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项羽个人评价,欢迎大家分享。
项羽个人评价 1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成功的悲剧英雄。《项羽之死》节选于《史记·项羽本纪》,生动地记述了项羽生命最后阶段的三个场景,是司马迁极着力、极得意的文字,也是“项羽”这部旷世悲剧中最感人也最引人深思的终章。
在学习《项羽之死》一文时,学生提出了疑惑之处:项羽在东城快战后“乃欲东渡乌江”,但在乌江亭长请他上渡船时又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为什么会有“欲渡”而又“拒渡”的矛盾心理和行为?要理清这个问题,必须把垓下悲歌、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景联系起来看。
霸王别姬,垓下悲歌。“垓下悲歌”场景中最有悲剧感的.显然是项羽咏叹《垓下歌》一幕。项羽的“奈何”之叹,不仅写出了他自负不甘的悲怆之情,也写出了英雄末路无奈又无助的悲惨处境。清人吴见思《史记论文》评曰:“一腔愤怒,万种低回,地厚天高,脱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也。”
项羽个人评价 2
项羽成功了之后,个人威武膨胀,“不能信人”的弱点就进一步放大了。项羽很多手下都陆续离开他,比如韩信、英布等,都说明了问题。当然,英布离开他,存在个人私利,但和项羽不能信人也有关系!
言而总之,古往今来,想成就大事业的,哪个不是想方设法的`增强力量,统一能统一的人,刘邦、李渊、朱元璋等概莫如此!因此,当项羽不能相信别人,不能接纳外面的英雄豪杰,那么他就越来越虚弱,失败也就属于必然的了!
项羽个人评价 3
项羽,太熟悉不过的名字了,与之陪衬的那就是刘邦了。大家都熟悉那首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多么高的.评价。但是人杰也好,鬼雄也罢,不影响我们谈论他为啥失败,怎么让刘邦当了皇帝做了天下。
一个是贵族,一个是流氓,成者王侯败者寇。胜了的刘邦当了皇帝,败了的项羽只能认倒霉了。关键是失败也罢,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败在刘邦手里就让项羽摸不着头脑了。可见成功有方法,失败有原因。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项羽出身世家,太高贵了,不可一世。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天下云集响应揭竿而起。他说“我依民族,亡秦必也”,口气大的很!但是呢,却也是事实。他什么来头呢?原本是西周时期皇帝的后代,姞(音吉)姓。到了项羽这一代,其实是有点落魄了。但是气概没减,应该说脾气也没减。而刘邦呢,就没那么显赫了。《史记》里头说呀,刘邦“父曰太公,母曰刘媪”,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刘大叔,刘大妈,大爷,大婶。这个当然就不是什么名字了,可见是无名之辈。这个好比一个是王思聪,一个就是普通老百姓了。两个人的家境相差这么悬殊。而且呢,我感觉这个在长相上啊,项羽一出场妇女票就全投给他了。根本就没法比。所以项羽呢,他高傲就有他高傲的理由。那接下来我们就得看一看刘邦是怎么咸鱼翻身的?
