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色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存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名家借景抒情散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名家借景抒情散文【1】
原本在乡村长大的人,在小城里住的时间久了,就会习惯了城市里的生活,眼睛就会栉比鳞次的高楼遮挡住,看不到像过去那般旷远的田野,思维也会被一种定势束缚住。秋日里,也有点麻木了,渐渐淡漠了过往岁月里家乡秋天的印象。啊,丢失的东西太多、太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顺着脑海中残留的蛛丝马迹,寻找家乡的秋天,找回家乡的秋天,那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如今寻找家乡的秋天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儿,那要穿越时空的遥远,跨越城乡的隔断,让我的思维踏上回家乡的路,让家乡的秋天一步步走进我心间。
家乡的秋天是迷人的,是充满着美丽景色的,它绘成了我心中的一幅多彩的画。这幅画里点缀着迷人的色彩,这迷人的色彩里,有绿、有黄、有红。绿的呢,是亭亭玉立、郁郁葱葱的玉米秸,一杆杆挺得笔直的玉米秸,就像一个个守护田野的士兵,在守卫的时光里,苍老了岁月,美丽了田野。黄的色彩那就多了,就是那刚说的葱绿的玉米秸到了深秋也会由绿渐渐变黄,被玉米皮层层包裹着的玉米也呈现着金黄,那飘落的树叶也会把大地铺就一片金黄,深秋的枯草也变成了“一岁一枯荣”的黄。秋日里色彩的变换本身就是一种美,黄色为秋天充盈着一种别样的美,添补了秋天色彩的缺憾。红的是红彤彤的苹果和像一盏盏小灯笼一样的柿子,红遍了田野,红遍了村庄,也映红了果农的笑脸,给秋天带来一种成熟美,这是一幅幅静态的田园风光图。
家乡的秋天还是自然灵动的,家乡人民用遒劲之笔绘就了灵动的图画。在这幅灵动的画卷里,有挎着篓子穿行在玉米地里掰玉米的妇女,有弯着腰用小镢一镢一镢刨玉米秸的汉子,有推着小推车一拱一拱推玉米秸的,有赶着牛车“哩哩啦啦”拉玉米秸的,还有刨地瓜、花生、切地瓜干的,妇女们则跟在男人们的后面说笑着抖索花生蔓上的土,喜人的白白的花生果呈现在眼前。还有,在收获后的空旷玉米地、地瓜地里,悄然堆起来一岭岭玉米、地瓜,看了真是张眼。生产队里的会计、保管和妇女们,迅速在玉米、地瓜堆前支起了磅秤,大声叫着“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名字,把一大堆、一大堆粮食分到了各户的名下。叫到哪家户主的名字,这家的大人孩子忙不迭地拥上前去,推上车子、撑起盛粮食的工具,心情愉悦地装着一车车、一偏篓一偏篓秋粮,那时的庄稼地里一如热闹的集市,不,那是一幅再版的《清明上河图》。
家乡的秋天是动人的,是荡漾着优美旋律的,这优美的旋律汇成了我心中的一首歌。这首歌里有人、有物、有生畜,还有那曾经的你、我、他。这里有乡民们喜获丰收的欢笑声,悠远悠长的牛歌声,“吱呀、吱呀”的小推车声,声声响彻在家乡秋天辽远的上空,汇成的是家乡秋天丰收的歌。
一轮明月照耀下的农家小院里,葡萄树、苹果、梨树下,一家老小围坐在一大堆玉米前,一齐下手剥玉米,欢天喜地乐陶陶。剥着玉米讲故事,说着笑话唱起歌,歌声、欢笑声在农家小院上空回荡,打破了乡村夜空的沉寂;让时光追溯到当年,家乡的秋天随处可见一辆辆小推车,满载着收获的秋粮,发出“吱呀、吱呀、吱吱呀……”不同的欢唱,我那时就独爱听有的社员手推车的“吱呀”声,有人说像鸟叫声,我却听着像歌声,那是乡民用心声化成的“吱呀”的歌声,唱出的是满载丰收的幸福歌。尤其是到了下坡的时候,一个个乡民推着小推车接连唱,好像串唱的.是《在希望的田野上》,一个个接唱,寓示着幸福的歌儿唱不完,这样的大合唱,宛若乡村丰收合奏曲,唱出的是家乡的希望;大凡有乡村经历的人都听过那悠扬、悠远、悠长的牛歌,尤其是到了秋天农忙的时候,听到“哞、哞……”的牛歌就更多、更长了,有时还会突然立足,昂起头来,大声“哞哞”地叫着,它这一叫,引来了周遭田野里“哞哞”的牛歌。老牛们仿佛在说:“这丰收的秋粮里也有俺牛们的功劳,待俺好点,来秋会有更大的丰收。”是啊,牛歌悠扬,那是丰收的希望。
