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暮色中独自行走,黄昏的空气里有一种味道,一股股青烟夹杂着腊肉的浓香四处飘散,突然之间,乡愁扑鼻而来。
小时候,一过冬至,乡村便逐渐热闹了起来。会屠宰的村民们总会自发设立几个屠宰点,义务为乡亲们杀猪。每当有人决定要将自家的猪杀掉时,他们便垒好灶头,安上很大的锅,烧一锅热腾腾的开水。再摆上屠案,放上接血用的盆子,准备好刀子、钩子、铁棍等工具。一切准备就绪,就该猪上桌了。杀猪匠走过来了,腰间扎一条皮围裙,手中一把明晃晃的尖刀,他一手拽住了猪嘴的绑绳,一手操刀向猪的脖子处深深地刺进去,只听得“噗”的一声,猪血喷涌而出,先远后近,洒了一地,方才流进了盆子。渐渐地,猪的叫声和挣扎越来越微弱,最后一动也不动了。
按照乡村习俗,哪家杀年猪,哪家都要请村人吃上一顿。主人家会划几块新鲜的带着热气的五花肉,连同猪内脏做成一桌好菜,打一壶老酒,犒劳众乡亲。院子里摆上了流水席,你祝福我“来年如意”,我祝愿你“明春发财”,其乐融融。人们边吃边喝边唠嗑,气氛热闹至极。一年来谁与谁结的怨恨,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家乡人还有一个习惯,谁家如果没有养猪,养猪的人家都会割一块猪肉给他们。七凑八凑,没有养猪的人家反倒比养猪人家的肉多。杀年猪请客送肉,是庄稼人的一种礼节,展示了他们淳朴善良、豪爽大方的美德。
新鲜的猪肉多得吃不完,那就用来做腊肉吧。把猪肉洗净,泡在酱油里,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泡一小时的肉适合当下酒菜,泡两小时以上的适合当下饭菜。还有,如果放些白糖,味道会更好,但会在潮湿的天气里变得黏黏的,可以在浸泡着的肉里加入些微白酒,据说就会钻进肉的深处,把酱油的香味带出来。一小时后,女人们把第一批当下酒菜的肉用线串起,挂在屋檐下晾晒,两小时后把剩下的肉串起来晒。如果天气晴好,风也足够干燥,晾上几日,就差不多了。红红的腊肉出现在晚餐桌上,我和哥哥们目不转睛、口水淋漓,忙不迭地划拉着饭粒,迫不及待地将喷香的.腊肉夹进嘴里。腊肉泛着光亮,带着浓香,飘荡着年的味道,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
这些年来,在不计其数的豪华酒席上,我几乎吃遍了各种所谓的“美食”。然而,人的记忆,真是奇怪。当一样东西长久地伴随你的生命过程时,你并不觉得它有多么重要。但当你真的远离了它多年之后,一旦你不期然地与它重逢,你方才会觉出它的珍贵。
譬如此刻,我幡然醒悟,是记忆中的自制腊肉和它的芬芳,还有杀年猪中饱含的纯朴乡情,使得“年”这个节日对我具有意义。
【 腊肉里的乡愁的心情日记】相关文章:
乡愁里的年味心情散文07-08
甜解乡愁的心情日记06-20
“舌尖”上的乡愁的心情日记10-07
饭菜里的心情心情日记10-05
炊烟里的乡愁散文06-25
身体里的乡愁随笔02-16
秋声里的乡愁散文04-17
乡愁里的春秋散文10-02
风箱里的乡愁散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