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导学案(二) (人教版高二选修)

发布时间:2016-7-21编辑:互联网

年级:高二 编写:谢一彰 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 编制时间:2017-12-21

班次: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等重点文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骨肉之情以及自身宦海沉浮之苦,人生无常之感。

【重点难点预测】1、注意作者感情的复杂沉痛、起伏变化

2、体会本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知识链接】

关于文体

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是祭祀与汉语文学结合的产物,好的祭文往往是流传千古的文学名篇。 

祭文可分为庙祭文和墓祭文两类。庙祭文一般用于官方、重大祭祀场合,格式多为四言体的韵文。例如,历代天子宗庙祭祀、祭黄帝陵的祭文,都属于庙祭文。由于庙祭文格式多是固定的,因此很难出彩,历代的名篇不多。墓祭文形式则较为灵活,士庶阶层的私祭也可采用。多是文言散文、韵文或骈体文写成,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清袁枚《祭妹文》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大祭文。

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那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红楼梦》中“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lěi)》就属于这种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

【学习过程】

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翻译下列句子(将画线词语要翻译准确)。

(1)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3)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4)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二、合作探究 小组展示 

1、《祭十二郎文》共十二个自然段,全文按祭文体例由三部分构成:引语--主体--结语。除首尾两段的引语结语外,正文可分为哪几部分?

   

2、研读引语部分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文章这个开头告诉了我们什么?

 

3、具体研读正文第一部分(2--3) 

① 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别从哪几方面来写?

 

②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4、具体研读第二部分

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4、具体研读第三部分

这几段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作者对十二郎的深厚情谊? 

 

【课堂小结】

1、这篇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这篇祭文是怎样把叙事和抒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

这篇祭文抒发生离死别之情,深沉真挚,悲哀凄楚,婉转曲折。这得力于作者将叙事、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事显情,融情于事,叙述平常琐事毫不觉得平淡单调,只觉一片哀情出自肺腑,读来催人泪下,这是间接抒情。作者感情不断积蓄,到高潮时,则直接抒情,感情的潮水喷涌而出,令人感动。

① 叙事于琐细中见沉痛

   本文作者在叙事时不是孤立叙写琐事,而是放在宽阔背景中处理,以便于琐细中见沉痛,于联系中见深挚.如十二郎英年早逝,本身足以使作者十分痛惜,联系两人从小孤苦相依,成年别多聚少,再加家世凄凉,作者三兄早世, 两世一身, 现孙辈惟一的十二郎又逝,岂不悲痛之情更重,更催人泪下吗? 

② 运用多种手法抒发感情。

   本文虽是直抒胸臆,但从写作角度看,作者还是运用了多种手法将感情抒发得酣畅淋漓:

一是从自身幼年讲起而又处处紧密联系十二郎的生活,突出叔侄孤苦相依、情深谊长;

二是以“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强调十二郎之死的惨痛之情;

三是不厌其详地写叔侄相会又离别的经过,悔恨自己不该为求禄而使暂时相别竟成永别,以此加深抒发失侄之痛;

四是设想自己年老体弱本应早死,将会使十二郎忧伤万分,反跌出今日自己对十二郎早死的悲痛之情,使感情抒发又加深一层;

五是因为悲痛之极而产生不合常情的想法,想去“从死”,以此来摆脱痛苦,使感情的抒发到达顶峰;

    最后,作者以“呜呼!汝病吾不知时”一段,将上述种种悲痛作一总括,使人真正感受到作者“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的哀痛之情

③ 借助文言虚词表达思想感情。

本文除借助叙事表达思想感情,还准确地借助虚词来表达感情。如第5段:一开始连用3个疑问句,引起下文层层抒发极度悲痛之情。句中3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死的事实,反诘语气有力强化了作者震惊程度。接下去几句, 3个“也”“乎”合用,写出作者不愿相信十二郎之死,以及不愿相信但事实俱在的矛盾心情。5个带“矣”的句子,迫使作者由疑而信,不得不信,写出了作者哀痛不已心情。

【当堂检测】

1、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2、作者在祭文第八段中回忆叔侄二人在往来书信中讨论侄儿所患软脚病一事,作用是(  )

A、探究侄儿的死因。

B、根本不相信侄儿死于软脚病。 

C、对侄儿是否死于软脚病仍持怀疑态度。

D、对没能重视侄儿所患疾病的追悔莫及。 

【课后反思】

1同学们,这这节课我们掌握了一些什么知识?

2还有哪些地方比较难懂或者没有学懂?是什么原因?

3还希望老师做到哪些呢? 

 

谢一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