家乡的秋天是诱人的,是充盈着诗意的,它在我心中谱写了一首灵动的诗。这首诗里洋溢着感情的色彩,情深深,意切切,诗意盎然,情趣无限。我的思绪已飞到了那富有浪漫的果园,去追寻家乡那充满诗意的秋天。
家乡过去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苹果处处有,棵棵满枝头。走路不小心,苹果碰了头。”这顺口溜本身就是诗,它蕴含着多么深的诗意。遥望家乡秋天的苹果园里,挂满了枝头的苹果树压弯了腰,红澄澄的红富士、红香蕉苹果向路人点头微笑,有人爬上了硕果累累的树上,有人踏到了高高的杌子上,有人站在树底下张望。树上树下的美妙对话,欢声笑语,传递的是丰收的喜讯,回荡在果园里的是浪漫的诗情画意,这样的诗意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永远难以忘记。
家乡秋天的诗意,还有大姜与泥土分离时的姜地,那里曾聚散着男女老少不同的人群,都在为大姜的丰收忙碌,忙过了晨曦,忙过了正午,忙过了黄昏,挑灯夜战,里面难道没有诗意?刨姜的、剪姜苗的、装姜的、推姜拉姜的……多么富有诗意,富有情趣,就像乡村一首灵动的诗。
寻找家乡的秋天,还寻到了秋天田野里的一番繁忙热闹景象;寻到了秋天场院里堆满累累果实的丰硕;寻到了秋天村庄里家家户户粮满囤满仓;寻到了秋天里农家园里丰收的欢乐。
寻找家乡的秋天,终于寻找到了答案:家乡的秋天像画,多姿多彩;如歌,婉转悠长;似诗,灵动自然。、
名家借景抒情散文【2】
穿过风的誓言,记忆的碎片掩映成一曲曲忧伤的歌,斑驳的过往,长满青苔的院墙,记忆里你的容颜未改,一直随春风荡漾。
我的虹溪,你仿佛是一位画艺精湛的画家,用一纸流觞,道尽你曾经风华一世、传奇一生的十八寨历史;
我的虹溪,你宛如是一道精妙绝伦的工艺,用几许精湛,写尽你曾经叱诧风云、精忠爱国的地下党辉煌。
我喜欢你的不争与清丽,喜欢你的沧桑和传奇,如果可以,我想一直依偎在你的怀抱里,享受你所有的温柔呢喃,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记得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离开家乡久了,你每晚的辗转反侧,羁绊感叹,都是因为,你想家了。此话倒一点不假,真切而隐隐作痛。
人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但又渴望被看穿。在外的游子尝尽异乡的凄凉与无情,心底唯一眷恋的,却始终都是故乡的人和事。那些留有我们美好记忆的起点,像电视剧里的背景,总是掩映下我们的所有悲伤。
自高考之后独自一人离开虹溪,每次在车站的离别中看着爸爸的背影渐行渐远,明明不开心,明明不想难过,却还是假装坚强,假装自己心广体胖,假装一切都是浮云,可最后还是用头上戴着的鸭舌帽遮挡住了红红的眼睛。
长大了,自然要离开家的,我们总要一个人去适应远方的不适与孤独,在某一天站在家中的房顶上,朝着虹溪坝子大喊一声“我回来了”。只可惜,每次短暂的相逢,最终我们还是得踏上征程。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真的还想在回虹溪城楼上去看看,和亲爱的发小谈故事,谈人生……那年那月的.情景,再回眸时已是物是人非。也许我该好好收敛一下自己,不然自己这么忧伤泛滥,不悲过去,心系当下,由此安然。
似乎忧伤总是与生俱来,极易伤感,始终留不住快乐,想要朝着山下大喊我想回家,可是又有谁可以听到呢?无尽的山,无尽的路,不知道你们是否和我一样惦念着故土,又或者和我一样有着许多的无奈与不易,可人生总得往前走,最艰难的日子往往可以看穿自己看穿人生。
对人生充满热爱,混沌之中才会有人生出口,心就不会迷失。五年的光景,我们无坚不摧,却也悲伤哭泣;我们无畏风雨,却也遍体鳞伤。历练、煎熬、成长,这都是我们的必须课。喜欢三中的青香树,喜欢每天放学去操场上荡秋千,喜欢马草塘,喜欢魁阁,喜欢虹溪城楼,喜欢那里所有的一切。
