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语文
中牟一高 张 胜
三测是高考前最后一次正规模拟测试,因此其成绩的高低历来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较大。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会直接对下一节段冲刺训练的效果以及高考产生致关重要的作用。
每次考试,对于语文,总是几人欢喜几人愁,尤其是倒退的,这在高考前夕出现这种情况,的确是一件破坏心理平衡的严重事件。这虽是一种历年来常有的现象,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是都果不其然地出现过度的焦虑、担忧以及缺少自信的心理现象,许多同学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过度焦虑,常常做出一些不合常规的举动,本文试对此给予心理上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种现象 :比如,自己考得越差,错得越多,却越是傻高兴,专和别人比谁错得多,错得多俨然成了一种荣耀,说笑得就越是历害,如有些同学对话:“你前面错了几题呀?” “我错了7题。”“哈哈,你只错了7个呀,我错了10个呢。”都分外地阿Q起来,大有一种玩世不恭、破罐儿破摔的豪气或败家子气。这说起来很荒唐,其实,内心的过度焦虑和逐渐胀大的自卑,才是这一部分同学言行异常起来的根本原因。本想掩饰,却欲盖弥彰罢了。但这样的语言在教室里泛滥,很容易使一部分同学觉得,自己班班风浮躁,缺乏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降低了自己的学习信心。甚致觉得,到如今还是这样,大势已定,再下劲也不会顶多大用,这就更可怕了。
第二种现象 :有一部分同学,考差了,就毫不掩饰,干脆发起愁来,总是愁眉不展,欲哭无泪,思前想后,觉得自己是个窝囊废。唉声叹气,无心学习,对自己的弱项,想努力克服,却情绪低靡,想翻身再起,却没有精力。就地不前,又不甘心。想找老师谈心,又怕挨批,更何况“老师又怎能解决了我的问题?”,这类同学是将自卑暴露无遗。然而殊不知,强者愤怒,会向更强者,弱者愤怒,只会向更弱者。一丁点的问题,便觉得自己“罪孽”深重,无人能解。
第三种现象:总把希望寄托到下一次。这部分同学可以说是自我安慰的老手了,总是把希望寄托到下一次,相信自己一定会赢,只是时机不到,这次不行,那就下一次。这本是乐观的表现,无可厚非。失败并不可怕,但屡次失败,却会极大地消耗自信力。这部分同学光想着下一次我会赢,却不知要打翻身仗是需要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必须用踏踏实实的行动,正确地对待好“这一次”。如若仅仅只是一心把希望寄托到“下一次”,却无心或不知怎样对待好这“这一次”,目的只是想让自己出一出胸中的这口闷气,来展示一下“瞧,我不是没有能力”。那么,这样的希望只能是盲目的,你只是由此来掩饰一下“这一次”的缺憾和内心的不安,还有那残存的自信而已。所以,如果不是本着提高自己的能力,解决自己失分的根本问题而迎接“下一次”,那么这个“下一次”同样会毫无意义。
我们的许多同学往往是由于心理上的因素,或自卑或焦虑,或方向不明,不知从何下手,或盲目自信,缺少认真实干,因此常常流之于表面的努力学习,而失之于踏实地解决问题。总之,在高考前的复习阶段,如果你没能很好地对待好“这一次”甚至是“上一次”的考试情况,那么你的学习都必将陷入盲目。
相反地,我们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畏任何困难和挫折,一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心要考上大学,他们在日常的学习考试中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对自己严格要求,制定奋斗目标,但是他们在自己踏踏实实的奋斗过程中,比别人更清楚自己的不足,更清楚如何克服自己的弱项,更清楚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地干了些什么。他们也经常遇到考试不好的实际情况,但他们比别人知道,只有更好地对待好“这一次”,才能谈得起“下一次”。这一点,恐怕也正是他们一贯学习好的真正原因。他们之中当然也有经常考不好的时候,也有动不动失败的时候,但我却深为他们有认真踏实、严格要求自己的学风及为人处世的作风而高兴。
总的来说,针对语文,目前致使我们失分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
1、 常在某几项上失分。如或拼音或字形,或词语或病句、常识等等,这属于知识方面。
2、 常常不该错而错。即本来凭知识、能力完全可以做对但却做错。诸如审题不细、脑子卡壳、情绪不稳、头脑不清,遇题先烦,见难就慌,思路常乱等等。让你基础再好,不起作用,能力再强,发挥不成,信心越足,失败越痛,考试过后,一看就明。
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必须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予认真的解决。
