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将根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充分发挥评估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估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提高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二、评价的原则
(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心、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综合评估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正常的交往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要将评估的内容细化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性准则,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措施保障,充分发挥评估机制的促进功能,使评估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使评估细则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素质发展的目标和刚性指标。
(三)评估内容要多元化。从全面的意义讲,要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的评估,但更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注意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的培养与提高,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审视。
(四)要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既可以用于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又可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测评,有利于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的自我提高。
(五)在评估过程中,既可以单一指标的评估,又可以综合评价,从而达到全面评估的目的,使评估的过程成为指导的过程,学生实践的过程,使学生朝着指向目标的努力过程。
三、评价的内容与要求
(一)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2.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3.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完成规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操作;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4.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支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5.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二)评价等第
1.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评定,凡基本符合标准者,可视为合格。
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评等第,但要将突出问题如实记载。
有见义勇为等行为得到省市有关部门表彰;在关心集体、爱护国家、集体财产、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省市有关部门嘉奖的,将具休内容填写在相应评价项目的“表现”栏中。
这三方面的评定,参照《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的“检测内容”所列的具体指标。
2.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第分A、B、C、D四级。
凡基本符合标准者,视情况可得B或C;不符合基本要求者,得D;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得A。
凡得A等第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例如: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学习能力方面得A:研究性学习成绩显着,得到社会的公认或权威部门的认可;学习主动积极,各科成绩一贯优秀;小创造、小发明经过专业评价机构认证或者在省市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获奖;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在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其他。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运动与健康方面得A:国家三级及以上运动员;参加省教育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活动获单项前六名或集体比赛前六名主力队员、市教育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活动单项前四名或集体比赛前四名主力队员;其他。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审美与表现方面得A:在校内外大型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参加省教育部门组织或认可的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的(含集体项目,合唱除外);参加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各项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一等奖的(含集体项目,合唱除外);其他。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改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在参照外地评价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举措。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校评价为主体,因校制宜,充分发挥各学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二、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评价应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客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出合理的、全面的评价。评价要多主体参与,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可不采用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同时,还要适当接受家长和社会的评价。
3、全面性原则:对评价内容进行全面考核,有根据地作出判断。学业考试的内容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加强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评价目的,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具体情况,建立简便易行、利于操作、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实施评价。
5、发展性原则:充分尊重人的发展性与特殊性需要,注重评价的内容多元、方法多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6、参与性原则:要加强学生之间、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对话与交流,增进理解与沟通,营造良好氛围,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民主、平等、理解、和谐的学校文化的形成。
三、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占15%)、公民素养(占10%)、学习能力(占40%)、交流与合作(15%)、运动与健康(占10%)、审美与表现(占10%)等六个方面。
2、学科性发展目标
学科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是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侧重于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评价、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四、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包括日常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时应把握“日常性评价是阶段性评价的基础、阶段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基础”的操作原则。
1、日常性评价
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并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
(1)、即时评价。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口头评价、成果评价、访谈交流、行为观察、问卷反馈、情景测验等)及时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潜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2)、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发展提高的重要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信息,学生在文体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学科检测的阶段成绩,学生的最佳作品等。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和管理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同时便于展示。
(3)、学业考试。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除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可设置口试、听力测试、成果展示、实验操作、上机操作等形式测试,允许学生进行二次考试。纸笔测验可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或开闭卷结合考试等不同形式。
(4)、实绩表现。通过演讲比赛、小制作、小发明、小竞赛及文体艺术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2、阶段性评价
(1)、各学校要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其成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评定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可适当细化六项评价内容)与具体程序,编印各种相关的评价子表,汇总、上报学生的评价结果;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评定过程,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纠正评定中的错误。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前,各学校要通过教师大会、班会、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广泛宣传和培训,争取各层面的知晓、理解与支持,为顺利开展此项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综合素质评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每个班级成立一个评定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人数一般不少于5人。各位小组成员为学生授课的时间原则上不能少于一年,且要对该班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品质。班级评定小组由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名成立,要提前向评定班级的学生公布。
(3)、综合素质评定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每学期结束时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通过参考各种资料,经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搜集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有关数据和其它形式的行为表现,并利用这些数据和表现来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阶段性评价的结果填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3、终结性评价
(1)、终结性评价应由学校组织进行,要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完成。评定时以学生阶段性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为依据,通过对相应等级赋分的办法进行换算,取所有阶段性评价的平均分值作为终结性评价结果,记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2)、赋分转换标准:优秀记10分,良好记8分,合格记6分,不合格记4分。
五、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的呈现
(1)、等级表达。分为A、B、C、D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比例不超过40%。对学生综合素质等级的确定应十分认真、慎重,评定为“不合格”的学生应经学校评定委员会审核,并报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
(2)、质性评语。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语,其中还可以包括等级评定中没有包括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对低段学生的评价应浅显、生动。
2、评价结果的运用
(1)、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方法及程序等,应向学生及家长作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评定结果只公示“优”等级,其余等级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由校评定委员会进行调查与处理。最后,学生和家长要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上签字。
