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高二 编写:谢一彰 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 编制时间:2014--1
班次: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 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疏通文意。
2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
3通过自读,概括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力争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的、策略的讨论,提高对历史人物的认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格与命运。
【重点难点预测】: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通过情节评析人物形象。
【知识链接】
1.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 十二篇, 十篇, 八篇, 三十篇, 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鲁迅所说“ ”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2. 作者司马迁, 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 》。 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3.《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历程,其中着重描绘的是这个英雄人物在短暂而大起大落生平中的四个关键阶段:1、吴中起兵,是项羽一生事业的起点;2、巨鹿之战是他辉煌功业的顶点;3、鸿门宴,是他生平、事业中由盛而衰的转折点;4、垓下战败自刎,是他英雄末路的终点。清人郑板桥曾说:“《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4、了解项羽--曾经英雄
1)、少年壮志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2).英武过人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3).叱咤风云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候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学,基础过关(A级)
(一)生字注音
垓( ) 骏马名骓( ) 阙( ) 麾( ) 能属( )者 瞋( )
田父( ) 绐( ) 美人和( )之 刈( )旗 辟( )易 翳( ) 创 (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项王军壁垓下: 岸土赤而壁立: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是何楚人之多也
力拔山兮气盖世: 骓不逝兮可奈何
项王泣数行下: 直夜溃围南出
平明(平旦): 田父绐曰“左”
项王及复引兵而东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身七十余战 项王自度不得脱
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今日固决死
愿为诸君快战 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此天之亡我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期山东为三处 与其骑会为三处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无以渡: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籍独不愧于心乎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吾为若德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古今异义词。
(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古义:
(2)期山东为三处 古义: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古义: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古义: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乃"
①副词:
项王乃大惊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平明汉军乃觉之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乃中《经首》之会
②代词,如: 家祭勿忘告乃翁 ③连词,如: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2)以
①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②以故汉追及之
③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④汉军至,无以渡
⑤不忍杀之,以赐公
(3)之
①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我何面目见之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 ④马之千里者
(五)、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特殊句式。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3、然今卒困于此。
4、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5、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6、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8、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9、项王军壁垓下。
10、然今卒困于此。
二、诵读作品,整体感知(B级)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本文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我们中国人有一句古话,叫做“成者英雄败者寇”,在这场楚汉争霸中,笑到最后的是刘邦,项羽并没有获得成功,相反还被迫自杀,大家为什么还把他当英雄看呢? 的确,与这位末路英雄的完美谢幕有关。下面我们一起来研读几个探究题。
(一)速读全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的三个主要场景,并概括每个场景的主要情节。
四、课堂小结与梳理(从知识、学法、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五、当堂检测
见《系统集成》
【拓展延伸】
积累与项羽有关的成语
取而代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绍兴),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
先发制人: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破釜沉舟: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以一当十: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汉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江东父老:“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
霸王别姬: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一决雌雄:项羽言,“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项羽之死》导学案(二)
年级:高二 编写:张协文 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 编制时间:2014--1
班次: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 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疏通文意。
2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
3通过自读,概括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力争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的、策略的讨论,提高对历史人物的认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历史的眼光评价项羽的性格与命运。
【重点难点预测】: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通过情节评析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公元前206年鸿门之宴拉开了项、刘长达五年的楚汉之争的序幕 ,宴后项羽分封诸侯,仅三个月刘邦率先挑起楚汉战争,于前205年春东伐项羽,前203年鸿沟为界,议和罢兵,刘违约击楚,项势力不断削减,终于在前202年被刘邦主力和诸侯联军合力包围于垓下。项羽在悲歌别姬后仅率二十八骑残部,与数千汉军展开了生平最后一次“快战”,终于自刎于乌江边。
【合作探究、小组展示】(C级)
一、结合课文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
第一段 垓下之围 完美谢幕之一--你用刻骨柔情/换我豪情天纵
1: 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尤其是慷慨悲歌后泣下数行,,司马迁用了几个动词来写项羽的反应,这些动作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个?这些情节的描写表现了项羽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2体味"泣下数行”的表达效果。说说“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的作用。
3朗诵《垓下歌》。从这一诗歌当中,大家感受了怎样的一个形象。(自主诵读品味)
项羽饮酒赋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罢泪下。 虞姬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罢刎颈以别。
第二、三段:东城快战 完美谢幕之二--“于势穷力尽处自显神通”
4清人郭嵩焘评论“项羽自叙七十余战,史公独记巨鹿、垓下两战为详。”参读“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候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对比两次战争的描写手法有什么不同;本层主要写项羽在东城的最后决战,,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项羽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第四段:自刎乌江 完美谢幕之三--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项羽本欲渡乌江,可到了乌江边却不肯渡,为什么 ?拒渡自刎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6有人说项羽在失天下的最后之时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与梳理(从知识、学法、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1情节 刻画人物方法 性格
2、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鸿门宴》和本文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课后有几首评价项羽的诗歌。大家分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那些角度去评价这一历史事件的。
(一)司马迁的评价
思考::司马迁为什么把项羽的传记放在"本纪"中?
(二)杜牧《题乌江亭》
(三)胡曾的观点
(四)王安石的观点
(五)李清照的观点
(六)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
五、当堂检测:
谢一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