第一种情况,常在某几道题上失分,也就是知识方面的弱项。对此,必须给予专项强化训练,找出你为什么总在这几项上失分的原因,思考自己的思路,为什么不能引出正确答案。要多集中分析自己错在哪里,多分析正确答案得出的原因,由正确答案开始往回推敲原因,要常自问,我在考试时脑子都想到哪儿去了,是什么东西干扰着我,是否是对一道试题,避重就轻,把题旨给审偏了等等。如果不坚持对自己做错的题,做长期这样的反思,那么你将永远找不到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形不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这一点,同学们必须切实重视起来。
第二种情况,所谓不该错而错,即为心理方面的因素。对于我们目前的状况,这一点可以说是导致我们许多同学失分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谁解决好了这一问题,那么谁就成功了一大半。有些同学觉得,心理方面的问题,抓不着,摸不到,无从下手,而且又常常和“本性”相联。说什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什么 “我经常就是这样,从来如此”,说什么“这就没法改”。其实,这些同学的共同毛病就是“健忘”,这个“健忘”,不是记不住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记不住自己存在的毛病。因为健忘,所以你再怎么重视也重视不起来,不到事情出现,你总是想不起来自己还有这方面的问题。平时只知盲目做题,尤其是做综合试题,根本就不清楚自己做它的实际意义。其实,就现阶段,做综合试题,考查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决不是主要目的。而多数同学却依然认为,做综合试题也无非和做其他题一样,看看能做对几个,做错几个,题难则多错,题易则多对,让有些同学说“麻木了”,这样,做题结果的好坏,成了单纯的凭运气,如同打扑克,这次抽的是好牌,下次就说不定了。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考试,你除了浪费时间,除了增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下劲不下劲都一样,考好考坏靠运气”的错误想法之外,会有多大的锻炼作用呢?
那么,做一套综合试题,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想你必须明白:
一、锻炼你如何准确地把握时间,要80--90分钟做完知识题,50--60分钟写完作文,并必须有认真检查主观题及作文有没有明显错误的时间保障,这一点一定要固定好,不能这次快,那次慢。
二、你必须清楚,做综合题,是为了锻炼你如何避免审题不细、脑子卡壳、情绪不稳、头脑不清以及遇题先烦、见难就慌、做题常乱等常见毛病的出现,你必须清楚,做综合题,就是为了检测、矫正不正常心理的。如果你不把这一点放到主要位置上,你的成绩将很难有再上一个台阶的保证。只能像别人说的那样,“考好语文,靠运气吧”,这是多么低能的想法。
三、你还必须清楚,我们做综合试题,是为了培养我们临场发挥、及时处理问题以及整体把握等心理平衡能力。
其实,以上这三点,正是我们平时一再强调的“把平时当高考,把高考当平时”这一句话的俱体解释,这句话人人口述能详,但却有许多同学抱怨,怎么也找不到“把平时当高考”的感觉。恐怕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平时忙忙碌碌而目的不清不楚。不是从自己的心里去找高考的感觉,而是抱怨客观环境。这样下去,光一味地靠做题来解决问题,那做多少才算是个够呢?做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另外,影响一部分同学对语文失去信心的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总有个别同学常常散布一些不利于他人踏实学习的言论。如:“语文根本就不用下劲学,学语文是个慢工夫,你看你,下这么大的劲,成绩上去了吗?你再看××,平时不见下劲,考试光上分。”这些话常常有理有据,而且又都是现实,就在你的身边,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的确会有很大的动摇作用。受这类言论的影响,而原本踏实认真的学生,以致放弃自己的奋斗的,并不再少数。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叫做“越学越没劲”。
那么,这些消极言论何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很简单,它抓住两点心理:一、你的语文成绩始终不够好。二、你学习的确很努力。于是,由此便可得出一个有理有据的结论:对于语文,“努力学习=不上成绩”。这一结论,太能应和那些急于求成而屡遭失败的同学的心理了。再加上语文学科的特殊属性,致使部分同学步入迷途,不知道自己到底该相信什么 ,该往哪条路上走。
其实,好好想想,努力学习怎么会成了不上成绩的本质原因了呢?我们同学真被骗得好惨。还是好好分析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才好。那么努力学习而不上成绩的根本原因究竟会是什么呢?恐怕最主要的不外乎心理紧张,知识不牢。所以应该是“心理紧张=不上成绩”,“学习浮躁=不上成绩”,而不是“努力学习=不上成绩”。
