十三,我正在家里忙活,只听见邻居在楼下呼喊,说有一个特快专递让我下去领取。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是谁给我寄来的特快专递,也不知道寄来的是什么东西。下楼后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是我的弟弟从上海寄来的月饼!邮递员一再说找了好几个地方才找到我家,担心寄来的月饼过了八月十五。我一边在特快专递上签字,一边感谢邮递员。邮递员走后,我双手抱着弟弟从千里之外的上海寄来的月饼,虽然月饼仅有几斤的重量,但顿时觉得沉甸甸的。

  中秋明月夜,千里寄相思。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仲秋之夜,皓月当空,皎洁明亮,银辉似水,普照万家,阖家于天庭院落之中开心欢宴,饭后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边食月饼边赏月,该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幸福啊。然而,正如月有阴晴圆缺,人亦有悲欢离合,我的弟弟在千里之外的上海求学,而后在那里参加工作、安家落户,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回家探望父母、兄弟就不怎么方便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也很难和家人团聚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佳节到来之际,望月思乡的弟弟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邮政部门开展的“思乡月”邮政特殊特快专递活动。于是,他到附近超市精心挑选购买了几盒上海产精致的月饼,然后到邮局用特快专递邮往山东老家。因为我的父母家住农村,而我住在城里,弟弟担心邮寄途中周转耽搁时间,就把月饼寄到我家来了,并附言说一家一盒月饼,事先他并没有电话通知,许是想给我们一个惊喜。

  中秋佳节家团圆,游子千里送亲情。来不及半点怠慢,我急忙给弟弟打去电话,说月饼已经收到让他放心,紧接着急忙驱车把弟弟寄来的月饼送到农村老家,送到父母、兄弟面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母亲一听说是弟弟从上海寄来的月饼,见到月饼如见到弟弟一样高兴得不得了。就在这时,家里的电话响了起来,是弟弟从遥远的上海打来的。通讯的方便快捷,早已缩短了游子和家乡的距离。可当母亲得知这几盒月饼仅邮费就近四十元时,老人家心疼得直数落弟弟,父亲在一旁插话说,这是做孩子的一片心意,并不在乎钱多钱少。是啊,弟弟从千里邮寄来的是简简单单的几盒月饼吗?不是,他寄来的是一个游子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仰望明月,是那些脉脉难诉的心曲,将瘦瘦的月牙填充得丰丰盈盈、圆圆满满。那是远方亲人的牵挂、思念和祝福,都寄于了月儿,它将随着月光的清辉漫漫,传递给远方的游子亲人。月例来是被人们寄于深情的。月悬于天,距人间何等遥远,可人们却喜欢对月细语,诉说心曲,是因为月的阴晴圆缺正合了人悲欢离合的心境吧。仰望明月,此时此刻我也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如今弟弟又到祖国南疆海南工作,弟弟:你在他乡还好吗?遥祝弟弟健康快乐,平安幸福……月是故乡明。我想,弟弟心中那轮家乡的明月,一定更圆更亮!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2

  我最钟情于家乡的麻糖月饼,在儿时的记忆里,每到中秋节,村里的孩子们总会拿上各家自制的麻糖月饼,跑到街上比对着,炫耀着,你吃我的一口,我咬你的一口……一时间,麻糖月饼的香味便在小村子里溢漫开来。

  麻糖月饼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首先,把掺有花生油、香油、鸡蛋的面和好,然后,把揪好的小面团裹上麻糖,放进木头做的模具里轻轻一压,模具雕有金鱼、元宝等精致的图案,压出来的月饼非常精致好看。压好的月饼放进锅里,直至烙熟,麻糖月饼的制作便完成了。

  有着别致图案的月饼一出锅,那股香气便会让孩子们忍不住作出往嘴里塞的举动。但是,出锅的月饼是不能马上就吃的,一般都要供放一下才可以吃,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嫦娥仙子,如果谁家没有供放就开吃,通常就会被说成大不敬。

  供放之后,小孩子就会欢呼着拿了麻糖月饼冲出家门,跑到街上……母亲做的月饼要比别人家的漂亮一些。父亲是木匠,每年都自己设计雕刻新的月饼模子,母亲用的模子花样总是比别人家的新,所以,我手里的月饼自然就比其他孩子的漂亮。村里的孩子羡慕之余,便央求家人向母亲借了模子回家再做。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大学毕业,远离了家乡。商店里月饼的品种一年比一年多,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年比一年富裕,农村老家已经很少有人自己做月饼了,正当麻糖月饼就要淡出我记忆的时候,今年中秋节前夕,忽然收到父亲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是一袋麻糖月饼,还有父亲给我的一封信:你从小就爱吃麻糖月饼,这些麻糖月饼是你母亲特意给你烙的……

  迫不及待的拿过一个麻糖月饼塞进嘴里,还是当年的味道,又香又脆又甜……儿子也咬了一口,皱着眉头说:太硬了,不好吃!或许儿子说得对,麻糖月饼馅料不如城里月饼精美,做工也不如城里月饼讲究,或许母亲的麻糖月饼真的不如城里月饼好吃,但城里月饼无论如何也不会吃出那种最纯粹、最质朴的亲情!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3

  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它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父爱其实很简单。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让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涩而醇香,容易让人为之振奋;它像茶,平淡而亲切,让人自然清新;它像篝火,给人温暖去却令人生畏,容易让人激奋自己。

  从我记事开始父亲给了我无私的关爱,我在他那慈善的笑脸;迷人的故事;动听的催眠曲,无忧无虑的成长!每当说起父亲,我都会深深的自豪。在我眼中,我与父亲便是最要好的朋友,我们相处得很融洽。小时候,每当从父亲口中得知那些伟人故事中,心里总会有一阵阵激动。父亲没有文化,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实人。在他的眼中,孩子们便是一切。从那时候起,父亲已经在教我做人的道理,不知不觉中让我默默领会写作的真谛。我爱写作,但我是写不完生命的精彩的,正如父爱,我的笨笔怎能描绘出他的十万分之一。但文学的面前我依然陶醉了。父亲就是这样,用他那深沉而细腻的爱为我开启了人生的智慧之门!

  中秋节来临之际,我望着天上的圆月,引发无数的遐想,何时能于远方打工的父亲团聚成了我心中的谜。牵挂思念,多想说一声“爸爸,我想你了”。来了,终于来了……父亲回来了,我内心涌上一阵激动,那时,我丝毫无法描述此时的心情,百感交集,很快,两滴豆大的泪珠便留了下了,我哭了。我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心疼。为了我们三个,父亲付出的太多太多!