(2)、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对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评定结果原则上不得更改,如果确实发现评定结果有误,应记载更改缘由及更改人,同时保存原评定记录以备审查。
(3)、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同时也作为学校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实施保障
1、成立组织机构:
2、健全相关制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3
一、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分低、中、高三个年段。考试总分各年级均为100分,其中口语部分(低年级含写字习惯)20--30分,笔试部分70-80分。口试部分可以安排在笔试即期末(中)考试前一个月内进行。具体评价办法如下:
(一)低年级
口试(20分)
1、朗读(10分)
内容:教材选用的朗读课文。方式:测试者任意抽取1-2篇课文进行朗读。
2、背诵(10分)
内容:背诵课文指定段落;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前30首。
方式:测试者任意抽取2-3篇(段)进行背诵。
写字习惯(10分)
内容:“三姿”及书写。
方式:抄写生字表或简短的课文,分坐姿、握笔姿势、握笔距离三项现场打分。
笔试(70分):
1、听力(10分)
包括字、词、句,以及简单短文中基本问题的回答等内容。
2、基础知识(60分)
字、词、句、拼音、积累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中年级
口试(30分):
1、朗读(10分)
内容:从课外选定的美文。
方式:在选定的美文中由测试者任意抽取1篇准备10分钟后朗读。
2、背诵(10分)
内容: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相关段落和语文天地中积累的内容;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后40首。
方式:测试者任意抽取2-3篇(段)进行背诵。
3、口语交际(10分)
口试部分命题应立足生活,贴近教材,贴近学生。可依照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内容及方式包括:
(1)复述课文或讲故事等;
(2)分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对话;
(3)情景命题对话。小组形式(2人以上)抽签决定情景命题对话。此类合作完成题目相当丰富,如合演课本剧、指定的童话剧等。小组合作完成的题目,由学生在考前抽签,小组由各自抽的签儿组成。学生抽签后合作编排,设计服装、道具、台词、曲子,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笔试(70分):
笔试部分题目应注意整合多方面内容,贴近教材,贴近生活,关注基础知识与技能,关注学生兴趣,让命题既扎扎实实又生动活泼。
笔试共分四大部分:听力(5分);基础知识(20分);阅读(20分),其中课内阅读的比重略大于课外阅读;习作(25分),含卷面书写3分。
(三)高年级
口试(20分):
1、背诵(10分)
内容:(1)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相关段落和语文天地中积累的内容;(2)课外积累的优美段落。
方式:(1)测试者任意抽取2-3篇(段)进行背诵。(2)学生提供自己积累本中的10-20篇段落,由测试者抽取1-2段当场背诵。
2、口语交际(10分)
可从以下题目选取内容及方式:
(1)课本剧或自编短剧;
(2)讲述名著故事。在每学期学校规定的课标必读名著推荐书目中,选取典型内容,制作成纸签,学生抽签并稍作准备讲述故事。
(3)课外阅读表达。提供课外阅读文章,学生快速浏览、默读,然后回答文后问题。问题设计要能够考察学生阅读后的独特感受以及独立思考之后的价值判断。
笔试(80分):
笔试共三大部分:基础知识(20分);阅读(30分),其中课外阅读的比重大于课内阅读;习作(30分),其中含卷面书写3分。
二、形成性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在做好终结性评价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加强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语文评价还应突出评价的反馈调节与激励功能。学生的`日常表现,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对于每个学生课堂学习中听、说、读、写、习方面情感、态度等难以进行量化测量的内容,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访谈、问卷调查、作业分析等形式进行描述性记录评价;班级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实践、竞赛评比活动(手抄报评比、作业展评、故事会、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采用奖励小红旗、小红花、星级评比等评价激励措施;还要重视考查学生参与校内和校外语文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如在报刊上发表习作、参加校内外举行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及其他语文性质的合作实践活动,培养其积极性、参与度、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语文综合素养。
形成性评价方式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以自我评价为主,使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要加强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多向交往、互动、沟通、交流,尤其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做好成长记录,逐步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形成性评价的工具和方法应该体现多样化。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设计出个性化的评价工具,合理选择评价方法,策划评价活动。
形成性评价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动态性和形成性。切实发挥好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的优势,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力争使每位学生健康发展。
三、组织实施
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管理工作以学校为主开展。各学校按照评价的具体操作办法,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多元化评价。
教育教学研究部门通过调研指导、检查、研讨、开展活动、抽测等形式,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管理。
四、有关要求
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突破了传统的评价模式,是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学校和教师要转变教育评价观念,摒弃传统的阻碍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切实推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学校在评价管理中,要积极推行,追求实效,做到周密部署、定期检查、定期研究,防止评价项目和内容流于形式。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完善考试评价办法。
充分发挥考试与评价的教育功能。要通过考试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考试改革,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全面考核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观,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评价体系,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工作职责:组织、协调、指导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负责审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定性与定量评价,并确定学生的毕业综合评语和“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能”、“探究与实践”等项目测评的最终等第。
(二)成立相关测评小组
1、综合评语实施小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组员:高一高二各班主任
(2)工作职责:组织宣传学习;每学期组织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撰写、上报综合评语,并及时进行反馈;负责相关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2、审美与艺术项目测评小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组员:
(2)工作职责:负责本项目中的音乐专项测评与美术专项测评工作,初步确定学生测评等第;审核学生免测条件,确定免测学生名单;及时向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提供本项目学生测评等第情况。
3、运动与健康项目测评小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工作职责:负责本项目中的运动技能专项测评和体能测评,初步确定学生测评等第;审核学生免测条件,确定免测学生名单;及时向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提供本项目学生测评等第情况。
4、劳动与技能测评机构:
(1)人员组成
组长:
组员:高一高二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任教师及有关实验员。
职责:负责学本项目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技能,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五个专项测评工作,初步确定学生测评等第;及时向校测评领导小组提供劳动与技术类A等申报名单。
5、探究与实践项目测评小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参与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的相关教师。
(2)工作职责:负责学生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三个专项的测评工作,初步确定学生测评等第;及时向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提供本项目学生测评等第情况。
三、评价内容、形式及办法
1.定性评价
(1)评价内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素质。
(2)评价形式:综合评语(包括分层概述、突出表现、纪实性材料等)。
(3)评价办法:在学生自评、互评、任课教师评价基础上,由班主任每学期撰写一次;毕业综合评语由毕业班班主任在各学期评语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撰写,并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2.定量评价
(1)评价内容: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运动与健康(体育与健康)、劳动与技能(理化生实验技能、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四大块。
(2)评价形式:确定“测评等第”,分A、P、E三等(或P、E二等)。
(3)评价办法:由学校各测评小组每学年组织测评一次,测评成绩分A、P、E三等(或P、E二等),其中A等不超过20%,E等不超过5%。学生测评最终等第由学校测评领导小组根据浙江省有关测评规定予以确定,其中A等不超过25%,E等不超过5%。对评定结果中获得A等的学生在校内张榜公示,对评定为E等的学生给予书面通知。
四、评价时间安排
1.综合评语(定性评价)每学期实施1次,要求在每学期结束前2周内完成;毕业综合评语在学生毕业当年的4月份完成。
2.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能、探究与实践项目测评(定量评价)每学年实施1次,要求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第15周前完成;学生测评最终等第在学生毕业当年的4月份确定。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育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评价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在实施评价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制度等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发展潜能,实现自主管理;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帮助学生打磨成长的轨迹;有利于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德育为先、素质为重的过程性管理;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注重素质、提升能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二)发展性原则。以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宗旨,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更要发现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要注重过程,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淡化终结性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
(三)多元性原则。评价内容力求多元化,要从情感态度、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评价主体和方式务必多元化,要采用自评、互评、师评方式,注重表现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实现多角度、多方式的评价。
(四)可行性原则。立足实际,讲究实效。注重培训,评价内容和评价标为师生所理解、接受。制定的评价实施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实施过程和评价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
(五)客观性原则。认真领会评价标准,让客观的评价标准贯穿评价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关注并尊重学生平时的表现事实。科学收集评价信息,采取科学的评价步骤,采用科学的评价鉴定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
三、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评价内容包含以下3个维度:
1、情感态度:爱国情感、懂得感激、富有爱心
2、思想品质:明礼诚信、乐观向上、遵守规则、珍惜资源
3、行为习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