总而言之,三测之后,时间紧,任务重,最怕心神不定,语文学习要讲策略,要忙得清楚,要忙得有目的,有条理。切不可忙忙碌碌,糊糊涂涂,庸人自扰。
三测后的心理问题分析
由于三测是高考前最后一次正规模拟测试,因此其成绩的高低历来对学生的心理影响较大。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会直接对下一节段冲刺训练的效果以及高考产生致关重要的作用。
这次考试,一班语文成绩不是很理想,出现了一些倒退,这在高考前夕出现这种情况,的确是一件破坏心理平衡的严重事件。这虽是一种历年来常有的现象,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是都果不其然地出现过度的焦虑、担忧以及缺少自信的心理现象,许多同学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过度焦虑,常常做出一些不合常规的举动,本文试对此给予心理上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种现象 :比如,自己考得越差,错得越多,却越是傻高兴,专和别人比谁错得多,错得多俨然成了一种荣耀,说笑得就越是历害,如有些同学对话:“你前面错了几题呀?” “我错了7题。”“哈哈,你只错了七个呀,我错了10个呢。”都分外地阿Q起来,大有一种玩世不恭、破罐儿破摔的豪气或败家子气。这说起来很荒唐,其实,内心的过度焦虑和逐渐胀大的自卑,才是这一部分同学言行异常起来的根本原因。本想掩饰,却欲盖弥彰罢了。但这样的语言在教室里泛滥,很容易使一部分同学觉得,自己班班风浮躁,缺乏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降低了自己的学习信心。甚致觉得,到如今还是这样,大势已定,再下劲也不会顶多大用。
第二种现象 :这一部分同学,考差了,就毫不掩饰,干脆发起愁来,总是愁眉不展,欲哭无泪,思前想后,觉得自己是个窝囊废。唉声叹气,无心学习,对自己的弱项,想努力克服,却情绪低靡,想翻身再起,却没有精力。就地不前,又不甘心。想找老师谈心,又怕挨批,更何况老师又怎能解决了我的问题,这类同学是将自卑暴露无遗。然而殊不知,强者愤怒,会向更强者,弱者愤怒,只会向更弱者。一丁点的问题,便觉得自己“罪孽”深重,无人能解。
第三种现象:总把希望寄托到下一次。这部分同学可以说是自我安慰的老手了,总是把希望寄托到下一次,相信自己一定会赢,只是时机不到,这次不行,那就下一次。这本是乐观的表现,无可厚非。失败并不可怕,但屡次失败,却会极大地消耗自信力。这部分同学光想着下一次我会赢,却不知要打翻身仗,是需要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必须用踏踏实实的行动正确地对待好“这一次”。如若仅仅只是一心把希望寄托到“下一次”,却无心或不知怎样对待好这“这一次”,目的只是想让自己出一出胸中的这口闷气,来展示一下“瞧,我不是没有能力”。那么,这样的希望只能是盲目的,你只是由此来掩饰一下“这一次”的缺憾和内心的不安还有那残存的自信而已。所以,如果不是本着提高自己的能力,解决自己失分的根本问题而迎接“下一次”,那么这个“下一次”同样会毫无意义。
我们的许多同学往往是由于心理上的因素,或自卑或焦虑,或方向不明,不知从何下手,或盲目自信,缺少认真实干,因此常常流之于表面的努力学习,而失之于踏实地解决问题。总之,在高考前的复习阶段,如果你没能很好地对待好“这一次”甚至是“上一次”的考试情况,那么你的学习都必将陷入盲目。
相反地,我们班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畏任何困难和挫折,一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心要考上大学,他们在日常的学习考试中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对自己严格要求,制定奋斗目标,但是他们在自己踏踏实实的奋斗过程中,比别人更清楚自己的不足,更清楚如何克服自己的弱项,更清楚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地干了些什么。他们也经常遇到考试不好的实际情况,但他们比别人知道,只有更好地对待好“这一次”,才能谈得起“下一次”。我们班这样的同学,我想大家也都能感觉得到,学习好一点的,比如蔡永伟、张海周、路书祥、范德强、王小莉、朱建岭等等,学习一般的,比如王绍杰、孟俊青、石洋、朱建营、孙莉、郭晓亮等等,这些同学,他们当然也有经常考不好的时候,也经常有动不动失败的时候,但我却深为他们几个有认真踏实、严格要求自己的学风及为人处世的作风而高兴。
总的来说,目前致使我们失分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
1、 常在哪几项上失分。如或拼音或字形,或词语或病句等等,这属于知识方面。
2、 常常不该错而错。即本来凭知识、能力完全可以做对但却做错。诸如审题不细、脑子卡壳、情绪不稳、头脑不清,遇题先烦,见难就慌,思路常乱等等。让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