  父亲从他破旧的包里拿出一盒月饼,是工地上发的,他一块也没舍得吃,从小到大就是这样,他总是把最好的给我,我的眼泪又来了,一位伟大的父亲,但我又不禁停下了笔!只因他是天下父亲的普通一员!

  我的月饼心,一颗希望亲人团圆,永不分离的心。我坚信,这颗心将会伴我一生,激励我前行,父爱如山,为我提供了爱之石!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4

  去取快递,相熟的快递小哥问我:“今天是什么东西呀?”我说:“月饼。”他明显有些惊讶:“不是吧?这年头只要有钱,哪里买不到月饼,还有人千里迢迢寄月饼?”我不记得这是我第几年给人这样解释了:“我妈非要给我寄的,这是她的习惯!”

  我知道,寄月饼大概已经是很多人都觉得“俗气”的方式了,但我的母亲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个“俗气”的方式。虽然我每年都说不用寄,但每年八月十五前,母亲的月饼都会准时送达。

  母亲的月饼是自己做的,豆沙、果酱、五仁……虽然做的没有卖的月饼那么精致,但口感很好。以前在家时,我常在厨房给母亲帮忙,也曾像只馋嘴的小猫一样,偷吃母亲做好的馅料,一边听着母亲的嗔怪,一边贪婪地闻着月饼的香味。

  如今,在另外一个城市生活,离母亲太远了,中秋回家已成奢望,母亲做月饼时也帮不上忙,我开始怀念和母亲一起在厨房里做月饼的时光,也开始想念家的味道。记得有一年回家时,我跟母亲说:“吃不到您做的月饼,就觉得不是中秋节。”从那以后,母亲开始每年给我寄月饼。

  母亲把月饼放在铁盒子里,用胶布缠好,再去快递点,千里迢迢地寄过来。最初我嫌麻烦,不让母亲寄,但母亲很坚持:“你在外面买的月饼种类再多,也没有家里自己做的放心。”

  我“抗议”过很多次,母亲从来不听,每年中秋节前,还是会准时把月饼寄来。时间长了,我渐渐接受母亲这种“俗气”的表达爱的方式,也开始在中秋节前翘首期盼着远道而来的月饼。收到月饼后,也很乐意和同事们分享。

  同事们都说,我母亲的月饼有一种家常的气息,没有那种甜得发腻的感觉,没有那种油得咽不下去的味道,比市面上的月饼好吃多了!

  每逢这时,我总是很自豪,母亲的月饼有一种最最重要的调味料,那就是对我满满的牵挂和爱。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5

  1980年,我和女友一起外出打工,几经周折,在几乎弹尽粮绝时,终于应聘到一家工厂。工厂在郊区新开发区。第一月的工资还没领,中秋节就悄然而至。我们到距开发区最近的小镇闲逛。小镇尚有农村自制的月饼出售。夜深了,未售完的月饼降价出售,大婶招揽顾客的声音撩人心魄。本来一元一块的月饼降至一元两块,我们终于决定花一元钱各吃一块月饼。

  平时在食堂挑最便宜的饭菜打发日子,肚子一直空荡荡的,拿到月饼,我狼吞虎咽一下子就消灭了它。尚在回味月饼美味的当儿,只听女友说:“我这块是不是变味了?”“不会吧,我那块挺香的。”“你尝尝。”女友把只咬一口的月饼递给我。我小心咬一口,细细品尝,没吃出异味来。旁边就是小公园,她拉我进去,在椅子上坐下。“再尝一口,大口尝一下,才能尝出味来。”她说。我大咬一口,无意间瞥见她月光下温柔的表情,心里一紧,一下子洞察了她的心机,喉头一紧,被月饼噎着,猛地咳嗽,眼角有泪——有噎着的眼泪、更多的是感激的泪水。女友轻轻拍打我的后背,一边焦急地询问我感觉如何。我故作思索回味状,说:“真的好像不太新鲜。”“不会吧?”女友不打自招,露了馅。她抢过我手中的月饼,小心品尝。我决定把戏演得逼真些,说:“别尝了,扔了吧,会吃坏肚子的。”假装要夺过来扔掉。她急了,将小半块月饼全塞进嘴里。她鼓着腮帮说新鲜着呢。我也是被胜利冲晕了头脑,竟然说:“知道没馊,干嘛骗我?”她傻乎乎地冲我笑,说以后会买最好的月饼给我吃,让我吃个够。月亮的清辉薄纱一样裹着她,她显得越加楚楚动人。我说我已吃到世上最好的月饼,轻轻地把她揽在怀里。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婚姻经历了风风雨雨,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80年中秋夜的那块月饼,于是,曾经携手拼搏的坎坷经历又会浮雕般地呈现在眼前,那块月饼的清香不期而至,伴随着那晚柔和的月光,直抵心扉,涤荡心灵的阴霾。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6

  小时候家里穷,但每年中秋节母亲总会为我们买上两斤月饼。我最爱吃五仁和苏式的,五仁的月饼里面有花花绿绿的果脯、花生、冰糖。苏式的,外面烤得酥黄,一层层酥得掉渣,里面是白色硬实的糖馅,夹着几根红绿丝,还有芝麻、花生、冰糖,外面裹着一层油纸。酥松的饼,咬一口就往下掉渣,我们一手拿着月饼,另一手在嘴下接着,吃完后把手心里的酥皮,一仰脖子倒进口中,再用舌头把手心舔得干干净净,小嘴咂巴咂巴,似乎要让那份醇香永远停留在口中。

  转眼30年过去了,我们兄弟姐妹都已成婚离家。大姐在东北,妹妹在河北,哥哥在新疆,只有我离父母最近。每年中秋,兄妹们都会再三嘱咐我一定好好陪父母,他们个个工作忙、假期短,无法回来陪伴老人。

  每逢中秋,兄妹们都会为父母寄来几盒月饼,那时邮寄很慢,有时收到时月饼已经长了绿毛,但父母还是很高兴。一次,母亲轻轻地打开月饼盒,双手颤抖地拿起一块就要吃,被我夺了过来,说:“妈,月饼都长毛了,吃了会坏肚子的!”母亲嘿嘿地笑着说:“哪有那么娇贵。”我分明看到有两滴晶莹的泪珠顺着母亲苍老的面颊滑落……

  后来有了快递,兄妹们就开始往家里快递月饼,每到中秋节前几天,母亲就开始坐在家门口,翘首企盼快递的到来。前几天,看到母亲这般挂念,我私下拨通了远在他乡兄妹们的电话,问他们今年中秋能不能回来与父母团圆。

  挂了电话,我心里酸酸的,出门把母亲搀扶进来,母亲却执意要坐在门口等。我劝慰母亲:“妈,别等了,今年不会有快递的。”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因为我看到母亲脸上迅速地飞起一丝惆怅,母亲叹口气说:“大老远的,寄那月饼怪花钱的,不寄也罢。”