一滴泪珠不自觉的“啪啪”滴落,走得太久太远,一个回忆就可以让你泣不成声。记忆里的春节,在2012年之前,都是热闹的,在这之后,这个节日也变得普通不过了。天国永隔,化作相思泪,再谈起竟也能风平浪静,心淡如菊。回忆那么深,记忆那么痛,前行,释怀。这五年里回家只有两次,并不是不想回家,只是回家多了几丝无奈,索性只能自我疗伤了。
燕过时月满西楼,踌躇满志却始终敌不过现实的摧残,异乡漂泊,尝尽一切酸甜苦辣,留下的是心底最深的念想。愿故乡的人和事,随春风荡漾,一切如旧………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虹溪,祝福所有和我一样漂泊无依,努力向前的朋友们一切顺利。
名家借景抒情散文【3】:孤独
孤独若不是由于内向,便往往是由于卓绝。
太美丽的人感情容易孤独,太优秀的人心灵容易孤独,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因为他们都难以找到合适的伙伴。
太阳是孤独的,月亮是孤独的,星星却难以数计。
人都难以忍受长期的孤独。意志薄弱的人,为了摆脱孤独,便去寻找安慰和刺激;意志坚强的人,为了摆脱孤独,便去追寻充实和超脱。他们的出发点一样,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前者因为孤独而沉沦,后者因为孤独而升华。
有一种人,宁愿无聊也不愿孤独,因为孤独对他来说,也是无聊;有一种人,宁愿孤独也不愿无聊,因为孤独对他来说,只是寂寞。
孤独而寂寞的人,只是觉得时光冷清,却不会虚度时光;孤独而无聊的人,总觉得日子无滋无味。于是便浪掷光阴。
当别人因失意而孤独的时候,你去成为他的朋友,他往往会心存感激;当别人因得意而门庭若市,你想成为他的座上宾,常常会遭到轻视。
因此,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太势利的,更不待说一个真诚的人了。
有些表面上很幸福的人,实际上是很不幸的人;而有些表面上很不幸的.人,实际上是很幸福的人。感情上的幸与不幸,只有当事者心里最清楚,旁人常常是在妄加猜测。的确,有的人脸上有太多太多的微笑,是因为心中有太多太多的泪水呵。
名家借景抒情散文【4】:雨的随想
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不过,无论怎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春天的风沙,夏天的溽闷,秋天的干燥,都使人们祈盼着下雨。一场雨还能使空气清新许多,街道明亮许多,“春雨贵如油”,对雨的渴盼不独农人有。
有雨的时候既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人们却多不以为然。或许因为有雨的季节气候不太冷,让太阳一边凉快会儿也好。有雨的'夜晚则另有一番月夜所没有韵味。有时不由让人想起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名句。
在小雨中漫步,更有一番难得的惬意。听着雨水轻轻叩击大叶杨或梧桐树那阔大的叶片时沙沙的声响,那种滋润到心底的美妙,即便是理查德。克莱德漫钢琴下流淌出来的《秋日私语》般雅致的旋律也难以比拟。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真是无与伦比。
一对恋人走在小巷里,那情景再寻常不过。但下雨天手中魔术般多了一把淡蓝色的小伞,身上多了件米黄色的风衣,那效果便又截然不同。一眼望去,雨中的年轻是一幅耐读的图画。
在北方,一年365天中,有雨的日子并不很多。于是若逢上一天,有雨如诗或者有诗如雨,便觉得奇好。
名家借景抒情散文【5】:北京的春节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腊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地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地过年。