四、评价实施细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内容体系的一级指标由3个维度构成,二级指标由10项内容构成,三级指标由24项内容构成。在运用该指标体系实施评定时,要认真对每个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逐条评定。(具体内容见附件)
五、评价结果的呈现及作用
1、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行等级评价,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待合格四个等级。
2、填写《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必须填写等级。
3、评价结果作为评选、表彰优秀学生的主要依据。
六、组织实施
1、成立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德育处具体组织实施评价工作。
2、各班在组织实施综合评价的过程中,要本着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教育宗旨,扎实做好考核工作。学期结束,学校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及其家长。
七、关于《小学生手册》填写补充说明:
1、每个学期须填写2页内容,学生思想品德及身体心理素质均按等级填写。(优、良、合格、待合格)
2、学生考勤、爱好特长、奖惩记载须如实填写,没有的写“无”。
3、老师的话,须用正楷字撰写,且无错别字;学生的话,须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好,家长的话由学生放假领回之后要求家长认真填写,下期开学班主任要检查。
4、填写完成后各班将《学生手册》交德育处统一检查盖章后方可下发给学生。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6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对普通高中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应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评价要遵循导向性、可操作性、公平性和发展性原则。
二、工作机构与职责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教育处主任)、(教学处主任)、(团委副书记)、(年级组长)、(年级组长)、(年级组长)
职责:负责领导和管理我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负责制订《阳贵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审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申诉和复议申请。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小组:
组长:(副校长)
副组长:(教育处主任)、(教学处主任)
成员:(团委副书记)、(年级组长)(年级组长)(年级组长)
职责:具体组织实施评价工作,负责实施《阳贵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信息的.采集输入输出工作,初步审订评价结果协调评价过程的相关工作。
(三)、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小组(每班各5名,名单略去):
说明:
1.组长为各班班主任;组员为在本班任课达一年以上的教师2名,学生干部2名。职责——负责对班级中每个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组织、实施本班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与综合评定等工作。
2.班级评价小组在评价程序中,按“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的顺序进行,“同伴互评”过程中按班级进行。
三、评价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分解成若干项“关键指标”,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详见附表)。
学生展示的实证材料、平时表现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尽可能使评价结果客观、真实。
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等情况,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完成评价小组评语。
四、评价等第
各项指标按三级评分。凡比较符合标准者可得3分,基本符合标准者可得2分,不符合基本要求者则得1分。
1.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评定等第分合格和不合格。
指标均分达2分者,评为合格。凡有突出问题,指标均分不达2分者,则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评等第,但要如实记载突出问题。有见义勇为等行为受到省市有关部门表彰,在关心集体,爱护国家、集体财产,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受到省市有关部门嘉奖的,要将具体内容填写在相应评价项目的“表现”栏中。
2.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第分A、B、C、D四级。
指标均分超过2分评定为B,2分评定为C,不达2分则评为D;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能提供明确证明材料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得A。
凡得A等第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学习能力方面得A:研究性学习成绩突出,得到社会公认或权威部门认可;学习主动积极,各科成绩一贯优秀;小创造、小发明经过专业评价机构认证或在省市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获奖;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在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7
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通知》的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评价原则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学
生综合素质考查,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不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三)、评价主体互动化原则。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改变单一评价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四)、期望性原则。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特长发展成功的期望,使教师有信心,学生有希望。教师的评语要注满“师情”,透出一个“爱”字,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重视“鼓励”的教育功能。
(五)、模糊性原则。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文化课考试,量化形式学生的学习成绩,改较精确的百分制为较模糊的等级制,对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及兴趣、意志、个性、态度和习惯等智力因素不宜量化的项目,一律采用操行评语定性评价。
三、评价内容及标准
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包括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的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由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两部分组成。
品德修养:爱国、爱校、关心集体,遵守纪律、遵守公德,努力学习、勤思好问,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注意安全、讲究卫生,文明健康、勤俭朴素,关心他人、团结同学,诚实守信、知错就改,热爱自然、爱护环境,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行为习惯:在学校里说普通话,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作业字迹工整,不马虎;自己机整理书包和书桌,不乱丢果皮纸屑等杂物,认真作好两操,能和别人合作,见了老师主动问好,按时起床睡觉,吃饭不挑食,喜欢读有益的课外书,不进网吧等少儿不宜场所,不乱用零花钱,爱护花草树木,饭前便后会洗手,进出家门主动和大人打招呼。
(二)、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是指经过学科学习应达到的基本目标,每科学习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由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具体评价。
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基础性发展,也要观众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个性特长。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不能截然分开,通常基础性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目标中,和学习目标同步发展,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应尽量作到两者的有机结合。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以及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学科分阶段提出具体评价指标。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列出若干项行为表现作为评价指标。
目标体系要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注意对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评价方法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根据不同发评价内容和指标实施多元评价,还要渗透或包含在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中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要重点结合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以及班队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中进行评价;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结合所有学科教学进行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主要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进价;审美与表现方面重点结合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在学科教学或各种教育活动中分层实施评价。创设情景、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会与内化。通过表现性任务、观察、记录、访谈、作品分析、个人自评、同学、教师、家长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二)、学科发展的评价
1、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要遵循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该学段、学年以及每个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作业、测验、栲栳市和完成一些开放性的表现性任务等形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等级的形式呈现。
(1)、练习、作业
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掌握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最常用、最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的作业情况通过学生的认真程度,主动作业的情况;课外学习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2)、平时学习:是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的程度,包括各种测查如识字、背诵、朗读、默写、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测试,创造性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3)、期末考试(考查)。考试、考查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不同选择相应的考试形式,既有闭卷考试,也有开卷形式。除纸笔测验外,也可以选择听力考试
口试、实际操作等性质评价形式。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除关注知识与技能外,还应体现考查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还要重视加强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发展。
考查学科应通过平时观察、评语、记录、表现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习惯、兴趣、毅力、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社会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形式学生表现的信息进行考查。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必须与基础发展目标和学科教育目标相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用观察、记录、访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性质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基础性发展目标在学科中的体现,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以及指标体系。
(1)、日常观察
课堂教学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方法。学生的课堂表现要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频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探究行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
活动观察:校内外活动观察,要通过学生参加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包括学生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描述、活动成果、学生的感悟和反思等。
