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联村联户民情日记

2017-10-301020 著名日记

  民情日记:联系户的感恩心

  2014年6月2日 星期二 天气阴

  上午,刚忙完手头的急事,我的“双联”联系户周进松打来电话。他说:“宋书记,你在镇上吗?我有点红枣给你送过去,端午节到了,你不要嫌弃,这红枣是我自家产的,送去你蒸凉糕用。”我刚想推辞,电话那头就不高兴了!“宋书记,你这是看不起我周进松啊?”我急忙回转话锋,连连说:“也行,也行!”我知道老周他是个扎截人,说话直来直去,从来不会拐弯抹角。他常说,我帮了他好几年,又帮钱又送物,特别是给他送政策、传信息,鼓干劲、扛后墙,使他鼓足了干劲,坚定了信心,家庭生活有了新的起色,可我就连他家的一顿饭都不吃,他心里十分过意不去!瞧,这老周还真懂得感恩戴德啊!如果谢绝了人家的好意,反而会伤害他。

  老周打来这电话还真有些蹊跷,本来我也是正要给他打电话的,没想到他先打了进来!我打电话是准备要到他家去,备了两盒“乌江贡米”要给他家送去,好让他家过个愉快的端午节,没想到老周他却捷足先登,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也罢!他既然来了,我也就不上他家去了,幸好前几天去他家看过一趟,家里的情况我都掌握。大女儿在沙井镇学理发很有长进,二女儿在中心学校读书,每天早晚由校车接送,家里的庄稼出苗率很高,这几天正在间苗,准备灌水。母牛又怀孕了,这是老周最最高兴的事儿。老周不想一年有多么丰厚回报,只想全家健康快乐,庄稼年年丰收,牛羊产犊下羔,天天打工挣钱,日子红红火火。这就是他——一个普通百姓的美好梦想。

  上午十点多钟,老周就来到了我的办公室。他拎着一个红色手提袋,刚刚坐下,就有些按耐不住的激动:“宋书记,我给你带了点枣儿,你说啥也得收下,过个节么什么的。”说着就从红色手提袋里掏出一个装着红枣的塑料袋,透着薄薄的塑料袋就可以看到紫红紫红的干枣,一个一个的,大小很是匀称,大约有两斤多,肯定是经过他精心挑选的!伴随着手提袋的抖动,一缕淡淡的枣香散发开来。我说:“那我就笑纳了,我这里也有两盒“珍珠米”(乌江贡米品牌),你顺便带回去,给孩子们过个节吧!”他有些腼腆,刚想推辞,我又说:“不要不好意思嘛,咱们都是一家人了!哪有那么多规矩?”

  周进松走出办公室,不断向我打招呼,并一再请求我统点时间到他家作客,那诚实写满了他的眸子,写出了一脸夯实的笑容……

  民情日记:姚秀才作诗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天气阴

  早就听说姚师椿是樟斗镇双优村里小有名气的文化人,被村民们称作“姚秀才”。“三送”工作需要群众的参与,而且考虑到村里的留守孩多、农村文化活动不够丰富等问题,我决定今天去拜访下这位“秀才”。

  一到姚师椿家门口,他就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了自家小院,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老人今年75岁,两个儿子均已成家并在外工作。20多岁时,姚师椿曾考入原赣州师范学校,却因为体检没过关,未能迈进师范学校的大门,也未能实现当一名老师的愿望。但他并没有失去对大学的憧憬,而是勤恳劳作,含辛茹苦地把两个儿子送进了大学。平常农闲时,老人喜欢读读书、看看报、写写诗、拉拉琴,还曾经多次参加乡里的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

  回首往事,老人眼里不免还显露着忧伤。我赶紧向老人介绍了当前党和政府为扶持农村文化繁荣、培养基层文化能人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鼓励老人发挥特长,引领村里的老人和留守孩开展一些文艺活动,还可以创作一些健康向上的诗歌和散文,宣传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计划生育等好政策。临走前,我告诉老人,如果有好的作品,我一定会帮他推荐。

  没想到,几天后当我再次上门走访时,姚师椿兴高采烈拿出了新作的一首打油诗。“新时代,新气象,人民生活达小康。原来住着土坯房,现在搬进小洋房。老人小孩有补助,耕田优惠不还粮。大家都说政府好,永远感谢共产党。”旁边的村民听后,都说写得好,讲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再看姚师椿读诗的神情,饱经沧桑的愁容早已不见了,活像一个“老小孩”。

  姚师椿还笑呵呵地告诉我,今年暑假他打算召集村里的留守孩,带着孩子们在自家小院里练练毛笔字、讲讲历史故事,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暑假。这个建议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三送”工作队也打算捐助一些书籍和文具,让姚师椿的想法顺利实施。

  民情日记:没有理由不为群众服务

  4月11日 星期五 天气 晴

  最近,镇里调整了驻村安排,我被安排到太平居委会驻村。

  刚到村里报到没几天,2014年土坯房改造工作就开始了。虽然居委会相比其他村土坯房改造户少很多,但是依然马虎不得。

  走在春意盎然的乡间小道,沿途随处都能看到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大竖镇组土坯房改造户赖军一家也一早就忙开了。

  我先询问了建房工人,房子面积多大,共几户人家,打算建多高。在我们未亮明身份的情况下,建房工人的回答让我们了解到赖军的改造计划完全符合改造政策。

  后来,我打电话给赖军。赖军一听驻村干部来了,不到3分钟就赶到了现场。我再次当面询问了他的改造计划。

  赖军介绍,这6间房分别是他、他弟弟和他妈妈的,平均每户不超过70平方米。此外,为了门前的道路更宽敞,方便附近村民出行,他主动把房基向后退了一米。对赖军的做法,我感到既意外又感动,大部分村民建房时都分毫必争,赖军竟然自愿当“吃亏人”,如此大度、豁达,着实让我佩服。

  从赖军家告别后,走在返回镇里的路上,我陷入沉思:只有真正深入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为群众办事,与群众建立感情,我们的工作才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与群众打交道没有什么诀窍,你奉献了一分真情,百姓就会还你十分真情,百姓永远是那么淳朴、勤劳、可爱。一位普通村民身上都有舍己为人的可贵闪光点,作为党员干部,没有理由不向他们学习,不为他们服务。

相关民情日记推荐

民情日记:爱心接力

走基层干部民情日记

2014干部下基层民情日记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民情日记

2014国税局民情日记

上一篇:下基层帮扶民情日记(组工干部) 下一篇:一年级暑假生活日记大全
[著名日记]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