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科技文阅读应试策略初探

发布时间:2016-5-13编辑:互联网

作者:沧州一中  宋云兵 邮箱:ruiwen@wz163.com

所谓科技文,是指研究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文章。高考中选用的科技文往往反映的是当今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最新的科研成果。许多考生尤其是文史类考生对此类考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畏难心理。其实,如果在迎考复习中能掌握此类试题的命题规律并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就完全有可能在高考中取得这一部分的理想分数。下面就是笔者指导学生复习科技文阅读的一些体会,仅供参考。

一、树立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就是:科技文阅读考察的是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弄懂相关的科技知识。因此,命题也是着眼于考察语文能力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科技文阅读的试题时,必须排除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科技知识的影响,完全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具备两种心理状态。一是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著,聚精会神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断。二是仔细。科技文阅读的所设的题目虽然其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不可的。

三、明确三个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才不会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第二步,针对试题,尤其是选项,到原文中找相关语句。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忽视。第三步,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四、探索命题规律,掌握解题技巧。

对科技文命题规律的探索,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上。错误选项的设置方式,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偷换概念。如98年高考题23题C项"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这其中的"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就是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又如99年高考题17题的B项"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范围里发生了进化",其中"更宽范围里"是属于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

(二)、范围不清。如98高考题25题A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从原文相关语句看,只是其中一部分品种得到推广种植,选项用"都"明显是错误的。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有关范围的表述,判断是"个别"、"部分"还是"全部"。

(三)、无中生有。所谓无中生有,就是选项中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推断出来。如98年高考题25题C项"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原文中并未提到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因此这一选项也便属与无中生有。

(四)、强加因果。所谓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有因果关系。如98高考题24题A项"新虫害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从原文看"新虫害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这二者同属于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危险,他们应是并列关系,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五)、因果颠倒。所谓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如99年高考题18题C项"选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而与之相关的原文是:"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细胞时,心脏就收缩;当钙离子从心脏细胞中排出时,心脏就舒张。"两相对照,可以发现选项恰恰是颠倒了事物的因果关系。

(六)、弄错时态、模态。时态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是"已经如此",还是"将来如此"。模态是逻辑学上的一个概念,从这个角度设置选项时往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如98年高考题C项"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的杂交之后的变种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这个选项的错误就在于"已经"二字,原文只是说"可能"如此。

了解了上述这些科技文阅读的命题特点,就能够在应考和考试时有的放矢、应对自如;也就不会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如置身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我们相信通过一定数量的训练,考生一定会取得这一部分的理想和得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