特长表现:包括学科获奖记录或证明、亲手制作的作品(如航模、车摸、陶艺、电脑制作等)或小发明成果、艺术性活动记录或奖励证书。
(2)、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信息等。
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更典型、客观、真实,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进步历史。
期中期末组织成长记录的交流展示。并将成长记录纳入期末终结性评价内容。对成长记录的评定应注重学生的进步和所付出的努力可,明确改进的方向。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回顾
比较,使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逐步发展自省的意识和能力。
五、评价的主体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四个方面。
学生自评和互评:一是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行为写出自我评语;二是自己或同学综合素质的两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评出分项等级。
教师评价:一是由班主任给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两个方面评出分项等级,并给每个学生写出综合性评语,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二是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所制定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及学科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基础性发展达成及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等级,并对学生学科的发展态势进行描述,写出激励性的评语。
家长评价:一是对自己子女的综合素质写出鉴定性评语;二是对自己子女综合素质的两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评出分项等级。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
评价结果包括等级或评语
评语包括:
1、家长评语。
2、教师、班主任评语。
等级包括:
1、分项等级。即根据评价内容所列的要素和关键表现,通过整体判断对两个方面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给予一个等级。
2、综合等级。即把分项等级和分主体等级综合,作为综合素质或学业水平的最后等级。以上等级均为四等,以A(优秀)、B(良好)、C(及格)、D(待及)呈现。
(五)、综合素质报告单
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业水平报告单由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表、学科学业水平评价表,包括多主体评价和教师综合评语构成。将期末考试与学生的日常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几个方面来反映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报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习惯方面的情况。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8
一、评价的目的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贯彻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
二、评价的原则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
2、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从学生学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
三、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1、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主要内容有: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自己最满意的习作与书画作品、日记,最典型的活动杰作(参加实践活动作品等),检测卷及其他荣誉。
2、即时性评价。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评价者在课堂上、活动时、生活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积极反馈,实施书面的或口头的评价,给学生以鼓舞、指导、调整。这一评价次数、时宜等因人而异,不求整齐划一。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思维的品质、创造性、独特性、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展示性评价
展示性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一般要求,又要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时机可以以各种板报、作品(业)展览、竞赛、评比等形式安排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也可以以期末检测为形式安排在学期末进行。
4、水平性评价
水平性评价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的学科水平性笔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既要进行书面检测,又要进行实践检测。每学期末接受市水平性评价检测,学校在每学期中途进行一次调研性水平检测。
技能学科的水平性评价学校只进行阶段性的(一般每学年一次)水平性调研检测。
5、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结果以“综合性、激励性的评语+等级”的形式呈现。其中学生平时各学科的作业的`评价采用“双等级”制(一方面评价作业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如书写等)+激励性批语进行,提倡教师多进行面批与个别性指导。
(2)展示性评价结果一般采用“等级制”(优、良、合格、待努力)
(3)水平性评价结果采用等级的方法进行,不论是何性质的水平检测,均不要当众宣布学生考分,更不能排名次。
(4) 学科学业水平综合等级采用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即在学期末素质发展报告书中,以任课教师寄语性的激励评价语言(主要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 度、知识技能、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学科的等级评价的形式呈现(素质报告书中不公布分数)。
总之坚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9
学生社团(兴趣小组)评价办法是评估学生社团业绩的主要方法,是评选优秀社团的主要依据,学生社团评价办法坚持科学、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为推进学生社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同时也属《云大附中学生社团管理条例》第十二条之补充,请各社团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开展好相关工作。
一、总则
校团委按照评价方案对各社团进行量化管理,各社团每学期有基本分40分,根据表现加分或减分,每学期末根据各社团的量化总分评选出优秀社团,评价分数不设上限,每学期按分数高低评优一次。
此方案适用于各社团。
二、加分规则
1、社团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宗旨,加10分。
2、社团有学期工作计划、学期工作总结,加10分。
3、积极组织并开展每一次活动,认真做好活动记录,每个月10号以前上交一次简讯(配有活动图片)交给团委,加3分;如稿件被学校网站登用,则额外加5分;每个月在各自展板区域更新一次内容,落实做到位,加6分。
4、社团内部管理工作健全,安全顺利开展活动,并能主动接受校领导、德育处、团委、少先队大队委学生干部、其他社团和广大师生的监督,期末获得“零投诉”,加20分。
5、社团负责人或成员积极参与社联工作,如负责通知、监督、会议记录等,所在社团加10分。
三、扣分规则
1、社团内无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组内管理混乱,随意收取会费,不公开财务开销,扣10分。
2、社团长期无活动,展板区无任何内容更新,被社员投诉,或者不按《云大附中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实施的,被他人投诉,一次扣10分。
3、社团负责人应积极响应学校团委的号召和工作安排,例会按时出勤,无故缺勤,一次扣10分。
4、规范活动宣传,安全文明活动,有活动,需向团委提前报备,不在校园内随意粘贴活动宣传海报,不在宣传阵地中使用不文明用语或不文明信息(图片),使用完场地或教室后应及时打扫,如有违反,一经发现,一次扣10分。
5、遵照“谁建群、谁负责;谁组织、谁担责”的原则,不得打着社团的名义私自建QQ群、微信群、论坛圈等开展与学习及社团活动无关的交流,或者在老师和监护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邀约外出活动者,一经发现,一次扣30分。
四、如遇以下情况,将直接取消社团注册
1、各社团必须保持鲜明的政治立场,树立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跟党走、跟团走,思想与行动高度统一,接受党和团的指挥和领导,如社团负责人出现政治立场偏移,思想、态度、行动不端正,造成恶劣影响者,一经发现,所在社团直接取消注册资格,同时交由学校相关部门处理。
2、社团量化分数得0分,且在规定时间内不整改,该社团直接取消注册资格。
3、如学校学生或其他个人利用社团所建QQ群、微信群、论坛圈等传播非法言论,出现攻击、诽谤、侮辱他人和其他组织,约架等行为,造成严重影响,一经发现,群主所在社团直接取消注册资格,相关责任人交由学校相关部门处理。
4、其他未尽事宜,由校团委负责解释。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10
一、指导思想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我校
提出学生评价坚持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科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具体实践要坚持如下理念:重结果更重过程;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以素质为本位”的教育质量观,“以创新为本位”的教育目标观。
二、评价原则
新课程学生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要用有效的评价方式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它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这就要求评价应遵循如下原则:
1、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方法与手段可以多样化,也可以不断更新,其目的只能是如何更为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2、重视定性评价。传统单一的打分排名老办法要革新,试行评语评定、等级评定。
3、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相信青少年学识素养的可塑性。
4、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现有条件下接受最好的教育,教师眼中没有差生和最后一名。
5、让学生、家长都来参与评价。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意识和自主体验,调动社会有效督察、积极配合等有利因素。
6、注重学生实践创新精神。始终把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
三、评价目标
1、考试合格。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必修课以合格为依据,达到上级规定要求即可毕业。各科考试要改革试题内容和命题方式,实现三大课程目标(情感、认知、能力)兼顾。
2、考查达标。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校本课程等以考查形式所得分达标为依据。考查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实验操作、特长考核、评奖评优等相结合的形式,允许学生学有优长、个性发展。
3、评语评定。这是定性评价的必然要求,班主任对学生整体表现要有一个评价,各学科老师对学生学科学习也要有评价。评语的书写要注意情感化、正面化、艺术化。
四、评价方式
初中新课程主要采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
成长记录袋是收集学生作品的样本,通过展示学习上的进步,让学生或教师了解学生发展过程,了解学生在每一阶段掌握了什么,努力方向又是什么。记录袋可以是塑料袋、文件夹、大信封等,由学生自主设计;装袋内容包括学生设计的各种计划、总结表格,做好的作品或写好的文章,获得的各种荣誉或表扬记录。
2、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记录袋的收集、激励作用,期末组织记录袋的评优。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11
学生评价对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活动、实践所达到的实际水平具有诊断、激励和导向功能。建立多元、主体、开放的评价体系是本次课改学生评价工作的基础。通过评价事实求是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予以肯定鼓励或否定批评,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学习行为、劳动实践的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一、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才能培养“四有”新人,为此,除了学科学习目标之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还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其基本素质的指标有: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可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自强、自尊、自信、自律、勤奋)在他律或自律的基础上,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以《小学生德育纲要》《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礼仪常规》为依据,建立三级指标体系。
一级:学生品德行为。
二级:包括热爱祖国,孝亲敬长,热爱集体,勤劳节俭,努力学习,热爱科学,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共十项。
三级:按低、高两个年级段拟定各年级评价要素。
2、学习能力。
(一)有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能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二)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水平,能对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