  我不敢告诉母亲兄妹们今年要回来过中秋节,因为母亲知道后肯定会阻止的,说他们路途远、工作忙,拖家带口的不方便。我期待着中秋节快点到来,给母亲一个惊喜,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过个中秋节。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7

  离中秋还有整整半个月,哥未过门的儿媳妇就快递来了月饼。哥很得意,打电话告诉最小的妹妹,儿子给他的节日费也已经打到卡上了,哥准备第二天去县城,顺便给妹妹带两个月饼,要妹夫八点前在离家两三百米处的拐角等他。妹妹要哥自己吃,妹夫上晚班,白天要补觉,妹妹还告诉哥:“我们都不太爱吃月饼。再说,单位也快发月饼了。”哥执意要给,说是姐姐、三弟和你,一家两个。

  妹妹知道是哥的一番心意,勉强答应。上班匆忙忘了跟老公讲,直到哥哥打来电话,说自己已经搭上了车,妹妹才匆匆给老公电话,老公说他正在炒菜,忙不赢,要哥哥留着自己吃算了。妹妹对妹夫说:“你去拿一下吧,你不要,他会以为你嫌少了。哥哥病着,挣不了钱,却总想做人情。虽然只是两个月饼,你收了,以后你给他什么他也会心安一些。反正路上还有一段时间,你炒完菜就去吧。”说服了妹夫,妹妹松了口气。刚好领导路过,领导不悦:“上班好像有事做嗷,莫一天只晓得打电话!”

  下午三点,哥又打来电话,要妹夫在拐角等。当时,感觉忽冷忽热的妹妹因为头晕正把手臂当枕头伏在桌子上,迷迷糊糊拨通妹夫的电话:“你去拐角拿月饼咯。”

  “我不去!上午我等了好久,才等到那辆车来。,可车停都没停一下。两个月饼他不晓得自己吃啊?”

  “我昨天就叫他自己吃,他……”

  “你不晓得讲我没在家啊?外面太阳这么大,我一晚上没睡,谁愿意为了两个月饼去路边等?”

  妹妹挂了电话,又打给哥,告诉哥妹夫的电话没人接,可能妹夫有事出去了。哥说,“那我放到你嫂子家好不好?你下班了带回去。”

  “不要,你自己吃!你下了车,等下司机不等你怎么办?你又不肯到我家睡……”话没说完,车间涌出一股人流,熙熙攘攘,几个员工还高声骂:“神经病,要我们洗手,这么多人就一个消毒桶怎么洗?”

  “什么时候只有一个桶?这不是吗?”妹妹从洗手台下拖出另一个桶大声回敬:“有的人就是烦,就算只有一个桶,这里这么多洗手盆和消毒盆,就算只放一个消毒桶,也不会死人吧?人家刚刚落座,屁股挨凳不到几分钟,你们就吵。我又不是铁打的!跟你们一样,我也是人!”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8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来了,外头车水马龙,氛围活跃,人的心也跟着躁动。

  节前的头一天交接班的时候,反班师傅朱正贤高高兴兴地捧着苹果与月饼向我道:“付师傅,车队发的,一样拿两个去。”

  我乐呵呵地接过了中秋的佳品,随手将它们放在了车里。调度室里黄南平却与我聊起了家常,“你去向塘的老家啵?”

  我看着老乡的他,“去呀,但少之又少。”

  “家总得回,我每次都是坐公交176到向塘,然后打车回去,与家人吃个饭说说话,晚上又折回。”

  “哎,时间不允许。”

  “挤啊……”

  在他近乎埋怨的眼神下,我有些惭愧,真的是许久没有去乡下的老家了,就连上次母亲的生日也错过了。不过,今日线路上拥堵得厉害,我一连两班六个多小时没有下车,包括去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好不容易挨到下班,时间已经来到了晚上九点,我显得饥肠辘辘,平时都是在班与班的间隙,即五半点左右进餐的。

  这时,我想起了发的月饼。我将月饼的外包装一撕,然后狼吞虎咽了起来。过后,我将另一个递给了一同回家的外甥科升。

  “舅,什么牌的,啥味道?”

  “应该是‘滕王阁’的吧。”我顿了一下,并下意识地回味了一下刚才的味道,思索着,“应该是花生味的吧。”

  科升抿嘴一笑,看起了月饼。我则骑着电动车往位于桃花南路的小区朝阳天成赶。翌日,我们一家三口与科升回乡下老家过节。父亲看着满屋子的儿孙,说话的分贝都高了几分。母亲则轻描淡写地埋怨了我,“你看看这满路上的人,都是带一对来家的,你呢,就一个。”我傻笑了,并没有作答。

  晚上,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回了南昌。我显得疲惫,一屁股坐在了沙发椅上。妻子在整理从乡下带回来的新鲜蔬菜。女儿小方语则拿着一个月饼正独自品尝。

  我奇怪地问:“方语,哪来的月饼?”

  “奶奶给的,说是要赏月吃的,可今天下雨,天上没有月亮。”

  看着小方语手上的月饼,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昨天我吃的那个月饼,以及与科升的对话,醒悟道:“这饼味,是家的味道,公交的味道!”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9

  “立秋”时节刚过,琳琅满目的月饼便占据了大小超市的显耀位置。包装精美、内容丰富的月饼吊足了人们的胃口。等它们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满心期待地送入口中,心头就生出几许感慨:不过如此嘛!继而开始亲手做的月饼,那劲道香软、回味悠长的口感,丝丝缕缕缠绕在唇齿间,挥之不去……

  母亲掐着日子,提前数天就开始淘洗麦子,晾晒磨粉,做月饼要选用头道小麦粉。前一天晚上将储存的老酵母温水泡软至面糊状,倒入小麦粉中,一边徐徐加水,一边不断搅拌,待面粉均匀吸足水分呈谷穗状,揉搓成团即可发酵。

  经过一夜的酝酿,面团膨胀如一面洁白的大鼓,显示出发酵的圆满。施放合适的碱面,反复揉按,至面团洁白劲道无酸气,便开始蒸制。

  面剂擀成薄圆形,均匀涂抹上澄亮馥郁的胡麻油。刀尖分成数方形面片,每一片都撒上不同的物料,或姜黄,或自制的糖浆,还有豆的香料和芝麻,然后一层层叠码整齐,最上层像蒙鼓面似得覆盖严实,擀压成圆月形状,再点缀几朵面制小花,即可上蒸锅大火蒸制。

  出锅的月饼暄软圆满,如八月十五的皎皎,伏在饼上的仿佛月宫里影影绰绰的桂树和玉兔。取刀四分成块,侧面呈现红黄绿白等颜色,咬一口,柔韧香甜,层次分明的各种滋味争相入喉。小麦的醇厚滋味,在千锤百炼中化成舌尖一缕欲罢不能的贪婪。美哉!快哉!