项羽个人评价 4
《垓下歌》表达了项羽对个人实力与命运不公的感慨,也写出了他对于生命的不舍与留恋。“力拔山兮气盖世”是他生命力量的彰显,“时不利兮骓不逝”则是面对厄运的一腔悲慨。歌中宝马是英雄精神的化身,美人则是多情气质的象征。
面对“四面楚歌”的困境,项羽在承认“时不利兮”的失败情况的同时,内心依然对生命有着极大的肯定(欣赏着“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生命力),依然对生命有着无限的留恋(对宝马与美人有太多不舍)。这就是他“欲渡”的原因,他绝不想让自己蕴含着无限力量与光辉的生命就此陨落。在结束了“万种低回”的.多愁善感之后,接下来的“东城快战”实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又一次彰显。夜战“溃围南出”的行动对项羽真是轻松自如,汉军的表现居然是“平明,汉军乃觉之”。
然而命运马上又跟项羽开了个大玩笑:“至阴陵,迷失道”,“田父绐(dài)之”。项羽被骗在读者看来实在是一种“偶然”:“至阴陵,迷失道”就是一种“偶然”,失道中遇到了田父又是一种“偶然”,田父骗了他还是一种“偶然”,以上三个“偶然”有一个不发生都不至于让项羽败得溃不成军。然而,正是这一连串的偶然事件却直接导致项羽的“百余骑”陷于大泽,不仅损失了他的生力军,还延误了退守的战机。而看似“偶然”之间,其实暗含了司马迁所叹息的天命的“必然”,这也使司马迁笔下的项羽意识到天命的不可抗拒,于是终于有了项羽一而再、再而三的感慨:“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个人评价 5
项羽,历史上著名的西楚霸王。每每谈到项羽,人们总想到他身披铠甲,胯下乌骓马,手持霸王枪的英雄气魄;也能想到他优柔寡断,猜忌将领,最终乌江自刎悲壮场景。项羽透露出大丈夫的气概,也诠释了人无完人的哲理。
早在他年少时,偶遇秦始皇的车骑,便誓言将来必定取而代之,从小抱有大志,将来必成大器。长大后练得一身武艺,率领楚国将士奋勇杀敌,身先士卒,反抗秦朝统治,恢复楚国大业。昏庸的君主让他义愤填膺,率兵起义,赢得民心,斩杀昏君,独揽大权,自称西楚霸王。
有人说他之所以能当上楚霸王,是因为他的出身高贵,乃项燕之后,依靠祖父才得以上位,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渡江攻秦之际,项羽下令让军兵破釜沉舟,誓言不推翻秦朝决不渡江,一时间激发了数万将士的斗志,使得他们可以以一敌百,勇猛异常,项羽将士威震四方,足以说明他的才华与谋略,可见登上王位,并不是因为其出身显贵,而是靠的真才实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南宋著名诗人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由此看来,项羽不愧为当世英雄。
可就在这看似完美的人物背后,却有着无法弥补的性格缺陷。《鸿门宴》中,范增多次提醒项羽尽早杀沛公,以除后患。项羽却故作不知,多次浪费良好的机会,放走刘邦入虎归山,为之后楚汉相争留下极大的隐患,这件事中项羽优柔寡断的性格暴露无遗,同时也体现出他对于谋士的不信任,于是就有了之后刘邦巧用反间计,使得范增不得不离开军营,半路病死。毛主席曾评价项羽“以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可见项羽之猜忌,是其最大毙命矣。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就是项羽在虞姬逝去最后之绝唱,实在令人悲痛不已。
项羽,勇猛善战,有勇有谋,实乃大丈夫也。但猜忌用人,优柔寡断,狂妄自大,最终无奈乌江自刎。比起神话中完美无缺的人物,我更喜欢这样有优有劣的西楚霸王。
项羽个人评价 6
楚军主力北上击齐,汉军趁机东进伐楚!也就是说,项羽为了平乱齐国,把所有的精力和兵力都用在齐国,而不是刘邦身上,也就间接的给了刘邦发展壮大的机会。
田荣不断的在齐国搞事情,项羽派人去剿灭,田荣就给他玩起游击战,远远躲起来。楚国大军一走,田荣率领的军队又冒出来,到处斩杀楚国的军士。这样反反复复搞了很多次,让楚国的大军深陷在齐国的沼泽里不能自拔。
齐国跟楚国是世仇,为了联合齐国抵御汉军,双方暂时合作,楚军二十万被韩信一场水给淹了,大将龙苴战死,齐国成为汉土。九江王英布早就叛楚归汉了,长沙王吴苪是汉王的忠实追随者。
彭越在楚国后方搞游击战,搞得楚国不得安宁,大部分楚地都被彭越攻占了。
项羽还有那些盟友呢?诸侯是一个没有了,他们都跟刘邦结盟围攻项羽!
