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分束缚,让语文课上出精彩 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3-27编辑:互联网

作者:  老乡 

在激烈的生源大战中,学校为吸引学生,暑期举办了高一新生夏令营活动。其中有一板块是文学欣赏,安排我和另两位老师具体实施。因为没有现成的教材,我们决定搞诗歌欣赏,当时考虑诗歌一般篇幅较短,印发材料相对容易些。第一个专题是李白诗歌欣赏,我们从文学史上摘编了有关李白的材料,又选了李白《行路难》《将进酒》等二十首较有名的诗。第二个专题是新诗欣赏,选了徐志摩、戴望舒、舒婷、北岛、顾城、余光中、汪国真等诗人的作品,有的作品还附上赏析短文。 

活动中,我们带领学生反复诵读,充分感悟。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欣赏中的独特体会,指点、引导学生赏析。 

为总结经验,以便今后进一步搞好文学欣赏,活动结束时,我们要求学生就个人的感受体会作了小结。从学生的反映看,这次活动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大部分同学感到收获很大。有的同学说:“这几天的诗歌欣赏,我真正感受到了语文学科的美。”有的说:“上课老师边朗读边讲解,然后带领大家一起读,再让人起来朗读。这样既提高了我们朗诵水平,又给了我们一个锻炼胆量的机会,培养我们敢说敢讲的能力。这样的课真的让人受益匪浅。” 

不少同学还与以前的语文课进行比较。“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我就对诗歌没有什么好感,总认为那都是一些深奥难懂的玩意。可是,令我十分吃惊的是:自从参加夏令营以来,我对诗歌竟然改变了看法,对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陆萍)“初中时的语文课,成天无休止的分析、背书、默书,让我一上语文课就想睡觉;而这几天的语文欣赏课,让我感到无比的新鲜,一听就心情舒畅,上课从没开过小差。记得第二天欣赏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老师先富有感情地朗诵了一遍,再作了形象的讲解,又叫我们学着带有感情地诵读。当读完后要我们闭上双眼回想诗句的时候,自己仿佛在诗中漫游一样,眼前出现一幅幅美妙无比的图画。课上,我很喜欢听老师和同学诵读,随着诵读的声音入耳,我心潮澎湃,随着声音的低微而心情低落;随着声音的高扬而情绪高涨,跟诗的主人公一起去喜怒哀乐。这样上语文课是我上初中时从来没有过的,初中时拼命地读是为了背书,根本谈不上什么感情诵读,那种美好的感觉更是从没有过。”(唐小春)“这几天的学习,我觉得自己欣赏诗词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以前教师在前面讲解某首诗或词的意思和诗人的感情,把什么东西都讲给我们,剩下的就是我们的读和背。也不知怎么的,没过几天就把前几天背下来的忘掉了一大部分。现在教师大部分时间留给我们自己去领会诗人的情感,不但没有忘掉诗,而且自己仿佛就是这首诗的作者。高兴起来跃跃欲试,也想写一两首诗。”(马杰) 

宋亮同学感叹道:“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语文,但我对语文又真正能了解多少呢?上高中之前,总觉得语文只要读读背背,再加上看看几本作文书,就能应付语文考试了。现在看起来,我对语文其实才知道一点点皮毛。这十天的学习,让我真正地觉得中国灿烂的文化是无与伦比的,我作为中华儿女深深为之自豪。课堂上通过细细品味优美的诗句,自己被带入那种诗境中,真切地感到了读诗的快乐。我深有感触:好好品味诗歌是一种高档享受,是一次灵魂的超脱,是思想感情的一次升华。” 

还有不少同学写出了自己诵读体悟的独特感受。郑娟同学写道:“我最喜欢李白的那首《行路难》,尤其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把他心里的痛苦十分准确地表现出来。只要一闭上眼睛,我就能体会到李白的那种心痛的感觉,说实话,如果再多想一会儿,我能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李白心里的委屈是谁也不能深知的,他把他所有的痛苦都投进了诗里,他只能在诗里倾诉他的委屈,他的无可奈何,只能‘拔剑四顾’在心里默默流泪。” 翁萍同学在诗中读出了自己:“读汪国真的《跨越自我》我感触良深。开头一句‘我们可以欺瞒别人,却无法欺瞒自己’,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说到了我的心上。每次考试发下来的试卷,上面的分数都被我遮得严严实实,生怕别人看到,生怕别人耻笑;但自己对这分数是最清楚的,是无法隐瞒的。中间‘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一句更引起我的共鸣。刚上初中时,对我们来说,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绿绿的,任你自由地狂奔。到临近中考时,眼前则是陡直向上的险峰,山路崎岖。中考成绩不理想的我总想着放弃,可父母亲没有放弃,毅然把我送到苏陈来求学,我被感动了,我不再放弃,我要像白杨树一样坚韧刚强。当我读到‘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时,已是热泪盈眶,是的,只要我在这三年时光中刻苦学习,跨越了学习这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所有同学都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希望在高中学段把这项活动持续搞下去。 

这次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受到学生的欢迎,我想至少有以下原因: 

1、师生没有教材的束缚。平时上课使用的教材,总有不少课文师生都不喜欢,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深以为苦;真正师生都喜欢的文章,一册课本中为数是不多的。有考试的“紧箍咒”念着,教师硬着头皮教,学生硬着头皮学,自然提不起兴趣。而这次活动,我们选择那些教者喜欢、相信学生也会喜欢的诗歌。诗歌情感丰富强烈,文学味较浓,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李白诗歌感情直露,易感染学生;新诗则更加贴近学生,情感更加丰富外向,更易为学生所接受。所以学生深受感染,获得了以前在课堂从未体验过的美的享受。 

2、教师没有教法的束缚。因为属于夏令营活动,没有教材,更没有参考书。所以不必像平时上课那样有所顾忌,生怕教学参考书上哪一点没讲到,万一考试考到怎么办,也不担心是否讲深讲透,也不管他什么填鸭式启发式。兴之所至,或详或略,或多或少,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参考一些赏析文章,讲出自己最深切的体会。同时加强诵读指导,通过范读、齐读、指名读等形式,使学生学会读诗,读进诗中,读出情味。最后,学生质疑,交流读诗的感受。 

3、学生没有考试的束缚。没有考试的束缚,学生的学习也就没有了功利目的,听课不必紧张地做笔记,不必考虑哪些重要,哪些可能会考;他们全身心放松,投入诗歌的意境之中,接受美的熏陶。这恰恰是文学欣赏的关键,也恰恰是平时的学习无法做到的。 

完全没有束缚,并不现实,也未必妥当;但这次活动,至少给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带来一点启发:少一分束缚,多一分精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