  母亲挑出蒸制最好的一个月饼,留在八月十五夜晚供奉。的妇女个个手巧,家家都要在八月十五蒸制月饼,虔诚地供奉在院子中央。小孩子则在月圆之夜东家进,西家出,尝遍百家月饼,聚在一起津津乐道谁家的更佳,或是神侃烂熟于心的嫦娥奔月的传说。玉盘似的升上中天,大人们则三三两两出门,街道巷口人影晃动,谈笑声此起彼伏。一年的光景好坏此时已大概见分晓,和皎洁的满月一般敞亮光明。

  如今好了,年轻的人们再不会像老辈人那样辛苦,亲自磨面,亲自蒸月饼。节过的随意,所有的贡品在超市都有出售,比起母亲的月饼显然华贵体面。但是那承载滋味和气息的月饼,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劳动中独创的吃食。它既可当甜品,又能做主食,也是孩子们夸耀母亲能干的资本。母亲做的月饼,在的长河里演变成中秋节的特殊符号,是在外打拼的游子“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沉甸甸的。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10

  师范毕业那年,我分配到离家四五十里远的贫困山区任教。

  几周后,中秋节到了,学校发了十个月饼,一丝淡淡的清香从那焦黄的圆扁身躯上溢了出来。我馋涎欲流,正待打开油浸浸的包裹纸品尝月饼的味道,却突然觉得有什么东西哽住了喉咙,一下子停住手,嘴里饱含的唾液又重新咽进肚里。

  在农村土生土长了二十年,我清楚地记得,父母和许多山里人一样是很注重节日的,一半是为了祭祀祖宗先人,一半是为了饱全家口福。腊月三十过大年、正月十五过元宵,杀猪宰羊,推磨舂碓,热热闹闹,忙得不亦乐乎自不必说,就是在栽秧时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也要忙里抽闲到沟沟坎坎打粽叶包粽子;在收割时的九月初九重阳节,也要抢艳阳天晒糯谷打糍粑。若绵绵阴雨,多天不出太阳,糯谷无法晒,也要燃起火在锅里烘干。可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幼时的我听说过这天是吃月饼的日子。仅仅听说而已,在家中却不曾吃过月饼。在山里人眼里,父母亲眼里,根本就没有中秋这个节日。

  周末,我小心翼翼地提着月饼徒步穿山越岭回到家里。

  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全家老幼围坐一圈,我将十个月饼每人分发一个。糟糕!我太疏忽了,怎么没有想到全家共十一人呢?

  “勤儿,你没得?——来,我和你分吃一个”母亲见我两手空空,把一个裸了半边的月饼递了过来。

  “我早吃了。”我边撒谎边推回了母亲的手。

  不料,平静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一只只拿着月饼的手向我伸了过来,我有些不知所措。我知道,他们并非虚情假意做做形式,这情景我早已司空见惯。自我记事起,大凡家中有什么稀奇的食物,总要考虑到全家每一个人,时常因一人外出把食物甚至留到发霉、发烂……

  你推我让了好一阵,我便从哥哥固执不回的手中扳了小半边,于是,大家才慢慢咀嚼起来。

  那几个一向馋嘴的侄儿也乖巧起来,要遇往常,他们早已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只剩下那不能吃的包裹纸了。可此时,他们仿佛捧着的是山珍海味,文静得像害羞的小姑娘。我想,他们珍惜的并不仅仅是月饼的美味可口吧!

  窗外,一轮圆滚滚的明月悬挂在湛蓝的天空,朗照着山村的夜晚,月饼的香味弥漫在纯净的空气中,也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11

  近年中秋的月儿,似乎比小时显大些,不知是轨道运行原因,还是个人的主观感觉。

  某一年特意看看,白且大,直楞楞现于东方天际,如唐代仕女满敷米粉的大饼脸,呆呆的,全无平素的灵性。不见淡淡云霞袅袅相依,唯有璀璨烟花,暗夜中腾空而起,妆点出盛世的一派繁荣。

  国人说到节日,总离不开吃。屈原行吟江畔,“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感国忧民,想不开投了江,于是有了端午节,大家吃起粽子,赛起龙舟。

  中秋的圆圆月饼,不知为谁而设,为哄董永与七仙女的孩子么?为岳家军做的军民同心饼么?“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苏轼是多情的,吃着月饼,想起兄弟子由,又写出“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词句。

  中秋还早,月饼已大量上市。近年提倡简包装,反腐倡廉,月饼似乎已转回只用于吃的功能。我最爱的,是街头小铺现烤的栗子饼,其次为五仁,觉得美味且放心,不会用陈年旧馅。

  某年中秋傍晚,看着单位发的那些月饼,不知怎么,忽然不喜欢。街上去寻栗子饼,人家早已收工过节,遗憾了好几天。中秋一过,月饼们的使命完成,没卖完的,有返厂变身为其他点心的,也有直接拿去粉碎做猪饲料的,据说,猪还不爱吃那玩艺儿。

  曾帮忙做过月饼,先用白砂糖熬糖稀,用葡萄干、花生、芝麻、白糖、红绿山楂条和蒸过的面粉调馅,将油、面粉和糖稀按份量称好,和好,包入馅料,模具定型,表面抹上糖水,入烤箱里烤。做出的私房月饼,全无半点添加剂,吃着放心。

  千里月明,桂花香里,思念的不仅是那种味道,更多是,是附着其上的思念与回忆。

  那一年,借助母亲的力量,从家庭主妇的角色里解放,回归为流浪的职场小白领。女儿当时刚会走路,每每打电话问起,总说,“孩子听话着类,家里有八月十五做月饼没用完的葡萄干,山楂条,自己抓一把就出去玩了。”

  月移花影,秋风送爽,又是一年中秋。思乡情切,写着写着,忍不住掉下泪来,该回家看看母亲了,也不知她在做什么。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12

  提起母亲的月饼,我的记忆就拉开了闸门。

  那时我很小,嘴太馋,见什么好吃的,都要自己先吃多吃。母亲最了解我的这点坏毛病,每次有好吃的都给我让。因此,我心里最爱母亲。

  有一年,大概就是八月的一天吧。我出去到村上玩。正玩着,来了一个小伙伴,他手上拿着一块圆圆的饼子吃,看起来吃得特别香甜。

  我就问:“你吃的什么呀?”

  他有点不屑地说:“月饼呀!你没吃过?”

