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我们学了《月光曲》和《分辨事物和联想》,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作文。
出示挂图
请同学们用学过的观察方法,观察这一张图,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生:蓝天、烈日、荒山、土地。
师:画面美不美?
生:不美。
生:光秃秃的山不好看。
师:那么,我们就用“联想”“想象”,使画面美起来。
哪位同学说说,题目中的哪个词,说的是实在的事物?
生:画面。
师:具体地说说,看看这块土地上有什么(指地面)
生:什么也没有。
师:再仔细看看,这地面上怎么样了?
生:裂开了口子。
(指导学生用从下到上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画面。)
师:题目中要求我们联想的是哪个词?
(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回答:让)
师:关键词呢?
生:美。
师: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都到过哪些美丽的地方?那个地方怎么美?
生:我到过水上公园,那里岸柳成行,水面上小船划来划去,又美丽又好玩。
生:我到过北塔公园,山上有许多亭子。
生:我到过五泉公园,那里山上有树,有清凉的泉水,也有许多亭子,还有动物园,所以很美。
师:同学们说的都是公园,自然很美。再想一想,还有别的美的景物没有?比如在这座山上修起梯田,一层梯田一层绿,麦浪翻滚,是不是也令人心醉哪?美的景物不仅公园里有,工厂、农村都有自己特有的美丽景象,大家放开来想。
(冷场)
师:在美术课里我们学过添画,现在我们也来添画。请同学们想想,画面上的大地干得裂了缝,它主要是缺什么?添上什么,它才可能成为大花园、花果山?再添上什么,它才像美丽的新农村?
(学生们回答:缺水、树、花、草坪、小孩、凉亭、楼房、工厂、发电站、拖拉机、试验室、图书馆、金黄的麦子、绿油油的蓖麻、黄澄澄的玉米、人工湖、养鱼池、公园……)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说得很好。我们再进一步想想:缺水,可是水源在哪儿?怎么去找水,怎么把水引到这里来?这就需要人的劳动。
生:(抢答)我们打井,挖渠。
生:我们把祁连山的雪水引来。
师:对。在想象的画面上,可以出现人的活动,表达人的理想、追求。
我们大西北干旱缺水,有许多地方还不美丽富饶,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有的还未脱贫,这就是我们省的实情,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怎么想的呢?贝多芬给盲姑娘弹琴,自己感到很幸福,并且创造了著名的“月光曲”。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一些什么启发呢?难道能让我们的家乡永远是荒山秃岭,让父老乡亲世世代代贫困吗?
生:不!自然是可以改造的,但必须有凌云壮志。
生:有为人民造福的决心。
生:有住在兰州、热爱兰州、建设兰州的决心。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再具体设想一下,假如你就生活在画面上的这个地方,请你做设计师,你将怎样去做,怎样去改变这里的面貌呢?
先想一会儿,想好了再说。
生:我发动群众,修渠引水,绿化这座山,再种上桃树、冬果梨树、西瓜、西红柿、茄子、辣子。
生:你们看画面上的烈日,它是多好的能源,我请太阳能研究所的科学家来修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发出很多的电,把黄河水抽上来,灌溉四方,彻底改变干旱面貌。
生:我在这山顶上盖一座电视塔,请父老乡亲们都来看电视。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非常精采,来,同学们,为他们的精采发言鼓掌。
(同学们大笑,热烈鼓掌。)
师:现在,我们把讨论的内容归纳一下:
1.这篇作文要求运用“联想”“想象”使作文的内容充实,使自己表达的感情深刻。
2.怎样使内容充实?
联想、想象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要根据画面上的事物,联系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听到的事物,去展开丰富的想象。
3.怎样表达思想感情?
联系《月光曲》的中心思想,定好这篇作文的中心。学习《月光曲》或我们学过的各种写作方法,通过“美”起来的画面,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先复习一下《月光曲》,再仔细、全面地想一想,然后动手写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