(三)能把不同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
(四)具有初步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学习途径:学科学习、活动学习、实践学习。依据小学生课堂常规为各类活动实施规划与目标。
3、合作实践。能与他人或群体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实现目标,能约束和评价自己的行为,能适应各种场合各种活动,通过交流、沟通、合作、实践,使小学生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审美,锻炼意志,发展技能。
二、评价方法及形式
(一)评价方法。
采用观察法、测验法,可量化分数或等级,注重评语综合评价法和档案评定法等质性评价。
依照《小学生基础发展目标评价细则》,每学期届时进行自己评、同学评、老师评、家长评,即“四位一体”评价。
1、自己评: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对自己的品德、学习、实践着项按内容要求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行为表现,按着各类评定标准自评得分,填入相应的“自评”栏内。低年级(一、二年级)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由学生对照内容正确打出自评分。高年级(三、四、五、六年级)由学生自己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2、同学评:每学期由班主任集中组织一次“面对面评价”活动。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采取“班组结合式”评价方式。主要流程:自我评价(实事求是评自我)——小组互评(三言两语话同学)——全班共评(公正客观评同学)——班主任总结(点评激励提希望)。通过自我认格、小组评格、全班定格,发挥小组长、班长以及全体学生的评价主题作用,增强评价的信度、效度和透明度,达到改正缺点,发扬成绩,团结一致,共同提高的目的。
3、师评:班主任及学科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并注意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对学生逐人、逐项进行等级评价,或写出充满关爱、期望、激励性的操行评语。
4、家评:由家长或代管人员按内容要求,对孩子在家中或社区的表现认真逐项地进行评价,确定等级或写出操行评语,填入相应栏内。在家长评价前,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跟家长取得联系(召开家长会、家访、发放家校联系卡等),做好评价指导,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力争客观地对孩子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使之成为家校联系、共同形成教育合力的手段。
(二)评价形式:
1、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的评价,是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侧面或是针对一个教育过程的即时性评价。如一堂课,一个单元,一次活动等。对结果给评价意味着终结性;对过程评价则暗示着还有改进的时间和机会。能够补救教学,评价自我,完善自我。老师要注重形成性评价的过程评价,届时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把评价的分数、等级、评语、结果等记入学生“评价卡”、“奖励卡”、“家校联系卡”等。教师要把此项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中、教学方案中。
2、总结性评价。要穿越时空,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围绕身体、认知、情感、意志、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发展,进行等级质性评价。等级评价来源于自评,生成于民主;写操行评语注意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和激励性。特别在认知发展上,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成绩,淡化横向比较,注意纵向比较,从不同起点开始看前后发展变化,激励学生不断上进。如采取“立标杆求比值”的方法,进行纵向比较更具有激励性。
3、档案袋评价。这是一种与学生相伴的记录学生成长状态的写实性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获得成功的能力。如:最佳作品(日记、作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科技制作、录音磁带、摄影、绘画、书法、剪纸……)、学习成绩(满意试卷、成绩单、曲线图)、社会实践、公益活动、体育、艺术活动记录以及自我、同学、老师、家长评价记录、反思记录。可由学生自己、班主任和各学科教师共同作出良好的设计,求真务实地进行操作。通过期中、期末召开学业成果展示会、评价会等活动,让学生本人、同学、家长、老师看到学生的成长足迹。使学生体验到成长发展快乐、受到肯定与奖赏的自豪,真正发挥成长记录袋发展性功能。
三、评价原则
1、整体性原则:通过对学生全方位评价,引导学生朝着整体优化目标发展,坚持评价内容要求与评价过程的整体性,评价实施的多元性,发展评价的整合功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主体性原则: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组织学生自主地开展评价,使他律变自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教育性原则:评价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积极引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认识、品德行为、学习习惯的标准,启用进取精神,克服消极因素,使评价对所有学生发挥教育作用。
4、可操作性原则:注意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评价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适度、简明、可侧,以利于评价的顺利进行。
四、评价管理
1、学校领导应认真对待此项工作,做好评价的宣传、指导和组织实施工作,具体指导班主任、家长及学生认真细致地搞好学习的评价工作,并加强对学生评价工作的研究与探索,使学生评价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
2、学校根据《小学生评价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各块具体实施意见,由班主任及有关人员负责具体实施评价工作,并形成制度,在评价方法上,可灵活运用,易于操作。
3、为使评价工作切实起到激励、导向作用,学校要将整个评价与学生素质单项奖结合起来,为表彰优秀少先队员打下基础,促进学校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12
为进一步完善学生多元评价表彰体系,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走上领奖台,感受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本学期政教处立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我校“七色德育”,开展雏鹰争章、“七彩少年”和“星级标兵”系列评选活动,让学生在“做最好的自己”中感受六小幸福的校园生活,人人争做最好的自己,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
一、成立校级、班级学生评价小组。
1、校级评价小组。
(1)组长:
(2)副组长:
(3)组员:
构建学生评价体系,做好学生各项评定工作。每学期举办社团展示活动一次,每学年举办一次素质教育汇报(如经典诵读、课本剧等)。
2、班级评价小组:
经校级评价小组认定,每班成立一个4人评价小组,由正副班主任和两名任课教师组成,班主任担任评价小组组长,任课教师的选择有多年教学经验,对学生有充分了解,同时具备责任心和良好诚信意识的任课教师。
二、组织与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争章记录手册》。
1、评价目标:立足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
2、评价内容。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教体局李局长的《构建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要求,我校构建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争章记录手册、成长档案袋和学校特色相融合,确立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为:
(1)道德品质。
(2)公民素养。
(3)学习与创新。
(4)心理与健康。
(5)审美与与个性。
3、评价方法。
评价是一种导向,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份成功。评价小组成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观察学生日常表现,并积极吸取学生、家长、教师的反馈意见,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准确可信,避免以偏概全。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同学评、小组评(班级评)和家长期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可采取多种方法:统一测试,讨论评议,问卷,信息累计,作品展示,自我陈述等,汇总整理,得出结论。
对有分歧的评议,班级评价组要给予解决;如果集体讨论后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评价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经过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调研和讨论后做出决定。
其中,道德品质的评价谨慎评为D,但也不能对屡教不改的学生一直迁就,应该适当出现D等评级,按照过程从严,结果从宽的方法进行评价。
4、评价程序。
(l)认定与公示校评价委员会和班级评价小组成员,并向评价班级所有的学生公布,一周之内如果超过1/3的学生不同意某个教师作为评价者,则由学校评价委员会负责,做好相应的调整、替换工作。
(2)培训评价者。
为了保证评价者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内容、方法、过程、制度等有充分和一致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确定校评价委员会和评价小组的成员后,组织实施对学校班级评价小组成员的培训。
培训的内容:评价的意义、内容、方法、程序、各等级评价说明与操作方法、综合性评语的撰写、证据与数据的认定,评价结果的运用等等。
培训评价者,可以通过管理人员讲解,统一培训,也可以讲案例,既对于取得一定经验的班主任或教师谈谈他们是怎利用这个工具的,并作为教育案例,或教育叙事、教育经验来交流。互相学习的方法可以在博客上写,也可以在大会上交流。当然领导管理人员为白提高教师们的水平,也可以找成功的案例向教师们介绍。
(3)签定诚信协议。
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以及班级评价小组成员,秉承公开、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要签订诚信协议。
(4)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在对评价者进行培训后,由各班评价小组负责,做好学生、家长的宣传、动员工作,使每一位学生及其家长,了解“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意义和我们的基本做法,使之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积极配合,以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
必须开展宣传,让所有家长都知道这回事。否则,就会减少教育效益,并且因家和不知情,会增加产生矛盾的机率,将来有了结果,并且在中考中使用了这个成绩了,家长站出来,和你说个长短,你没有什么可说的。班主任要利用班会,家长会,或写信的形式,向家长宣传。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13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长期保持“善于交流、勇于展示、敢于质疑”的积极状态,必须做好评价工作。为此,学校制定了《高效课堂学生个人和小组评价方案》,相关解读如下。
一、评价原则
1、整体性原则:纪律、卫生、学习、习惯综合考评。
2、递进式原则:日、周、月、学期评价构成链条。
3、多元性原则:确定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位置,做到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4、全面性原则:既要注意学生学业的发展,又要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评价分工
1、小组学科积分由任课教师评价,学科代表汇总。
2、小组综合考评由班主任评价,班长汇总。
3、个人积分由学科代表和行政管理组长评价和汇总。
三、个人评价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充分,桌面物品摆放整齐,等待上课。完成较好得2分,一般得1分。
2、课堂表现
代表小组发言或者展示为小组获得加分,所得分数也同样加给个人。
课堂中被教师表扬或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予以加分。
3、课堂检测
在课堂的反馈检测环节,根据书写、完成情况酌情加3分、2分、1分。
每堂课学习小组活动完毕后,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大家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记录在“高效课堂个人评价积分表”中。
4、餐厅与寝室
进餐时队伍整齐,背诵古诗词、唱歌时声音洪亮,并能做到饭前洗手。
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洗漱完毕到寝室休息,不大声喧哗。
5、课间操
集合时做到快静齐,做操时动作到位并且没有说话打闹现象。
6、卫生状况
组员穿戴整齐,桌面及周边整齐、干净。
四、小组评价
1、自学:各成员能认真自主学习,课堂发言积极,根据情况加1分或2分。
2、合作:小组遵守课堂纪律,各成员能和其他组员共同合作学习,较好地参与课堂活动,酌情加1-3分。
3、展示:优秀学生展示得1分,小组轮流展示得2分,由学习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展示得3分。
4、倾听与点评:能够认真倾听其他小组成员发言,对同学发言进行点评,点评时用词恰当、语言流畅,并能够提出疑问和不同见解,还能进行正确的解答和评析。根据完成情况酌情加2-5分。
五、评价链条
1、各班每周进行一次小总结,每月进行一次大总结,累计获得2个第一名的为铜星小组,4个第一名的为银星小组,6个第一名的.为金星小组。
2、每个学期学校将评选出校级优秀的铜星小组、银星小组、金星小组,进行统一表彰。
3、除了对小组的总评之外,在学期末学校将在金星小组中评选出金星个人奖,由学校统一进行表彰。
六、评价作用
1、参加期末评优的学生必须出自金星小组或平时表现进步较大的小组。
2、根据小组的得分进行奖励。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14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形势,让每位同学动起来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足够的空间,创建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我班特实施以下量化评价方案:
二、具体要求