  听了他的话,我心里酸酸的,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吱唔了一声,连我自己都没听清。

  我又问:“月饼好吃吗?”

  他扬了扬头,得意地说:“当然好吃了!”

  说心里话,我真的还没有吃过月饼,就是连见也没见过。可同样都是一个村子的孩子,他吃月饼,我为什么就吃不到月饼呢?我心里一直想着这个问题。

  回到家,我就问妈妈,妈妈说,我们家穷,吃不上月饼。吃月饼那是有钱人家的事。

  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难过极了,泪差点都要流出来。

  妈妈看着我的样子,心疼地安慰我,别着急,妈妈给你做月饼吃。说着,妈妈就走进了厨房。

  好像变戏法似的,一小时后,母亲走出厨房,手里端着一盘月饼。那月饼还冒着丝丝热气,那热气直往我鼻子里钻,我闻到了一股香味,一股从来没有闻到的香味。于是,我的馋劲又来了,口水已经收不住了。

  我高兴地问母亲,这是您做的?

  母亲点了点头。

  我问母亲是怎么做出来的。母亲就说,她用面和着油,再加进糖呀芝麻呀什么的,就做成了。说着,母亲就拿起一个月饼递给我,我接过那月饼,张嘴就咬,咬下一豁子,在嘴里带劲嚼着,越嚼越香甜,越嚼越爱吃。

  啊,母亲的月饼是多么好吃呀!

  正在我吃得香甜的时候,母亲问我,你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我摇了摇头。母亲告诉我,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天的夜里吃月饼。我又问,那为什么要吃月饼呢?母亲说,吃月饼象征着团团圆圆。

  听了母亲的话,我的眼前亮了。因为我不但吃到了母亲的月饼,还从母亲那儿学到了不少知识。

  我看着母亲,觉得母亲是多么伟大啊!

  我想,我们家虽穷,却有母亲一双巧手。有了这双巧手,就会勤劳致富。

  多少年过去了,我们家果然富了。如今,我也长大了。而且出外工作了。每当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我都要回到自己的家,带上我买的各色月饼,看望我的老母亲。在与母亲及家人团聚的时候,我总想起过去那一幕,那难忘的一幕呀!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13

  今晚,是华夏传统的中秋节,夜空格外的晴朗。我把坐椅移到窗前,窗台上放了一壶清茶和一盒月饼,隔窗与爬上楼顶的圆月对望。中秋的明月是有灵性的,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来欣赏她?电脑里循环的放着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这优美的音乐和皎洁的月光和谐的弥漫了我的小屋,我的身影也融入了这片恍惚迷离的仙境中。

  今夜,我打破了多年中秋节饮酒入眠的习惯,情感世界里弥漫着许多朦胧典雅的气氛。满月虽然高悬在苍穹的夜空,但月宫里的嫦娥却恍惚向我目送秋波,我禁不住有些春心荡漾,欲举杯相邀却不敢言;《春江花月夜》的曲调令我如醉如痴,也催我心猿欲动,我欲翩翩起舞又恐嫦娥见笑;一壶清茶和一盒月饼是我触手可及的佳品,我的生活清淡典雅,最奢侈的欲望就是讨厌寂寞;有了她们的相陪就只好对不住酒樽了,因为我也会喜新厌旧的。

  茶是朋友送的,月饼是自己买的,赏月品茶吃月饼便构成了这间小屋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茶渐饮渐凉,心灵窗口的深处似乎弥漫着一层薄薄的水雾,浑圆的满月,迷离的夜色,纵有《春江花月夜》在叩击我的耳鼓,又岂能移去我对这三五之夜的遐思呢?远方的妻儿早早的打来电话,遥祝我中秋快乐,此刻,妻儿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我的眸前,多年的修炼使我能迅速的扑捉到这片刻难得的惬意和幸福,虽然独坐窗前却也不觉寂寞。

  茶虽然凉了,却也清馨爽口,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茶能蕴涵亘古扑朔迷离的人性。轻轻的浅尝一口或深饮一杯,都能换得片刻的身心清爽,我不知道是茶香取悦了我的心情,还是我醉倒在茶味儿的石榴裙下。每呷一口茶,杯上便留下一片清晰的唇痕,与其说我是在品茶,倒不如说我是在吻茶,茶能读懂我的心境,每品一口都能沁我心扉,更能抒我眉间的皱褶。

  月饼起源于唐代盛行于明朝,是中秋节餐桌上必备的食品,中秋吃月饼象征着合家团圆。我与妻儿虽分居三处,却能共顶一轮明月,今夜虽不能共进晚餐,也不能同食一盒月饼,却能共赏这轮浑圆的满月,倘若以天地为家,今夜我们全家还算是团圆的。所有的寄语都可以对着月亮去说,把所有的话语都藏在凝望的目光里,只要月亮能读懂我们的心境,也就算我和妻儿心息相通了。

  月光流入我的茶杯,流入我的居室,也流入我心灵深处的每一个角落,《春江花月夜》的曲调如春风流水般的为我独奏,窗外夜深人静悄无声息,一轮华夏共睹的明月依然在俯视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望着她就好象满足了所有团聚的渴望,这个夜晚我不再寂寞也不再孤单。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14

  中秋节还没到,各大超市就在显眼位置摆上了琳琅满目的各式月饼,看得人眼花缭乱。看着这些包装精美的月饼,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我们全家做月饼的情景……

  我小时候,每年过中秋节家里总是很热闹。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总要提前回来。母亲头天晚上泡好红豆、枣、花生仁、瓜子仁。上午,父亲和哥哥劈柴,我负责烧火。母亲把它们煮熟了,拌了红糖,制作成“月饼馅”。中午,她和姐姐一吃完饭,就和面的和面,擀皮的擀皮,像包菜饼一样,把“月饼馅”包进去,又找来一个大瓶盖,把“月饼”填到里面,一拍、一磕,一个“月饼”就制作成了。父亲倒是有雅兴。他随手拿根筷子,在月饼上写下“团圆幸福”“家庭和美”等字样,虽然不是很工整,但表达了全家人的心愿。

  后来,附近有个木匠做了月饼的模具,我们家再做月饼的时候,父亲就去借模具来,做出的月饼更加漂亮了。可是那时借模具的人多,父亲总是天不亮就在人家门外等着,也不怕早上天凉露重。尽管这样,模具也常因为别人借了还没还而借不到。父亲也不死心,就问了人家借给谁了,然后去找,常常是东家借给了西家,西家又借给了南家。父亲跑上好几家,在那里等着,等人家用完了,才能把模具拿回来。有时都吃过午饭了,父亲才捧宝贝似的捧着模具回来。

  太阳偏西的时候,母亲和姐姐把做好的二三十个月饼放到笼上蒸,我和哥哥把火烧旺。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不大一会儿,院子里就飘满了香味。月饼出笼了,母亲挑十几个做得最好的放在篮子里,送给周围没人做月饼的五保户和子女没在身边的孤寡老人。我嫌母亲送得太多,母亲就像念歌谣似的说:“月团圆,人团圆,家家户户都团圆!”

