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常给报纸副刊写点千字文,免不了与编辑神交,听他人议论,体味颇多,甘苦皆收,这其中有挫折也有经验,写出来与读者诸君交流和共享。
报纸上的千字文常被文学圈里的人看不上,认为像丢报纸一样,是读者随手弃之的速朽文字。圈外的朋友更不屑一顾,往往被嗤之无聊、空谈而藐视。但笔者自知个中甘苦,每一篇小文的创作都非易事,酝酿构思、多易其稿,可谓呕心沥血,因而敝帚自珍。多年来,笔者始终把写千字文当作警觉自己认识和思考周围世界的临界点,更是检验自己的读书水平,锻练和提高自已表达能力的工具,因而坚持笔耕不辍,乐此不疲。
给报纸副刊写稿,首先,作者一定要熟悉这张报纸,对它的副刊要经常看,甚至于要细心看,认真看。它分哪些小栏目?每个栏目都表现哪些内容?每篇小文大约多少字?这些文章表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透过这些东西能看出这家报纸副刊的风格,也就是说这位副刊编辑的风格,或者说他(她)的个人喜好:是喜欢朴实直叙的写实还是娓婉抒情的写意?是善于传统的表述还是现代的新概念?是否喜好生活情趣?是否偏好主流题材?等等这些个性的东西,是每一个作者必须重视的。为什么某篇作品在甲报未用,转尔投给乙报很可能排头条编发?道理就在这里。每个编者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因此口味不同、喜好不同,这是正常的。
作者只能适应编者,而不能要求编者适应作者。
第二,写给报纸的千字文一定要好看。好看,才能吸引编辑看你的稿子,才有可读性,才能寓教于乐。报文如时鲜,捉笔似下厨,只有用料鲜、刀工好、火候正,才能色味佳、饱眼福、开胃口。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材、标题、撰文过程中要精心布局,如古诗一般讲究文章的起、承、转、合。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中间怎么写出文章(或感情)上的高低高、是非是?都要有通篇的谋略,文似看山不喜平小文章也要写出跌宕起伏、回转曲折,也要写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来。
段落安排上也要考虑,每小段百字左右为宜,不宜过长。每篇小文都要有语言和细节的亮点,语言上可考虑写几个排比句、对句、警句、成语典故之类,这不是要作者卖弄学问,而是显示作者的学识修养与才华,增加可读性,书卷气。在千字文中加一点细节的描写也很重要,小说中细腻的描写笔法,会使文章增色。
第三,关于篇幅。地方小报的版面有限,每一版副刊都要上三、四篇,甚至五篇文章,所以每篇文章不能过长,少者七八百,多者一千二三,再长了编辑肯定不会用,你写的再优秀也只能忍痛割爱,除非你是名家、大家。
说实在话,千字文不好写。要把一件事情说清楚,有头有尾、有情有义、有跌岩波折,能打动人心,千把字真不容易做到。笔者的做法是,酝酿初稿时,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放开思维、写稿时随笔成章,涉笔成趣、杂花满树,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尽、说透。然后把初稿再复制一篇,关键是在改这个复制稿时,从心所欲,不逾矩把无关紧要的语句、段落统统删除。留其精华,除其糟粕,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只谋其有用有益,精益求精,一遍删不够再来一遍。笔者有时把二千七八百字的散文改成千字文,然后再发给报纸副刊,确实也是件不容易、很辛苦的.事情。
其实想一想,这样做有它的好处,开柘了思维,也锻炼了谋篇布局、文字表达的能力,锻炼了自己可大可小、可长可短的本领,小有小的用处,大也有大的用处。能伸能缩、迎刃有余也是一大本领
最后,再说几句闲话。
为什么要给报社写稿?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一不能为利,二不能为名。说实在话,现在报纸稿酬标准非常之低,一般业余作者(在没成名成家之前)想指望它养家糊口或改善生活,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出名,以笔者之经历证明:别指望,还有一句社会流行语什么都是浮云也值得深思。
那么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孜孜不倦的笔耕不止呢?当代著名散文作家梁衡说过:如果说读书是一个人有没有求知欲的标志,那么写作就是一个人有没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标志。读书是吸收是继承,写作则是创造,是超越——————是检验一个人学识、才智的最简单方法。无论马、恩、毛、邓,还是李、杜、韩、柳,功在当世之德,名在传世之文,文化是不朽的——————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才是智慧。
在人生的征途上,在现实社会的磨励中,有话想说,不吐不快,遇到可写之处,就把它写出来,既锻练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写作水平,又充实了自己的业余生活,丰富了个人的人生,何乐而不为?假如这样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走过来,回头一看,哇成绩斐然!这不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吗?
【报纸副刊漫谈千字文创作】相关文章:
千字文的创作背景07-01
《千字文》的创作背景12-03
副刊文摘教案范文07-06
报社副刊部员工的个人述职报告12-28
报社副刊部员工个人述职报告02-13
报社副刊部员工的述职报告范文12-28
报社副刊部员工个人述职报告07-20
副刊部人员个人述职报告范文01-12
漫谈契诃夫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