唯一还忠于项羽的是鲁地,项羽死后,鲁人拒不投降,理由是楚怀王曾经封项羽为鲁公,鲁人要给项羽举行葬礼。
韩信将项羽尸体缝合起来交给鲁人,以公爵之礼厚葬,刘邦亲自祭奠,鲁人乃降!
所谓江东之地方千里,乃王霸之资,失败的项羽回到江东,结果只有两种,无论那种都是项羽不能接受的'。一是被汉联军追杀,最终死于战阵之上;二是被百姓捉住斩首或者扭送汉军。两千年来,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都被当做他因此失去天下、最终国破身亡的最主要原因。多少后世英雄人杰,都将项羽当做鞭策自己的反面典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然而,如果当真从项羽当时的立场和形势看来,那么我们会发现一个被《史记》《汉书》掩藏的真实史实,项羽当时实力不足,根本就不可能君临天下。
刘邦并非他最大的敌人,杀刘邦,对项羽来说弊远大于利,也会严重损害自己政治声望,从此成为天下公敌,自取灭亡。
项羽个人评价 7
面对几千汉军追兵,项羽三番进出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杀敌“数十百人”,斩首敌将如探囊取物。只“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惧惊,辟易数里”。可以想象,这是何等的声威,何等的震慑,何等的神勇无敌。项羽在这里进行的是“认命而不服命”的意志抗争,也就此把二十八人的战斗力推向了极致(相对于汉军而言,“亡两骑”接近于零伤亡)。
项羽的.快意作战,是个性意志和生命激情共同创造出的奇迹。在“快战”的行动中,生命绽放出了尊严与自由,“快战”本身就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当然,司马迁以激情的文字浓墨渲染快战之淋漓,不仅仅是表现项羽的勇猛无敌和神勇自负,更包含他对末路英雄深深的惋惜之情。这段铺垫,就使下面项羽的乌江自刎产生了更强烈的悲剧效果。
项羽个人评价 8
西汉开国功臣之一陈平,曾对项羽有过一个评价很客观:“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前面属于夸奖项羽,但后面一句话却是重点,“不能信人”,意思是不信任别人!项羽所信任的,不是项家自己人,就是妻子那一边的亲戚!至于能人奇士,项羽基本上都不用!众所周知,项羽是一代勇猛无比的战神。自从项羽乌江自刎之后,历代文人墨客都同情项羽,比如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仿佛,只要项羽过了乌江,那么很可能卷土重来争霸天下!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项羽有一个致命弱点,只有四个字,却注定了他的失败!即便项羽横渡乌江之后,也很难卷土重来!因为性格决定命运,项羽性格上的弱点,决定了他很难成就大事业!
项羽个人评价 9
鸿门宴时,项羽的真实实力,好一出借力打力的空手套白狼!