  晚上,月亮出来了,又大又圆,让我们看到了里面的“桂花树”。我们一家人围坐桌前,母亲先供香,然后才端过来“月婆婆吃过”的月饼,让我们吃。我们一人拿一个,咬一口,那香甜味真的沁人肺腑。我们边吃月饼,边说笑着。父亲这时的话特别多,和我们讲外面的新鲜事,我们也说着自己的心愿,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夜。然后,我们各自回屋睡觉,母亲则留下来“打扫战场”。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哥哥成家,姐姐出嫁,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母亲也是年过八十,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八月十五年年有,我们早已吃上了买来的月饼,但不要说一家人做月饼了,就是能团圆一下,也成了奢望。

  看着买回来的月饼,我没有胃口,不停地想着小时候做月饼的情景……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15

  秋风吹落第一片树叶,这个季节特有的苍凉与清冷便开始一点点地弥散……秋天总是让人有些怅然,但其中有一个日子却是例外,那便是中秋节。

  中秋,是团圆,是欢笑;是晴天里的阳光暖暖,是夜幕下的明月柔柔。

  说起中秋,就不得不提月饼。小时候常吃的提浆月饼,硬硬的皮儿,干干的馅儿,甜得齁人,怎么也无法当作美食来享用,所以一般都喜欢吃那种丰镇月饼。

  记得上大学时,同桌的家里每年中秋都会做很多这种月饼,放在一个坛子里,同时加一些水果进去,密封起来,能保存好长的时间。以至于中秋过后的一两个月里,每次回家她都会带一两个回来,一个月饼要用小刀精准地切成八块,全宿舍的人同享。由于存放了一段的时间,水果的清香渗透到月饼中,淡化了月饼原有的甜腻,吃在嘴里油润酥松,清甜可口。好长时间以来,我一直都认为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

  同桌的家就在呼市,偶尔我们也会去家里蹭顿饭。她的父母和蔼可亲,对我们总是热情有加。只是几年前,父亲却不幸因病早早地离世了。记得那时收到同桌的短信:“我再也握不到他那双温暖的大手了。”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即使远隔千里,依然能感受得到她那种痛彻心底的悲伤。站在晴日暖阳里,我不禁潸然泪下。“子欲养而亲不待”总是一件让人感伤而愧疚的事……那么,就请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吧,不论是亲人还是朋友,不论是欢喜还是悲伤,无论怎么的体验,一旦逝去,都将是我们永远再也无法企及的幸福。

  大学时宿舍里八个人,竟有五个是呼市的。一到节假日,众姐妹早早地收拾妥当,袅袅而散,回家团聚去了。大四那年的中秋,宿舍里走得只剩下我和阿华了。关了灯,坐在窗台上赏月,谁也懒得说话,因为想家,因为还看不到的那个毕业后的将来,就那么默默地坐着,有些无聊,也有些落寞……

  后来,有男生搬了凳子在我们楼下的空地上弹琴唱歌,一曲接一曲的,女生们开始趴在窗户上点歌,笑声、喊声不断,兴致满满。慢慢地,我和阿华也被感染了,冲楼下大喊大叫,敲着饭盆喝彩。那情景,至今记得。兴奋,还有一些凄凉……

  中秋过了如许多,月饼却是我最不爱吃的点心。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亲手去做,可怎奈群里做月饼的氛围实在是太浓了,提前一个月,就开始讨论上了。终究忍不住,也想动手一试。这才知道,原来月饼除了提浆,还有很多好吃的品种呢。皮薄馅满的广式月饼,皮层酥脆的苏式月饼,还有这款晶莹剔透的冰皮月饼……

  哪种都想试试,不小心就做得多了,老妈那一个劲儿地打电话求我别做了,女儿也因为多吃了两块,积食发烧,真是罪过呀!

  明天就是中秋了。独坐桌前,想起了从前的点滴。

  晴空潋日终需好,冷雨秋风兀自寒。独坐细数流光转,怅然无语试新茶。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16

  又值橙黄橘绿时,又是丹桂飘香季。此时,蟹肥菊瘦;此刻,物丰景美。中秋节和着款款金风,如约而至。

  过中秋,吃月饼,不知是从何年何月开始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中秋的月是圆的,中秋的月饼也是圆的。这圆,代表着家人的团圆,诸事的圆满。

  孩提时代,每过中秋,父母就会买上几斤月饼,或是五仁的,或是豆沙的,或是枣泥。但他们自己是舍不得吃的,首先要孝敬长辈,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送去。那时往往是给姥姥家二斤或四斤,她不会留完,只收一半,另一半,退给我们,给爷爷一斤或二斤,是不用退的。退回的月饼,我们小孩子才有机会吃。而爸爸妈妈依然很少吃,他们总是说:“我不喜欢吃,你吃吧。”那时自己还信以为真了,以为爸爸妈妈就喜欢吃馒头,不喜欢吃月饼。于是少不得把所有剩余的月饼一一吃了。

  那时的月饼可真甜呀!五仁月饼里面有冰糖、陈皮做成的青红丝、花生米、瓜子等,豆沙和枣泥的就不用解释了,一看名字就知是用豆沙馅或枣泥馅做成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多半都出自小作坊里,用那个时代特有的土褐色的包装纸包裹着,外面还贴有一张印有各色花样的红纸,算是广告了。包裹虽然简单,月饼却是真的好吃,各有各有味道,五仁的有花生仁和瓜子仁的香和冰糖的甜,豆沙的有豆香,枣泥的有枣香,而且还能依稀看到枣红色的皮,无论什么样的月饼,都有一股绵绵的甜味,从嘴里一直甜到心坎上。

  记不得从何时起,月饼的种类多了起来,什么凤梨味的、草莓味的、哈密瓜味的、弥猴桃味的……味道多得不胜枚举,仿佛这世间有的果品,都能做成相应味道的月饼。月饼的包装也渐渐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先是换成了质地相对较硬的塑料袋,每四个装一袋,接着又变成了每个月饼装一个小袋子,每四个月饼再套上一个大大的盒子,而明明,那个华丽堂皇的盒子足可以装上十斤月饼!月饼的价位也越来越高了,以前二元三元可以买四个,现在几乎只能买不到半个。更要紧的是,那早年最常吃的五仁月饼、豆沙月饼和枣泥月饼几乎在低价位(六元左右的)月饼中绝迹了,市场上几乎所有月饼配料都会有这么一种东西:东瓜蓉。似乎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我们买了八斤(32个)月饼的话,至少得花192元钱,而如果拿这些钱去买东瓜的话,差不多可以买到将近200斤东瓜了……思来想去,我决定,今年中秋,不买东瓜月饼,直接买个大东瓜,坐在月下,看看东瓜,想想家……

  玩笑归玩笑,月饼还是要买的,可买什么样的,真纠结呀,味美的太贵,什么凤梨草莓之类的别人还烦呢!月饼呀月饼,你名叫月饼,但天仙嫦娥是不吃的,你生在地上,长在地上,什么时候能接接地气儿,让平凡若吾辈的小老百姓愿意吃,愿意买呢!

