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抗洪日记

2017-08-16文帼‍ 著名日记

  军人抗洪日记体现的是每个军人的英勇,以下是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人抗洪日记,欢迎阅读!

  篇一:军人抗洪日记——累并成长着

  假如没有穿上这身军装,他们还只是父母眼中稚气未脱的孩子;一旦穿上这身军装,他们肩上担起的,就是祖国和人民的信任。这种信任,让他们在洪水面前挺身而出,不言累、不言苦、不言退,瞬间成长成熟。

  入夏以来,在紧张的抗洪一线,闪现着无数官兵的奋斗身影。他们中,不仅有身先士卒的党员干部,也有稚嫩而又坚强的新战士。武警水电六支队五中队列兵彭崇仁就是其中一员,他的日记,生动地告诉我们,不经历考验,哪能叫合格战士!

  7月9日11时16分 星期六 晴 机动途中

  今天是我入伍以来最难忘的一天。8时30分,急促的紧急集合哨打破了往日宁静。得知部队即将开赴江西九江抗洪,我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这是当兵以来第一次执行抢险救援任务,紧张的是我还没有任何经验,能否胜任?回想老班长说过的抗洪场景,我不断鼓励自己:一定要有信心,一定能完成任务……

  7月10日5时36分 星期日 晴 野战营区

  今天比较充实。从昨天出发到现在已经过去20多个小时,我们主要在长江大堤九江段东升堤处置管涌险情,搬运了4600多个沙袋,采用的是“反滤铺盖法”。嘿嘿,刚学到的。从抢险一线回到野战营区,战友一个个磨破了手,嘴上都裂开了口子,却依然精神抖擞,看不出丝毫疲倦。班长肖科眼睛布满血丝,但没有一点睡意,似乎还沉浸在刚才的战斗中。此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水电兵,就要有班长这股闯劲,有这种攻坚克难、敢打必胜的拼劲,我为水电兵点个赞!

  7月11日20时28分 星期一 晴 长江大堤

  7月九江,仿佛一片火海,白天地表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我们持续战斗着。手臂和脖子都晒得脱皮,卫生员拿来了药膏,给我抹上,脱皮的地方顿时传来阵阵刺痛,但是我没有退缩,我在心里默默念叨:不管有多苦、有多累,我必须咬紧牙关,坚决完成任务,因为灾区人民需要我们。默念这些,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今天我们完成了200余方石料倒运和180余米堤坝加固,虽然有点疲倦,但发自内心地感到值得。

  7月12日21时02分 星期二 晴 野战营区

  今天我身上长了很多痱子,痒得厉害。军医送来痱子粉,中队长刘璘安排我休整一天,但我坚持要和战友们战斗在一线。我认为在营区反而更难受,因为其他战友和我的情况一样,甚至还有的比我更严重。轻伤不下火线,我再三申请去抗洪,队长同意了,我又来到了一线。

  7月13日22时57分 星期三 晴 野战营区

  今天很热闹,早餐刚过,九江市各级政府领导、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慰问。送来的药品、食品、日用品和抢险急需物资器材堆成了一座小山。嘿嘿,满满的都是爱。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就是九江市委书记看望我们时讲道:“九江人民感谢你们,有你们在,我们很放心!”此时的自豪感无法形容。

  篇二:军人抗洪日记——关键时刻不计较个人得失

  东北网富拉尔基8月19日讯(记者 陈显春) 老兵名叫郭继春,是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农业局干部。他是一名转业军人,又在区水务局工作过十年,这次被临时征调水务局任巡防员,老兵之说,名副其实。

  老兵郭继春喜欢写小说,在国内大小刊物没少发作品。写日记,也成了他的日常习惯。这次临危受命,他利用巡防空隙,在车里,记录下了他参加抗洪的点滴心得。东北网记者经整理,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篇日记,以此展示一个老兵眼里的“别样战斗”。

  2013年8月7日 阴

  这天早晨,我6点多就起床,这是当兵养成的习惯。7点10分,我刚端起饭碗,电话响了。区水务局程佩副局长在电话中说:“洪峰就要来了,水务局急需用人,让我连人、带车一起上大堤。”

  我一听到洪峰二字,就像听到了战斗的号角,我忙问:“在哪报道。”汛情如军令,我放下饭碗,就驾车来到报道地点新区——全合台段巡视水情。

  这时,江边聚集了很多人,他们有的在垂钓,有的在野浴,还有拎着刚买的鱼的市民。我立即上前,对阻碍防洪的闲杂人进行清理。

  因为我在水务局工作过,知道巡防工作怎么做。于是,我就检查背水面是否出现渗水、管涌和雨淋沟等情况。当时,水位持续上涨,我看到其他的抗洪抢险人员都奋力在阻击洪水,我作为巡视员,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我决定一定要坚守岗位,履行职责,站好这班岗。

  2013年8月10日 中雨

  早晨4点起床,与规定接班时间早了两个小时,昨晚下了半宿的雨,坝上的同志,一定一夜未睡,肯定很累、很辛苦,我就决定早点去替换他们。

  从加油站加油出来,发现一只轮胎瘪了。这已是我几日来第三次补胎了,因为走的全是坑洼路面,扎轮胎在所难免。我到修理部换上备胎,就冒雨向工作段驶去。

  这边水位持续上涨,已经临警戒水位,而老天又开始下雨,我很担心。

  果然,在巡视到全合台农防大堤时,发现了一处渗水,就连忙向指挥部报告。很快,就有几十人的抢险队伍到达,我同他们一起背沙包,半个小时后,渗水处被堵住了。

  此后巡防再未发现险情,但持续上涨的江水,令我十分心焦。

  晚上7点钟,接班的人来了,可我并没有走,与他们一起巡视一遍,直到8点我才回家。回家后,简单洗漱就休息了,明天还得早点起。

  2013年8月17日 晴

  我自从参加抗洪以来,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帘,看看昨晚下没下雨。当一缕耀眼的阳光从外面射进来,我的心也随之温暖起来,心想,真是难得的晴天啊!这是好兆头。

  到大堤后,得知,水位正在缓慢下降,虽缓慢,但毕竟是在下降啊。其他同志与我的心情一样,都露出了难得的笑容。灾情凝聚人心,从这次抗洪中,我深有体会。15日,汛情最严重时,区里所有的机关干部都上堤抢险了,谁也不会想到,他们活干得竟然如此之好,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已经多日不上网了,趁着险情缓解的空,我到战友群里看看动静。所有的战友都问我这些天干嘛去了。我说,抗洪抢险。有战友回复说:“好好干,别给老兵丢脸。”我回道:“绝对不会。”

  根据指挥部要求,水位下降,也绝不能麻痹大意。我像洪水没撤时一样,又开始认真在大堤上巡视。这时,又有很多市民来到大堤钓鱼,经过一番耐心的劝说,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在这场洪灾面前,市民的表现也值得称赞。是的,抗洪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即使不能人人都参与抢险,但不给抢险添麻烦,是不是也算一种支持呢。

上一篇:抗洪日记 下一篇:一位乡镇干部的抗洪日记
[著名日记]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