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2023-11-01 评价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1

  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是指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出切实中肯的分析与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体育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可行。

  首先要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提出合乎学生客观实际的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不同水平目标的设置,就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所以说这目标的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作为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围目标的载体,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关键看它是否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选择的内容不仅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平等受益。同时,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也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体育教师可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使所选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并尽量考虑那些简单易行,以便学生能在设施简陋的情况下学习与参与,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

  1. 看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在实施教学过程评价中,要关注教师的“教”,如:在教学环境的实施中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自主探索的学习条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使学生都取得进步和发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形成合作与交流、民主、平等的和谐学习环境。在教学方式的实施是否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体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引导和鼓励他们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是否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而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授,并能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他们在探究中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是否充分指导学生动体与动脑相结合,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之真正受益终身。在学习评价实施中是否注重多元评价,是否有针对性,讲求实效,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评价学生课堂参与活动,自主探究过程深度,学生交流、合作的技能,掌握动作情况。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兴趣、情感、自信心、意志等精神。注重学生自我评价的引导等。

  2.看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即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转向学生的“学”。(1)自主学习 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练;是否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相应的方法、手段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评价。(2)交流合作 看学生之间在学练过程中能否友好的分工与合作;学生遇到困难时是否主动与他人合作、交

  流,共同解决问题;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是否语言得体;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等。(3)探究、思考 我们可以看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是否积极地投入观察、分析、对比、探究;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争论;还可以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具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4)情绪体验 我们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学生有无浓厚的学练兴趣,对学练内容有无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学练兴趣,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练情绪;学练过程是否愉悦,学练的愿望是否不断得以增强。(5)参与热情 看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练,是否兴致勃勃地自觉进行练习(学、练、创等);看有没有学生参与“教”,如在小组学练、讨论时给予别人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三、看教学效果

  在充分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上,要看一节课是否很好达成三围目标,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各类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体育技能方面达到教学要求,形成有关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使自己达到适宜负荷,学生练习密度在30%—40%左右,平均脉搏每分130左右。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学生认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进行体育活动,增强自尊、自信,能调节情绪克服困难;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学习,提高运动水平和效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学生能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与成功,有参与体育活动的

  兴趣愿望;能正确认识体育活动与健康的关系;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完成体育锻炼。

  四、看创新教育在课堂中的展现

  教学设计有无突破、创新,方法手段是否得当,是否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是否合适,教学是否有新意,学生是否感兴趣,这些都是一堂优秀的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就是看教学是来吧有新意,是否令人耳目一新。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2

  [摘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有多种方式,教师灵活、恰当地加以运用,能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是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对体育技能的掌握等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指导或说出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在课堂中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的策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xx年版)》提出:“倡导体育与健康学习以多元的内容、多样的方法、多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构成科学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系,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与发展功能,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力,调动他们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和教师更好地‘教’。”[1]教师适时地有效评价,学生会感受到体育课堂的精彩魅力。小学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差别,其教学环境相对开放,教学流程相对活泼,课堂调控还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其他学科可以用丰富的语言、板书、多媒体等去表达教学内容,而体育课堂则需要教师花较多时间去展示动作和训练学生的身体,因而常常需要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粗浅的探究。

  一、个别评价与全面评价相结合

  由于体育教学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学生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比较常见,甚至有时还会有突发事件发生。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认真上课,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语中去鉴别正误,不断改正自我和提高自身素质。如笔者在训练学生练习太极功夫扇开扇时,有的学生故意打在其他同学身上,笔者没有中断训练批评学生,而是走到学生的身边,小声提醒学生:以后排队要注意取好距离,下蹲动作要迅速到位。明确的指令,让学生很快改正不足,又不影响训练的正常进行。在个别评价时,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明确指向性。如笔者在训练武术操队形时,某个学生向前向右都没有看齐,教师如果只喊“第三列第五位同学没有对齐”,可能导致很多学生东瞧西望而影响上课的秩序,这时教师不如直呼其名,让他马上意识到自己有错并进行纠正,不至于浪费时间和影响其他学生的情绪。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全程活动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可以从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参与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如有个别学生在学习足球运球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多次示范动作,让这部分学生多次练习,最后再评价训练的结果。这样点面结合的评价更全面、合理、公正。