  行文至此,不由得又怀念起当年那些甜甜的月饼了……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17

  不知何时,吃月饼成了每逢中秋佳节,亲人团聚在一桌丰盛的家宴上的必备食品,更是和谐美满的象征。

  因为中国人是重情义的。自然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里,都流入出对情对义的写实或是抽象的表示。

  中秋佳节不吃月饼,就等于没过;换句话说,对于传统节日的来说,一年到头都有讲究。每每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除旧迎新,吃年糕应该是头等大事了;无论北方人用黄米,还是南方人用糯米来蒸的,里面有红枣,红豆馅等,吃的是热气腾腾,黏黏有余!

  到了上元节,一颗颗白溜溜的元宵(汤圆),有桂花糖馅的等等,放在水糯米里面,在竹匾里滚来滚去,非常好玩!待逛匀饱满了,样子就像一个个小雪球似得。等炉灶上大锅里的水烧沸,小家伙们便扑腾扑腾的,集体沐浴去了。

  可能是因为天冷,大家都非常渴望聚的更紧密些吧!虽然此时外面仍然是寒风凌冽,可屋内却是一番其乐融融!

  随着天气渐渐变暖,大家的吃,一直在继续着;到了端午节,另一种食品如期而至,粽子。

  自然也少不了糯米,和寄托相思的红枣,红豆,等的加盟。用鲜绿清香的竹叶为衣,把一份思念,一份追忆都结结实实的包在一起,入水煮出那番成熟,那份传承!

  其实舌尖上的佳节,无论文化还是时令,各具寓意,样样讲究。以蒸,煮,烧,柔中带刚,渐入佳境!

  迎春年糕请入房,结伴元宵闹花床。

  正是端午棕香飘,一盘团圆在仲秋。

  月饼作为一种方圆端正的佳节食品,在仲秋之时,被人们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奇幻想象,和对万家团圆的深情寄托。

  月桂秋意爽,逢节聚团圆。记得在小时候,大人们在节前用果仁,核仁,麻仁,杏仁,松子,加青丝玫瑰(青红丝),蜜饯,冬瓜条,冰糖,如果有喜欢桂花糖的也可以加入,与熟糯米粉一起搅拌捣实,做成月饼馅料。

  这馅料可谓考究,寓意深远,接天地之灵气,取四季之精华,春华秋实,冬瓜条自然代表着冬天,这些美食齐聚在方寸之中,给我们季节的味道。

  接着用备好的面皮,团一团,圆一圆的裹入其内,包好,放入桃木雕成的花模子里,然后在烤盘上轻轻一扣,便做好了月饼坯;最后上烤炉炭火烘培,不久即成。

  大人们忙活着,孩子们在一旁嬉戏期盼着;不管是谁,在仲秋之日都是喜悦的!大家吃着这童叟无欺,馥郁醇香,雅俗共赏的五仁月饼,自然细细咀嚼着那份幸福,品尝着家人团聚的快乐。

  我个人理解,这寓意月圆团圆的五仁月饼,其表方圆端正,内藏乾坤;青丝红线可以看作阴阳之道;五仁融洽,水面中庸,且炭火铸造;其凝五行之理,聚金秋之丰足矣。

  自古仲秋团圆日,万户灶台齐欢腾。

  临台赏菊阖家酒,一轮皓月挂空中。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18

  不觉中,又快到中秋了。此时,不由想起了二十年前那次在房东家过中秋节的事来。

  那是刚参加工作不久,单位一时没房子,我在单位附近一个叫东保湾的村子租房子住,还有一个兴臣,我的同学,也在一块。记得那个中秋,我和兴臣在上班,都没有回家,因为是新人没好意思请假。等我们下了班,已是华灯初上了,由于以往很少在外独自过中秋节,所以,我们竟没有想起提前买点月饼。快到住处时,兴臣突然说:“对了,今天八月十五呢,忘了买月饼回来。”“哦,是么?”我也恍然大悟,“那就买些回来吧。”于是,我们便掉转自行车,兴冲冲地去附近的副食店。

  哎,真不凑巧。我们一连跑了五六家,都说是卖完了。这时,肚子早唱起了“空城计”。“要不算了,今天太晚了。”兴臣对我说,“嗯,没办法,看来这个中秋节是吃不上甜甜的月饼了。”我有点若有所失地。最后,兴臣提议买些酒菜回去,“过个没有主角的中秋节吧。”只好如此了。

  呵,月亮,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了,很是皎洁。“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情此景,不由得想起了关于中秋的诗句。说实话,看到中秋的明月,还真有点想家了,想想家人此时正围坐在一起赏月……便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滋味在心头。还好,有兴臣作伴。回到住处,简单收拾一下,开始吃饭。我们谁也没有说话,只是大声地吃东西,然后喝酒,想各自的心事。由于身在他乡,又是租房住,心中或多或少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想到此又不免失落了许多。

  这时,房东上小学的儿子明明拿着两盒月饼来了,见我们正在喝酒,略显羞涩。他倚着门框,挠了挠头说:“叔叔,我妈叫我给你俩送的月饼。”说罢,顺手把月饼放到了桌上。我们还未来得及说声谢谢,他就扭身跑了。“哦,真有点不好意思了,房东太客气了。”兴臣自语道。“也是,没想到今晚还能吃上月饼啊!”我不顾两手油腻,动手将盒子打开——呵!圆圆的月饼,忽地像轮明月似地在我心中升起。兴臣和我也顾不上那么多,便细细地品尝起来,“真甜。”“真甜呢!”眼睛却不由湿润了。

  第二天,上班时遇见房东,我说:“昨晚上也太客气了。”“哦,说哪里了,本想叫你俩过来吃顿团圆饭,你们回来有点晚了。所以,没有等,只好叫明明送盒月饼。”“谢谢!昨晚的月饼很甜的!呵呵。”