名家借景抒情散文【6】:雪
李白句:“燕山雪华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导,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时。大如席,岂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灾。雨雪霏霏,像空中撒盐,像柳絮飞舞,缓缓然下,真是有趣,没有人不喜欢。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听说谁厌恶雪。就是在冰天雪地的地方,爱斯基摩人也还利用雪块砌成圆顶小屋,住进去暖和得很。
一片雪花含有无数的结晶,一粒结晶又有好多好多的面,每个面都反射着光,所以雪才显着那样的洁白。我年轻时候听说从前有烹雪论茗的故事,一时好奇,便到院里就新降的积雪掬起表面的一层,放在瓶里融成水,煮沸,走七步,用小宜兴壶,沏大红袍,倒在小茶盅里,细细品啜之,举起喝干了的杯子就鼻端猛嗅三两下——我一点也不觉得两腋生风,反而觉得舌本闲强。我再检视那剩余的雪水,好像有用矾打的必要!空气污染,雪亦不能保持其清白。有一年,我在汴洛道上行役,途中车坏,时值大雪,前不巴村后不着店,饥肠辘辘,乃就路边草棚买食,主人飨我以挂面,我大喜过望。但是煮面无水,主人取洗脸盆,舀路旁积雪,以混沌沌的雪水下面。虽说饥者易为食,这样的清汤挂面也不是顶容易下咽的。从此我对于雪,觉得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苏武饥吞毡渴饮雪,那另当别论。
雪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广被大地,覆盖一切,没有差别。冬夜拥被而眠,觉寒气袭人,蜷缩不敢动,凌晨张开眼皮,窗棂窗帘隙处有强光闪映大异往日,起来推窗一看,——啊!白茫茫一片银世界。竹枝松叶顶着一堆堆的白雪,杈芽老树也都镶了银边。朱门与蓬户同样的蒙受它的沾被,雕栏玉砌与瓮牖桑枢没有差别待遇。地面上的坑穴洼溜,冰面上的枯枝断梗,路面上的'残刍败屑,全都罩在天公抛下的一件鹤氅之下。雪就是这样的大公无私,装点了美好的事物,也遮掩了一切的芜秽,虽然不能遮掩太久。
雪最有益于人之处是在农事方面,我们靠天吃饭,自古以来就看上天的脸色,“天上同云,雨雪雰雰。……既沾既足,生我百般。”俗语所说“瑞雪兆丰年”,即今冬积雪,明年将丰之谓。不必“天大雪,至于牛目”,盈尺就可成为足够的宿泽。还有人说雪宜麦而辟蝗,因为蝗遗子于地,雪深一尺则入地一丈,连虫害都包治了。我自己也有过一点类似的经验,堂前有芍药两栏,书房檐下有玉簪一畦,冬日几场大雪扫积起来,堆在花栏花圃上面,不但可以使花根保暖,而且来春雪融成了天然的润溉,大地回苏的时候果然新苗怒发,长得十分茁壮,花团锦簇。我当时觉得比堆雪人更有意义。
据说有一位枭雄吟过一首咏雪的诗:“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出门一啊喝,天下大一统。”俗话说“官大好吟诗”,何况一位枭雄在夤缘际会踌躇满志的时候?这首诗不是没有一点巧思,只是趣味粗犷得可笑,这大概和出身与气质有关。相传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写了一首三节聊韵诗,自鸣得意,征求诗人批评家布洼娄的意见,布洼娄说:“陛下无所不能,陛下欲做一首歪诗,果然做成功了。”我们这位枭雄的咏雪,也应该算是很出色的一首歪诗。
- 相关推荐
【名家借景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名家借景抒情散文01-22
名家散文07-23
名家散文07-21
名家经典散文06-21
名家游记的散文06-12
春天的名家散文06-19
名家散文欣赏07-21
关于名家散文02-16
名家短篇散文02-21
名家经典短篇散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