  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

  “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评价原则之一,也是评价转变的重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体育课评价由教师的外部评价决定,有时会出现因为不了解学生的实情而导致误解学生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设计一个易于操作的量化表,让学生课后自我评价,从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掌握技能程度、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衡量,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又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自练自评能力。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经常会开展小组训练活动,在评价时,学生的训练效果可以采用组员互相评价的方式。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往机会,让学生及时看到彼此的长处与不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养成以诚待人的好习惯,教育学生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公平对待他人。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相互评价,教师都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不足;评价同学则要真诚,发自内心,并表达自己向同学学习长处的虚心,这样同学才会乐意接受。

  三、激励性评价与适度批评相结合

  体育课堂教学中需要激励性评价。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分散时,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激励性评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进行激励性评价时,教师要找准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努力,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体验到运动的成功、快乐,从教师的评价中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运用激励性评价时应注意评价语的准确性、导向性,不能频繁使用或无原则地乱用,否则容易导致表扬的范围过大、过多,学生会失去新鲜感而产生惰性。如果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可采用适度的批评教育。采用批评教育要把握好“度”。首先,教师要分析学生出现问题或违纪的原因,进行思想开导或技法上的指导,或降低该生的训练标准,或进行多次示范等。其次,对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动作或偶尔违纪等现象,教师要有包容的胸怀,教育学生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多正面教育和鼓励,不宜指责、讽刺或严厉地批评。最后,教师要判断学生是偶然为之还是经常违纪,如果是偶然为之,可以暂缓批评;如果是经常违反纪律,则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其行为的危害性,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教师采用适度的批评教育时,要目的明确,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场合、时机,懂得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还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约束学生的错误行为。

  四、语言评价与体态评价相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评价能使人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会对行为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教师热情美好的语言评价能让学生充满期待,可以点燃他们积极向上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进而由被动学习变为自觉学习。具体评价方法如下。第一,榜样激励法。在教学武术操时,学生小兰做得很好,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小兰:“小兰同学练武术操推掌的动作非常标准,大家跟她学一学吧。”这样,以同学为榜样,更有号召力、说服力,生动性、示范性,让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第二,目标激励法。当看到某个学生在练啦啦操时比较缺乏自信心,教师可以给学生树立一个目标:“你的几个手位动作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如果手臂伸直并加强力度就更标准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鼓励他们继续完成学习任务。第三,竞争激励法。小学生比较喜欢展示自我,教师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低年级的体育课可以用“比一比这节课哪个小朋友最会守纪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集队能做到‘快静齐’”“你跳绳能超过小明的两百下吗”等方式激励学生。学生之间的竞争,可以鼓舞士气,激发自信心。教师采用语言评价时应注意简洁、实在、自然,让学生明确什么该怎样做,什么不该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体育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除了语言评价,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体态对学生进行评价。跟学生相处久了,教师的声音、表情、目光、姿态等体态语言,也能让学生心领神会。如对学生真诚地微笑一下、用肯定的眼神看着学生、轻轻抚摸一下学生的头、热烈地拥抱一下学生、向学生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膀、跟学生热情地击掌等,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评价如果恰如其分地运用,有时也能让学生受到鼓舞、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我、增强自信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论采用哪种课堂评价策略,都只是一种导向。教师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分析学生的进步与不足。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在评价方式和内容上教师要巧妙地、客观地、公正地、正确地运用评价策略,多表扬学生的良性行为,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给学生带来自信、期望与自省,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从而让学生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1]胡群英.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J].青少年体育,20xx(3):108-109.

  [2]应平.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J].体育教学,20xx(2):18-19.

  [3]刁萍萍.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xx(11):11.

  [4]夏惠娟.多元化评价方式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的渗透[J].启迪与智慧,20xx(12):67.

  • 相关推荐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相关文章: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12-15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反思02-02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总结05-21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反思10-17

小学体育工作自我评价12-2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10-14

课堂教学自我评价06-17

小学体育工作自我评价范文04-24

小学体育学科期末评价方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