巨鹿之战时,项羽率领五万楚军,大战大秦帝国合计四十万人的长城军团(王离部)和关中军团(章邯部),先击退章邯所部,夺占粮道,再歼灭的王离军团近二十万人。
他的惊人战斗力把当时作壁上观的各国诸侯联军都吓怕了,才暂时推举他当个头领,即所谓统领四十万联军的“诸侯上将军”。
之后他又历时半年,先迫降后坑杀了二十万人的章邯军团,摧毁了秦帝国的主要军事力量,也实际宣告了秦朝的丧钟。
经过巨鹿之战的消耗,至入关前,诸侯联军明确的`增兵记载仅为新安时的“三十余万”和鸿门宴前的“四十万”,可见总共只增兵数万,其中属于项羽的份额即使最多,其入关中时总兵力也不会超过七万。
而与此同时,刘邦以两万偏师攻破武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招降八万秦军留守部队,扩军至十万,欲占据关中称王,封锁函谷关,招致诸侯联军众怒。
项羽因势利导,以四十万联军兵威,以势压之,通过鸿门宴,兵不血刃迫使刘邦拱手归降,并裁军至三万,实力大损,更取得了分封天下的权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七万军基本盘,却能借势空手套白狼,裹挟了四十万诸侯联军,连续歼灭四十万秦军;再靠这些各怀鬼胎的诸侯联军,威压了刘邦,迫其让出关中,成为天下名义霸主的项羽,自是此时最大赢家,
所谓「灭秦之功,又大半成于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赏罚废置之柄焉」。整个过程,空手套白狼,精彩之致。
其二、鸿门宴未登场的隐藏主角:楚王熊心。
若史籍中此时楚王(熊心)为战国楚怀王(熊槐)之孙的记载属实,那么根据楚怀王死于前296年,距离鸿门宴已经过去整整九十年,熊心的年龄最低估计也有五十岁,正是个和刘邦一样饱经世故的政治强人,绝非无知牧童。
后世对楚后怀王评价也甚高,认为其是“有帝王之英略”,“独运大柄,挥置诸将若素君臣然”,是知人善任,勇智兼备的一代英主。
项羽个人评价 10
史书对项羽的记载也不过是两三页的文字,可是前面两页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杀之、屠之、坑之、烧之。此足以说明项羽就是一个杀人魔王,秦朝灭亡,二十万秦国子弟被活埋,秦都被付之一炬。项羽一生打了无数的战役,几乎没有吃过败仗,可以想象他要屠掉多少城,杀掉多少人啊!可是最后被刘邦集团分尸而死,却让无数人为他留下同情的眼泪。项羽的个人能力可以概括为: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无能,他的性格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裂变”。
项羽用了三年时间就推翻大秦帝国,分封天下诸侯,当时他才二十六岁,少年英雄勇猛无比,他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霸”,自封为西楚霸王,由此可见他明确的人生观,使用暴力压倒一切,这也和他强大的.自身能力优秀的军事天赋有着必然的联系。“霸”这个字其实是一个贬义词,它代表了蛮横、霸道甚至是不讲道理,而项羽恰恰就是这样,以自身的优势随心所欲,把别人的生命视为一颗野草,稍不如意就满城屠杀,这种人实为可恨!
项羽个人评价 11
《孟子·公孙丑下》中有一句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古代作战所需要的三大条件及其重要程度,用以分析楚汉之争也十分合适。就两方头领的出身而言,项羽少时跟随叔父项梁学习兵法和武功,在吴中起兵反秦,其手下必定是拥有一些支持者和追随者的;而刘邦出身平民家庭,并未接受过良好教育,甚至有传言道:"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汉书·高帝记》)因而从出身而言,项羽无疑是要比刘邦好的`。那么,项羽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烂的呢?项羽走向灭亡、刘邦走向成功的过程,正是天时、地利、人和逐步易主的过程。到垓下之围、乌江自刎之时,项羽已是寡助之至,犹言:"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项羽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本文将根据《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高帝记》等史书的记载,以《孟子·公孙丑下》中的"天时"、"地利"、"人和"为逻辑主线,分析项羽逐步走向灭亡的过程及原因。
项羽个人评价 12
郦食其相当于是纵横家,以三寸之舌游说列国,为刘邦的”统一战线“做了重大贡献,他对项羽评价非常直接:“项王....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
这句话的意思不难懂,主要说的是,项羽赏罚不公,这一点估计有点“言辞偏激”,毕竟项羽也不会这么差劲!但有一句话很重要,即“非项氏莫得用事”,结合陈平的.“项王不能信人”的评价,就相当可信了!项羽不能信人,所遭到的最大遗憾是什么呢?主要有两个:
(1)鸿门宴不听范增之言,反而对项伯等项家人更信任,错失杀刘邦的最好机会。
(2)错失韩信,因为韩信不被重用,还受到项羽“喑恶叱咤”,最终导致韩信为刘邦效劳!