(一)、对学习小组的要求
1、每个学习小组即为一个整体,可视为一个“小班”。
2、每组要制定组标,起好组名,制定小组宣言和组徽。
3、各组要增强纪律观念,要遵守班规校纪,做到不聊天、不偷懒、不开小差,个人水杯不得出现在课桌上,统一放在窗台上。
4、熟悉课堂流程:教师明确目标、同学们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达标测评巩固、教师布置预习、组内分配任务
5、各组要明确自己每天每科的学习任务,课前必须做充分的预习准备,及时完成学案,不上没有准备的课。
6、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组按要求去完成学习任务,并积极踊跃的参与展示。
7、课后在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并预习准备下节课内容。
8、组与组之间为竞争的对象——对口组,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最终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9、组内每两名同学为互帮对子(即a层对b层,b层对c层)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二)、对学生个人的要求
1、每名同学都要增强集体观念,以班级为大班,以小组为“小班”。树立“组强我荣、组弱我耻”的荣誉感,时时处处为组考虑。
2、组长即为“小组教师”,要有责任意识。负责组织本组同学课前预习准备、课上展示交流以及课下分配任务;负责检查本组同学学习情况;负责及时向各科老师汇报本组同学的学习状况。
3、每名学生都要备好三宝:活页夹、双色笔、各科典型题集。
4、课前按学科组长分配的任务认真去落实,利用教辅资料充分预习准备,按时完成学案上的学习任务,保证课上顺利展示交流,不拖小组后退。
5、课前准备不弄虚作假,不照搬照抄,没有散兵游俑,没有孤兵作战,既自主解决,又通力合作。
6、课上积极踊跃大胆地参与交流讨论,要勤动手、动口、动脑;要敢说、敢讲、敢议!展现小组风采。
7、课上展示语言要通达流畅,声音洪亮,尽可能减少语病;黑板板书要工整规范,横平竖直,展示时随手将凳子防盗课桌下方,展示个人素质。
9、课上不睡觉、不走神、不起哄,与老师同学积极配合互动。
10、课后对做错的习题、典型的`习题要及时整理到典型例集中,已备考前复习使用。
三、考评细则
1、该评价方案与班级学生量化考评相结合,得分归为学习一项,占总考评的45%。每周进行总结并奖励优秀小组和组员,每周小组第一奖励一个星级。
2、该评价方案与学习小组赛相结合,小组常规得分占40%,考试成绩占60%,以每次学校大型考试为时间段对各小组进行考评。
3、课下三点要求:
①服从组长安排,认真预习,充分准备;
②珍惜时间,积极投入学习;
③巩固练习,及时整理归纳,每项5分,共计15分。
4、课上五点要求:
①精神状态良好,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②与本组成员积极讨论、合作交流;
③与教师积极互动、认真配合;
④大胆展示交流,积极回答问题;
⑤认认真真,不起哄,不捣乱。每项6分,共计30分。
5、小组得分由学习委员负责,数据来源于班级总计分员以及个小组课上课下的表现。
6、个人得分由组长负责,依据课上和课下具体要求给本组组员打分。并于每周日晚自习前交于学习委员。
7、鼓励同学踊跃回答问题,展示交流。凡回答问题者,每人次得2分,回答全对得到老师肯定者得3分,敢于大胆主动到黑板板书讲解者得4分小组和个人同时加分,记录员认真做好记录。
8、对认真负责的组长、学科组长和记录员每周分别给予3分、2分、2分的奖励。
9、各小组组长同时为值日组长,要认真负责组织安排好本组的值日任务,在小组区域不得出现粉笔头、废纸等杂物,凡出现小组一次扣小组2分,主动捡起其他小组区域的垃圾奖励该组2分。
本考评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开始实施,在日后实行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还需逐渐完善。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15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全面促使学校学生文明素养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能够取得应有的成效,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特拟订《西马小学学生文明素养评价方案》。
二、评价原则:
1.全面性原则。
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规范,更要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既要注重学生的校内表现,也要注重学生的校外言行。着眼于学生文明素养的整体提高。
2.发展性原则。
评价学生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表扬学生的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为学生发扬成绩、弥补不足、提升文明素养提供诚恳的建议和帮助。
3.多元化原则。
学生基础文明素养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自评和学生间的互评,使对学生的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性活动。
4.客观性原则。
学生评价的着眼点要瞄准学生自身的纵向发展,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三、评价内容:
根据学校《学生文明素养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基础文明素养主要指:“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卫生习惯”养成教育、“节俭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意识”养成教育四个板块,共有38项内容。
具体内容:见附表
四、评价标准:
对学生基础文明素养实行等级评价,即根据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大队部日常检查、教师评定的结果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而后再根据各自的权重比例,得出四个板块的最终等级结果。
(一)具体评价标准:
1.文明礼仪评价标准:
优秀:达评价细则中的9项(寄宿生达10项)要求;
良好:达评价细则中的8项及以上要求;
合格:达评价细则中的6项及以上要求;
不合格:达评价细则中的5项及以下要求。
2.卫生习惯评价标准:
优秀:达评价细则中的7项及以上要求;
良好:达评价细则中的6项及以上要求;
合格:达评价细则中的5项及以上要求;
不合格:达评价细则中的4项及以下要求。
3.节俭习惯评价标准:
优秀:达评价细则中的8项要求;
良好:达评价细则中的7项及以上要求;
合格:达评价细则中的5项及以上要求;
不合格:达评价细则中的4项及以下要求。
4.安全意识评价标准:
优秀:达评价细则中的10项及以上要求,其中1、3、4、6、7、8、9、11、12必须达到;
良好:达评价细则中的9项及以上要求,其中1、3、4、6、7、8、9、11、12必须达到;
合格:达评价细则中的7项及以上要求,即1、3、4、6、8、9、11必须达到;
不合格:达评价细则中的6项及以下要求。
(二)评价结果确定:
学生基础文明素养最终评价结果,将分成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凡评为优秀的,四个板块中至少有三个优秀,还有一个要良好;凡评为良好的,四个板块都为良好,或一个优秀,两个良好,还有一个为合格;凡评为合格的,四个板块中必须四个都是合格或合格以上;四个板块中有三个评为合格或合格以上,一个不合格则作为基本合格;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合格,则最终平定为不合格。
(三)评价结果使用:
1.学生基础文明素养的最终评价结果,将与优秀学生评比、优秀学生干部评比、校园十佳评比、三好学生评比等直接挂钩;初三学生将与热点高中推荐生直接挂钩。
2.学生基础文明素养的最终评价结果,将与学校文明班级评比直接挂钩。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16
一、评价指导思想。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强化评价的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积极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取。
二、评价目的.。
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以及不足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三、评价时间和地点。
1、时间:随堂评价。(4课时)
2、地点:本班教室。
四、评价方式。
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价四方面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五、评价内容:平时的课堂表现。
(一)学习态度。
1、对美术课感兴趣。
2、美术用品准备齐全。
(二)课堂纪律。
1、专心听课,不讲小话。
2、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举手发言。
3、创作时安静有序,不影响同学。
(三)综合技能。
1、认识常用颜色10种以上。
2、能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
3、能动脑筋用多种材料通过折、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物体或动物形象,并进行想象创作
(四)设计应用。
1、作业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和创新。
2、作业能按时完成,效果良好。
3、能安全正确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五)交往与合作。
1、和同学积极参与欣赏或游戏活动。
2、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团结合作。
(六)在家里的表现。
1、喜欢美术,经常在家自己涂涂画画。
2、自己能整理好美术用具,按时带来学校上课。
3、经常和家长交流学习心得及感受。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17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多角度、全方位评价教师和学生。
2、重视团队、集体评价,培养师生的合作互助能力。
二、学生星级评选条件:
1、全能星
评选条件: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在社会上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好少年;在学校做模范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勤奋好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身体健康、成绩优秀的好学生。
2、管理星
评选条件:班干部或小组长,对工作认真负责,能协助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做好工作,在班级管理和小组管理工作中作用突出,成绩显著。
3、环保星
评选条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班级组织的各项劳动,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脸,穿着整洁;按时值日,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能主动维护班级和学校的`卫生。
4、爱心星
评选条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执勤工作,责任心强。有爱心,在学生帮扶活动中积极参与,效果显著。
5、少队星
评选条件:是少先队员,思想觉悟高,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传播正能量,为红领巾争光,为队旗添彩。
6、学习星
评选条件:学习努力,习惯良好,各科成绩都能达到优秀的学生。
7、进步星
评选条件:本学期以来学习踏实认真,成绩有大幅度提高,特别是期中考试以来成绩提高明显的学生。
8、英语星
评选条件:热爱英语学习,主动帮助别人学习英语,英语成绩突出,朗读生动,发音准确。
9、数学星
评选条件:热爱数学学习,数学成绩稳定突出,思路开阔,知识面广,有答疑解难能力。
10、文学星
评选条件:喜欢阅读,语文基础扎实,说话流畅完整,写字规范工整,能坚持写日记,作文功底深,作文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或成为老师范文。
11、体育星
评选条件:认真上好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在体育达标测试中成绩优秀,在运动会和各项体育比赛中成绩突出。
12、才艺星
评选条件:认真上好活动课,在书法、音乐、美术、魔方、表演、舞蹈等社团活动表现突出,被大家广泛认可。
13、阅读星
评选条件:喜欢读书,经常读书,坚持读书,课外知识丰富,文学功底深厚,并能带领小组或班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4、团队星
评选条件:从优秀小组中选拔,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纪律严明,帮扶成绩突出,卫生整洁,荣誉感强,量化积分靠前,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成绩优异。
15、志愿星
评选条件:主动参与学校检查和管理,协助辅导员和政教主任做好学校各项工作,能独挡一面,有领导能力,有公信力。
三、教师星级评比条件:
16、管理星(1人):
评选条件:从领导班子成员中评选。有事业心,有工作热情,有服务意识,有奉献精神,分管工作完成出色,值班巡视认真负责,分管楼层成绩突出。
17、团队星(2人):
评选条件:评选优秀办公室。所有成员能团结在包干领导周围,各成员工作积极主动,搭档团结协作,成员之间互帮互学,量化积分领先,教学成绩突出。
18、合作星(4人):
评选条件:评选班级管理优秀搭档。搭档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沟通顺畅,在工作上能形成互补,个人量化成绩领先,班级量化成绩领先,班级教学成绩突出。
19、桃李星(若干)
评选条件:评选优秀师徒。在师徒结对活动中,师傅做好传帮带,徒弟踏实学习,业务能力出众,师徒共同成长,一块进步,受到一致好评。
20、业务星:(4人)
评选条件:学期讲授1节以上公开课,课堂教学获大家好评;重视基本功训练和学习;业务检查积分位居前二分之一;班级管理规范有序,合作互助小组建设有特色;家校合作顺畅;积极参加乡校组织的各项业务活动。
21、履职星(8人):
评选条件:爱岗敬业,团结同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能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注重个人学习,注重提高业务能力,教育教学成绩突出。
22、创新星(若干)
评选条件: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等教育教学中有独特的思路和见解,形成自己的模式和风格,在学校有推广价值和意义。
四、班级星级评比条件:
23、红星班级(4个):
评选条件:班级管理规范,坚持做好一日常规,小组建设成效显著,学生精神面貌良好,学生表现积极向上,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无重大安全事故和违纪行为,量化积分领先,班级成绩突出。
五、评选办法与要求:
1、每学期评选一次。
2、学生各种奖项均不限名额,但选出的先进个人或团队一定要名符其实,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发展导向,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有量化积分(或分数)的,按积分(或分数)多少直接认定;没有量化积分的,在班级内公开进行评选。
4、班级各种星评选分两步:第一步学生自己申报,这是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这很重要。第二步班级评选。根据申请名单,逐项进行评选,选票超过半数即可当选。这个过程一定要进行,让学生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5、教师和班级星级评比,按学校记录的量化积分进行评定。