  真的,事情虽过去了很久,但,仍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每逢到了中秋,我便不由想起那次吃月饼的事来,那圆圆的月亮,那甜甜的月饼,还有那朴实的房东……

  啊,今年中秋又到了。如今,我离开原单位近十年了,兴臣也去了北京谋事。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当年在异乡一起吃月饼的事,也不知道当年的房东是否还在东保湾居住,估计明明也该结婚了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心中默默祝福道。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19

  到了中秋节,不论是生活在乡村还是生活在城市,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也许他们会以为中秋吃月饼是自然而然的事。

  我已经人到中年了,吃过多少月饼,吃过哪些有地方特色的月饼,实在是难以说清了。但是,我记忆最深的,却是小时候在田地大洼里吃的月饼。

  中秋节的时候,正是农事最忙的时候,掰玉米,拾棉花,刨地瓜,割豆子,样样作物都成熟了,都抢在这几天回家归囤呢。

  那个时候还是人民公社生产队。到了这样的时节,就放秋假了,一般是放一个月。只要是能够拿起镰刀或者能够拉动耙子的孩子,都要跟随大人到田地里去。

  去帮忙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还有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吃月饼!中秋节的那一天,只要在田里劳动的人,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得到一块月饼。甚至运气好的时候,孩子还能够多得到一块。

  能够吃上月饼,在那个年代可不像现在的孩子,随便哪一天早点都可以吃的,那是只有到了中秋节的时候才可能吃到的。家里父母肯定也会买的,但是一般也就是一人平均一块,不会有机会吃更多的。

  所以,到田里去帮忙收割庄稼,然后像大人一样分一块或者两块月饼,就是孩子奢望中的梦想了。

  直到现在,我们这些走出故乡的人,每当聚在一起的时候还常常回忆那样的情景。在大洼里,在明媚的月光下,吃过了晚饭以后,队长开始一天最后的仪式。队长说:今天是中秋节了,我们买了月饼,虽然不多,大家都尝尝。

  我们这些孩子分到月饼以后,不会立即吃掉的,我们钻到厚厚的豆叶覆盖着的被窝里去,趴在那里,双手捧着月饼,一点一点地品尝,一块月饼要吃很久才会吃完的。吃着月饼的时候,爷爷们自然会讲起月亮的很多故事。

  停了一会以后,我们这些孩子会瞪大了眼睛看着队长坐的地方。因为,那里往往会有发剩下的月饼的。每人一块发放完了,剩下的怎么办呢?十有八九队长爷爷会说:还剩下这几块,给孩子们分了吧,大人吃一块尝尝就行了,孩子正在长身体。

  听到队长这样说完,我们几个孩子,往往一下子就齐刷刷地从豆叶堆里钻了出来。然后,队长点著名,给这个一块,给那个一块。

  那个时候的月饼,就是普通的粗面粉加白糖做的,吃的时候会有很多碎碎的颗粒脱落下来。油很少,没有现在常见的蜂蜜,五仁,冰糖,青红丝,或者莲子青果。月饼很坚硬很粗糙,有时候甚至会把小小的乳牙咯坏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种味道,却是今天任何昂贵的月饼都比不了的奇异美味

  小的时候吃过几次这样的月饼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是,那样曼妙的时光,那样明媚的月光,那样香甜的月饼,却是后来再也没有的记忆了。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 篇20

  现今,提起中秋月饼,人们就会联想到一些词,如:“天价”、“豪华”、“精美”等。可是,剥离了那过度包装的外衣,我却看到了月饼的“朴素”。于是,母亲做的土得掉渣但揉进了朴素亲情的花味糖月饼,便在千里之外散发着诱人的芬芳,以致我披星戴月地往家赶,狠狠地咬上一口……

  儿时,家居乡村,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差,那时做的月饼差不多一个口味,就是甜,乡亲们都把这种月饼叫做糖饼,馅心有的是白糖,有的是红糖。虽然同为甜,但我家的月饼却甜得与众不同,这全依靠母亲的持家手艺。我家的小院里种植有槐树、桂树以及几株玫瑰花,花开时节,母亲便把槐花、桂花、玫瑰花采摘下来,用白糖和红糖分别淹制后做成月饼或汤圆的馅料。于是,带着花味的饼香便永远飘在童年的中秋记忆里了。

  中秋节前,一般都是家乡的农忙时节,但无论多忙多累,母亲总会挤出点时间为我们做月饼。母亲先把微微发过酵的面粉揉成团状;然后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张面饼,并把各种花式糖馅放在中间,再把面饼包起来,搓圆,用手轻轻地将面团压成圆饼,月饼的雏形就算做好了;最后,用一个上面雕刻着花边纹及“丰收”、“幸福”、“团圆”等文字和图案的模子在圆饼上面摁一下后,便可以放进锅里,蒸熟了就是香香甜甜的花味糖月饼了。为了使月饼看上去更精致一些,母亲就给蒸熟了的饼子刷上点菜油,放在一口平底铁锅里烤制一番,待月饼黄酥酥后,即可。就是经过这样的加工,月饼的模样依旧很土气,但却呈现出一种朴素的品质。

  当母亲用瓷盘将月饼盛出来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去拿,可刚拿到手上就被烫得赶快放下。又吹气,又扇风,月饼终于凉了下来。拿起一个,咬下去,我希望一口就能品尝到糖馅。母亲做的月饼太好吃了,甜而不腻,花香四溢,酥软爽口。月圆中秋,母爱留香,这份朴素的美味让我心醉……

  中秋之夜,在家中小院里摆上一张大圆桌,桌台上放着精心准备好的菜品以及雕成月亮形状的各种水果,当然圆桌的中央还少不了一盘花味糖月饼。全家人品茶闲聊,静候那一轮明月,按家乡的民俗,这叫“敬月亮,祈团圆”。皓月当空,倾泻的月光洒在桌面上,一桌普通的饭菜瞬间升华成一桌真挚的亲情。就着月光,饮一口桂花酒,品一口香茶,咬一口月饼,那情,那景,温暖一生。

  月饼,还是朴素的好,因为亲情从来就不需要华丽的外衣。如今,每年过中秋,我都有一个最大的愿望,那就是和鬓角已添银发的母亲一起做原汁原味的花味糖月饼,在月光下一起分享那份朴素的美味,情思与共。

【抒情散文:千里寄月饼】相关文章:

寄月抒情散文06-20

明月千里寄哀思散文04-23

成语千里寄鹅毛的近义词08-12

情感美文:千里明月寄乡思04-12

寄静美于凡心抒情散文04-21

女儿同城寄月饼高二作文10-21

有缘千里抒情散文11-15

黄昏寄趣现代抒情散文06-19

意,情寄山水抒情散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