因此,当项羽有“不能信人”这个致命弱点时,他无论如何,都成功不了。那么,项羽为何能够击败秦国呢?主要有两个原因:(1)起兵之初,秦国强大,大家目标一致,众人能够齐心合力。
(2)项羽的勇猛不可忽视,个人在士兵之中也很有威武,韩信说明了这一点,“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
项羽个人评价 13
项羽为何被称为古代武将第一人?因为他至少创下3项世界纪录!
古往今来,以歌咏叹项羽的人数不胜数,关于他的诗句也有许多,著名的'诗人李清照,她写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让人至今想来也不仅心中一阵遗憾,若当年他放下心中的执念,楚汉之争或许又是另一幅局面了。项羽个人能力出众,有着"霸王扛鼎"的实力,他统领士兵也是自成一派,戎马一生的项羽,一生数十场战役,除了与韩信的亥下之战,竟无一场败绩,这也难怪后人会给予他如此高的评价-----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叫项燕,不叫项少龙)的儿子,自幼就有很有天赋,神勇过人,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叔父项梁教他读书,可是项羽实在学不进去,没几天就"弃书而逃",项梁无奈,又开始教他练剑,可是项羽年纪那么小,那里经得起如此枯燥的学习过程,没几天又逃跑了。项梁质问他为何,项羽居然说出了"书只识一字,剑只敌一人,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大骇之下,明白他并非常人,于是直接教他兵法,项羽这个时候并未逃跑,开始安心学习,随后逐渐成长为一代名将,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
项羽个人评价 14
项羽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的军事领袖,他善于激发士气,并且善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条来鼓舞将士,这一点从他在巨鹿之战的统筹中就能看出来。他出身高贵,也就少了市井之徒的谦卑和忍耐。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项羽,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项羽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杀死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
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彭越不断后方破坏楚军补给。韩信统一了黄河以北,挥师南下。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突围乌江,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项羽个人评价 15
若史籍中记载属实,此时的楚王(熊心)应为战国楚怀王(熊槐)之孙。那么,根据楚怀王死于前296年,距离鸿门宴已经过去整整九十年,熊心的`年龄最低估计也有五十岁,是和刘邦一样饱经世故的政治强人,绝非无知牧童。
后世对楚后怀王评价也甚高,认为其是"有帝王之英略","独运大柄,挥置诸将若素君臣然",是知人善任,勇智兼备的一代英主。
项梁死后,楚后怀王为了排挤项羽,夺其兵权,不许其西进发展。北上救巨鹿时,他又派亲信宋义和范增做主将、末将来压制他。项羽在安阳绝地反击,征得范增反水支持,杀掉了宋义。
楚后怀王担心他回师彭城攻打自己,只得封其为上将军,让他去和巨鹿秦军死拼。没想到,巨鹿之战项羽大胜,成了"诸侯上将军"。
楚后怀王完全失去了对项羽的控制,除掉他的决心也更加迫切,才会发出"如(先入关中者王)约"的诏令,不惜触怒项羽,也要竭力支持刘邦。
而除楚后怀王占据楚地外,田荣田横据齐,赵王歇据赵、魏王豹据魏、韩王成据韩,其中,仅韩广据燕为新兴豪杰,其余五国皆为旧王族。
项家本是项国人,春秋时被鲁灭掉后,当了几百年鲁国人,直到战国末年楚灭鲁后才成为楚人。一非楚王同宗同姓,二非楚旧贵族,直到楚亡国之即,项燕才临危受命。
和楚国八百年历史沿袭下来的各种源远流长的旧贵族相比,属于新兴暴发户。
项羽个人评价 16
项羽因此有了与宋义过招的机缘。
宋义原本是项梁手下,项梁战死定陶,项羽想西行杀入关中,为叔叔报仇,怀王怕他祸害关中百姓,派他带楚军北上,去往水深火热中的巨鹿战场,援救被秦军攻打的赵国,又命宋义为他掌舵,号称卿子将军。