6、体育达标测试不及格的同学,一票否决,不能参与各种星级评选。
六、奖励办法:
1、获奖团体和个人,在表彰会上颁发奖状和奖品。
2、制作版面,在校园内宣传。
3、将获奖人员分组拍成照片,编辑成公众号进行宣传。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18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具有我乡特点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指导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根据庆教发(《2012》66号)文件精神关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乡教育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综合素质评价应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学习成绩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特长六个维度,共十二个评价要素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从而推动我乡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办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二、基本原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2.激励性原则。评价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之强化,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心,注意激励学生。
3.差异性原则。评价既要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间差异和个性特长的发展需求,充分体现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
4.科学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注重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公开,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
5.参与性原则。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要尊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评价活动变成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标准
1.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关于“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确定我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分为基础性发展目标、学科学习目标和个性特长发展目标三个方面。
2.综合素质评价要在小学学生综合表现详实纪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表现详实纪录是指能够表明小学生在学校期间多方面素质及个性发展状况的关键性材料。综合表现详实记录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考试成绩。
(2)社会实践活动。
(3)个性特长与获奖情况。
(4)道德品质。
四、组织领导
1.学区成立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督查全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查处评价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2.各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相关人员参与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各班级也要成立班级评价小组。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落实评价方案,制定实施细则,任免班级评价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价工作,认定评价结果。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价小组人员需班级学生一半以上认可,方可入选。
五、工作程序
1.宣传培训。学校应就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程序、方法、过程、制度等内容,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学习并进行培训,做好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2.组织自评。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确定六个维度的自评等级。所搜集整理的有关材料要求提供完整的原始记录,保证材料的真实性。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参与评价活动的重要主体,所提交关键性材料和自我鉴定过程本身就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3、班级评价小组负责审核学生的个人评价材料。
4.组织班级学生互评。各班分几个小组开展互评。先由学生自我介绍自评意见,出示相关表现材料,然后同学集体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六个评价维度共十二个评价要素分别根据各要素的权重打出得分,得出互评等级建议。A等达6 0%以上的记为A等,A+B达6 O%以上的记为B等,A+B+c达60%以上的记为c等,否则记为D等,对每个学生的互评情况应单独形成评议记录材料,供班级评价小组参考。
5.家长评价学生。家长对学生每学期和每学年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撰写描述性评语,并以等级形式呈现评价结果。
6.班级评价小组评审。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意见,以及各项客观佐证材料,班级评价小组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后,初步确定学生的各项评价等级,并将评价结果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审议后,对被评定为A等的学生名单应及时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接受监督;B、c、D等级的学生,由班级评价小组及时以通知单或其他形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7.收集反馈意见,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进行复评。再次公布复评结果。对有重大分歧的评议意见,应提交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集体审议裁定。
8.撰写综合性评语,填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整理相关材料归档,待学生毕业时,一并归入档案。
9.总结上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每学期将评价情况写出书面总结上交学区存档。
六、评价结果的使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是小学生在校综合表现及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七、实施要求
1.评定主体要多元化。要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学生自评、互评意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建立诚信协议书制度,教师和学生应签定诚信协议,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客观公正评价学生。
2.确定等级应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水平,并与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实际分布状况基本相符。
3.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注意以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内容为抓手,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应及时将相关数据和评语做好记录,同时应充分参考学生和教师提供的关键表现记录和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状况资料,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把握所评价的等级。
4.班级评价小组要客观公正的对待学生自评、互评意见,参考自评、互评所提供的信息,在集体评议的基础上进行等级评定,撰写综合性评语并逐一签名。如果出现经过讨论后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应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得出结论;如有重大的原则性分歧,应提交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裁定,并逐一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上签名。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讲诚信的教师和学生,实行责任追究。
5.评价结果应及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应进行核实与裁定。公示制度要得到保障,对评价的结果,被评定为A级的学生名单应予公示,其他等级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评价结果经公示后,校长应签名并加盖公章,存档备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19
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评价目标
通过评价改革,贯彻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德 、 智 、 体 、 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全面性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功能,使评价客观、全面,既得到同学、教师、家长等的认同,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4、动态生成性原则。
评价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生命性。因此评价可根据学生年龄、年段特点,根据校本实际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实化过程,凸现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达成。
5、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有利于教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三、评价的基本内容、标准、结果呈现方式。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品德行为、学习能力、合作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等五个维度。各维度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又分为要素、关键表现提示等。
2、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呈现形式包括两部分:
一是等级评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五个维度分别用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呈现。
二是综合性评语。由自我描述、同伴赠言、教师寄语、家长心声四个内容组成。自我描述:记录一学年中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成绩;同伴赠言:记录自己最信任的同学或同龄朋友的希望与祝愿;教师寄语:记录班主任或你最欣赏、信任的老师对自己一学年的评价;家长心声:记录家长的反馈意见。
四、评价操作程序与方法。
1、本评价方案给每个学校以创造的空间,学校可以根据本评价标准制定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评价细则,体现校本特色。
2、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整个评价重视过程,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每月评价记载表来呈现。
3、学生综合素质月评价要按照《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依据年段具体行为目标达成情况,在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等意见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记载完成,但每次评价结果必须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签字认可。
4、学生学年综合素质评价由班主任依据月评情况,分析学生发展状况,给予客观评定。
5、学生综合性评语,在每学年即将结束时形成,其整理归纳活动,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表中的“自我描述”、“同伴赠言”、“教师寄语”和 “家长心声”均按照前面所述的方式完成,并于下学年报到时反馈给班主任备案。
6、材料整理粘贴栏,可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实施。主要粘贴学习过程的记录材料和关键表现的材料。(举例参照附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0
为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必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根据教育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学生评价改革方案。
一、学生评价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学生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评价的功能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评价改革,要力求达到这个目标。
二、评价内容和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应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一般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学科学习般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学科学习目标应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应体现差异性。既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情况。