他们率领援赵的队伍,向着巨鹿进发,到安阳停了下来,一停就是四十六天。宋义的说法是:“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
他要坐山观虎斗,若秦兵打败了赵国,必有所消耗,楚军再出手不迟,若秦兵被赵国打败,楚军就直接掉头西行去打秦军老巢了。
宋义没那么关心赵国的`命运,考虑的是楚国的长远利益,等待期间,他又把儿子送到齐国去当丞相,一直送到无盐县,还在那里大摆筵席。
项羽不认为宋义的等待有意义,赵国怎么可能打得过秦国?加上天寒大雨,士卒冻饥,他振臂一呼,说宋义这个人既不体恤士卒,又无视国家安危,危急存亡之际,还饮酒高会,“非社稷之臣”。他一不做二不休地砍下宋义的头颅,宣布“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到了这个份上,怀王只好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的时代,就此真正开始。
他杀宋义是为打秦军,但秦军真不好打,不但是宋义,周围一圈诸侯军,都在遥遥观望。战争好似一触即发,但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像是在等待着命运的一丝暗示,可这暗示,又似乎永不会到来。
项羽不愿意等待,他自己来开天辟地,既然理性已然乏力,干脆就按照内心的愿望行事。他沉掉了船,砸掉了锅,烧掉了帐篷,斩断所有退路,求生与求胜的愿望合二为一,士卒们呼声震天,诸侯军单是旁观就吓破了胆,等到项羽终于打败了秦军,“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个人评价 17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项羽是项梁的升级版。
他血气方刚,无所挂碍,肾上腺素满格,洪荒之力充沛,他必须杀掉宋义。尼采说“一旦日常的现实重新进入意识,就会令人生厌:一种弃志禁欲的心情便油然而生”,宋义就是与他酒神的现实对峙的日常的现实。
他要干掉宋义,干掉深思熟虑,干掉瞻前顾后,干掉既往的经验,驱动着澎湃的原始本能,开辟出不一样的历史。
命运帮助了他。他成功了。在观赏他的英雄气概之外,更令人愉快的,也许是看到一个非理性者的胜利,看到政治正确的一败涂地。
我们的感性与理性相爱相杀太久,在《白蛇传》里,以法海和白蛇的名义厮杀,在《红楼梦》里,以宝玉黛玉和宝钗的名义厮杀,总是各有胜负,语焉不详,而在项羽身上,原始欲望大获全胜,傲然地将深谋远虑踩入泥中。
非理性贯穿他整个人生,在咸阳,有人对他说:“关中阻山河西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说出了那个名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他坦荡地说出人们羞于告人的欲望,他要享受炫耀的快乐,劝他的人都齿冷,跟人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听说后,把这个随便开地图炮的家伙抓过来,烹了。可谓快意恩仇,睚眦必报。
他的.对头刘邦就没有这么敞亮。虽然刘邦也是个著名的粗人,唐朝诗人章碣把他俩放在一块儿说:“原来刘项不读书”。刘邦也没啥文化,但不读书和不学习是两回事。刘邦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人。
他起初老羞辱儒生,读书人郦食其去见他,刘邦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郦食其问道:“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刘邦立即起身整理衣服,邀请郦食其上坐,他敏锐地觉察到能说出这种话的,不是一般人。
刘邦从善如流,反应快,改变也快,他的表达方式很感性,思维方式却很理性。比如他明明是贪财好色之徒,进入咸阳之后,惊艳于秦宫的珍宝美人,但经樊哙张良一劝,立即恢复理智,原样封存。否则,任他花言巧语,项羽在鸿门宴上只怕也无法原谅他的染指。
【项羽个人评价】相关文章:
项羽个人评价(精选26篇)04-03
项羽个人评价12篇08-04
项羽个人评价通用12篇08-04
项羽个人评价(集锦12篇)08-04
项羽个人评价(汇编12篇)08-04
对项羽的评价作文500字10-18
评价项羽的作文(通用18篇)08-19
对项羽的评价的作文(通用26篇)08-16
《项羽本纪》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