具体评价内容和标准: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能主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扎实,经过努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知识。
3、能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
4、能对学习方式方法加以评价,并能改造和利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
2、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并提出改革的办法。
3、在各种环境中,能与他人合作确立学习目标并实现目标。
4、有独立思考、质疑的习惯,有创造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具有诚实、公正的品格。
2、能通过所学知识对个人和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3、尊重他人,了解自己,理解并学会赞赏他人。
4、对学习与活动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各学科制定学科学习发展目标评价标准可参照以上评价标准。
三、评价原则:
学生评价改革,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1、评价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评价方法要多样化,方式应灵活、多样,具有科学性、简便易行、有实效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评和他评的评价方法,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
3、评价不能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4、要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使教育评价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四、评价方式:
(一)定期正规评价:
1、书面检测、考试。适用于学业考查学科,采用等级制。
2、口头测试。适用学业考查学科,如语文、英语、音乐等,采用等级制。
3、表现性评价。适用非学业评价,检查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采用质性评价。
(二)即时评价:如学生作业、课堂表现。不拘泥于时间间隔、字数、内容、形式等,觉得“有感要发”就可以记录,采用质性描述。
(三)学生成长记录袋。将学生各种评价材料存于学生成长记录袋中,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使教师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有个清晰全面的把握五、评价方法:
1、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第一,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可采用口头评价的方式,根据“短、小、勤、快”的原则,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利用口头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地促使学生朝向既定的学习目标。此外,还要分发挥评语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第二,利用一些成长记录的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师、同学和自我的评价、各次的作业和竞赛成绩,自己满意的作品等等。
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第三,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期中、期末成绩中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各占一定的比例。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精神并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但要注意坚持正确的导向,要采取某些方法和策略,如在学科期末成绩评定中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分别报告,并根据内容的不同对平时和期末成绩设定不同的权重。这样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
第四,可以利用学科学习和评价的特点,采取分项考试、分散考试的方法。如将语文的评价、考试分为语言表达、词汇掌握、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采用写字卡、朗读卡、积累卡、阅读卡、表达卡等考察方式,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考试采取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
2、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学科教学目标不但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学业内容,后者一方面是学科培养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业好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评价改革中,必须对学生的非学业方面给予关注。可利用统一的评价表定期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非学业内容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与同学的相处、劳动、关心集体等方面。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特别是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可在日常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或小组合作时,让其他同学或小组给予评价。有时也可定期让同学和家长在成长记录上对学生进行评价。多主体评价要注意三点:首先,评价者(同学、家长等)要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和标准;其次,要分清楚哪些内容适合多主体评价,哪些内容不适合多主体评价,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多主体评价;最后,在多主体评价,特别是学生互评中要淡化等级和分数,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
4、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在评价与考试中注重学生差异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考试作为查缺补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可尝试给学生多次的考试机会,只要学生觉得考试结果不理想,就可以申请重考,使考试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关于这点教师要注意教育学生淡化分数、等级和相互比较,要强调进步和纵向比较,在学生中树立起考试是考察和检验,更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观念。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1
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质量综合的实施是一次通过建立一整套比较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方法,促进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革的实施。正确地实施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有利于干部教师更新观念,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的结合,有利于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由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综合质量评价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评价与教育活动相结合
教育活动是学校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它贯穿于学校育人活动始终。思想品德评价必须与教育活动相结合。
1、思想品德评价标准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依据。
(1)要为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礼仪常规》、《校规》、《校训》等教育活动相结合。
(2)要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如:三月五日“学雷锋”,三月八日“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进行兴趣特长关心集体的教育)“七一”党的生日(进行热爱党、尊敬国旗,热爱祖国教育)等。
(3)要与学校的各项传统教育活动相结合。如:“五自教育”、“争做先进集体教育”、“小能手展示教育”等。
(4)与主题班队会相结合,针对班级品德发展的弱项精心设计活动,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使之向着评价目标发展。
2、操作方法:
首先复习评价方法,接着可让教师引导学生简单议论,近期学校中班级所开展的活动,进行评价标准相对照工作,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最后集中进行小组、集体评价。在教师、同学、家长,本人的综合评价中,得出全面、客观的结果,为每个学生指出努力方向,从而提高评价实效。
(二)如何开展知识能力评价
1、知识能力评价做好几个结合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A:诊断性评价,指开学初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上一学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全面了解,进行情况分析,指出主要成绩和不足,把分析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掌握的现状,并对自己制定小目标,师生共同的增设学习质量而努力。
B:形成性评价是指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计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状况的评价,其目的就是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及时强化、调节、矫正,使计划和方案不断得到完善达到预期目标。
C:总结性是指教学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分析。检查教学工作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并对评价对象做出鉴定性评价,以确定学生成绩和发展水平。
2、一般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
(1)教师安排:学科评价工作要有一定顺序,要依据学生的年级特点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表到里,从能够接受到乐于接受,到主动参评。
(2)学科评价的一般性要求做到一般的处理,充分发挥学生自评的优势,对于重点的评价要做到重点带一般的作用,重点评价的内容是随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及学校教学重点的转移而变化。
(3)对于学科重点评价的内容教师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操作内容具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树立实现目标的信心,明确努力方向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3、学生评价和广大教师参与相结合
实施学生知识能力评价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是组织者和实施者,每位教师都担负着全面育人的任务。共同完成对学生知识能力评价的任务。
(1)广大任课教师要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性评价,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同时,抓好“两头”的学生,并以“点”来推动“面”的工作。
(2)在学科评价中广大教师要注意收集信息,积累资料,使学科评价更有实效性。
(3)形成评价网络,调整评价方案,对重点评价项目和一般评价项目的确定,集中评价的'时间、频率、随机调整评价方案。
(4)各任课教师可适当调整教师的记分办法,使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并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方法结合起来。
4、知识能力评价和考试内容方法改革相结合。
对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评价,从学习习惯,平时学习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相互关系中反映学生知识能力的全貌。从而做出客观的切合实际的判断,真正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
考试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
(1)在内容上:既要考察知识,又要考查多种能力,对学生既要考查在考卷上能够反映出来的质量,也要考查试卷上难以考查的质量(如:朗读、演讲、动手操作、创作等多种能力)。
(2)在方法上:既要重视期末成绩,又要重视平时学习成绩,改变一张试卷定学生优劣的现象。
(3)与教学改革同步:在学习活动中,既要重视智力因素的发展,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将学习习惯,上课听讲,发言等学习习惯的表现纳入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之中,真正地做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相关文章: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11-15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05-1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12-2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推荐】05-19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荐]02-2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精华)06-06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精)02-02
综合素质评价方案11-12
综合素质评价方案03-27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