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德育在班级中的构建与实施 (高一上册)

发布时间:2017-10-21编辑:互联网

 幸福德育在班级中的构建与实施

【关键词】幸福;德育;班级

【摘  要】幸福德育是社会、家庭、学生的需要。通过在班级实施幸福德育让学生幸福成长。使德育工作能帮助学生培养幸福能力,体验幸福、确立正确的幸福观,成为健康的人,有素质的人,幸福的人。

东汉许慎《说文》中对幸福的解释是“幸:吉而免凶也;福:佑也。”古文中二字连用,谓祈望得福。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曾说:“幸福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最终目标和终点。”由此可见对幸福追求是人的本能,而对人进行幸福教育则是对人的最高关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一2020年)》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幸福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开展以幸福成长为基点的幸福德育行动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它能够让学生产生幸福感继而能够健康、快乐,最终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一、构建班级幸福德育行动的主要依据

1、.社会、家庭、学生的需要。《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社会发展绘制了一幅蓝图,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已成为公共社会建设的理念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共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一2020年)也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也关系着国家实现公民幸福的指数。学生是国家公民中的一员,是未来幸福中国的主要建设者和受益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幸福德育是实现学生、家庭、社会各方面能够幸福的重要手段。

2、 费尔巴哈在《幸福论》中提出:“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由此可见幸福德育既是一种目的论,也是一种方法论。学生在现行教育系统中是以班级的形式接受教育。班级幸福德育的实施能够让学生有第一感知和第一反馈。它把幸福论作为基础,从而让学生最大尺度的在教育中真切感受幸福,又在幸福中切实获得教育。

二、班级幸福德育的主要内容

  1、生命教育。刘济良教授提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在实践中,通过法制安全、环保禁毒、预防艾滋病、防火防灾和心理健康等生命主题班会活动,进行人与家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启蒙教育,探究自我保护以及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学会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2、礼仪教育。礼仪是一个人精神面貌、交际能力、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学生未来能够幸福生活的基本要求。 时时提醒学生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 "礼仪在我心中",让学生熟知礼仪知识。通过“知礼”、“观礼”、“行礼”等活动,让学生学会礼貌用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仪表着装。让学生在礼仪的体验活动中逐渐成为一个知进退、会礼仪、懂文明的学生。

3、经典教育。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有极强的感染力。通过对经典的有序学习,学生会自然提高学习能力,道德水平,知道如何去自理、自立、助人进而立人、利他。

4、身心教育。身习修养包含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通过体操、球类运动、书法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强健身体,调理心态,奠定修身养性的基础。

5、生生教育。树立身边的学生榜样。以班委团委为管理核心,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促进。

6、多元评价。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注重诊断评价,公平公正关注学生的进步,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强调用多种标准评价学生,引进学生自评互评,提出 “比自己以往进步就是优秀”评价观。通过多维度的标准评价,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的水平和位置上体会到成功的幸福。

 三、实施班级幸福德育的主要措施

   幸福德育是一个以培养学生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行动。它的实施过程具有系统性和持续性。只有准确运用教育规律和学生思想发展规律,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幸福人生所需要的幸福观念。

  1、以“幸福教师"为主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传递幸福的过程。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德育。如何让教师幸福?除了争取社会学校层面的各种条件,在班级层面通过班级教导会积思广益,互通有无来实现无缝对接,集体管理,使老师有高度、有威信、有方法,从而形成育人的良好氛围。

2、以“幸福文化”为引导。传统文化中的“自省”和“恕人”思想是学生幸福的立身之本。“自省”是孔子提出的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能够通过自我评价、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来达到君子境界。“恕人”能帮学生建立相互关怀、相互尊重和相互爱护的情感,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基础,成为有德的“仁人”。“仁者不忧,智者不虑,勇者不惧。”自省和恕人能够陶冶学生的高尚思想情操,使学生成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强烈责任感的幸福建设者。

3、以“幸福课堂”为阵地。“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奸。”由此可见智慧在德育中的重要性。幸福课堂就是以生为本,传授学习技能。它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和知已识人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解决问题,提升自己从而让学生具备幸福的根基。

4、以“幸福活动”为平台。幸福快乐的活动是学生体验感悟幸福生活的重要方式。提供适合活动的场景,通过班委团委收集学生建议,有针对性的组建各种社团和开展集体活动,给学生最大的体验和成长空间,积极创造温馨的氛围,按学生幸福发展的轨迹循序渐进,在实践锻炼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其特长和优势,使学生感受到活动所带来的快乐、满足以至幸福。

5、以“幸福家庭”为支撑。“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这句话更说明家庭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所以,幸福的家庭对学生幸福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家庭的幸福是学生能够幸福的源泉。通过家长委员会倡导各种各样的亲子活动,拉近学生与家长的距离。通过家长讲坛和家长学校的方式,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新家长的育人观念,引导家长尊重孩子的健康情趣,采取民主、平等的方式教育孩子。使学生在充满幸福的家庭里健康成长。

    赵汀阳认为:“有意义的生活必将引起幸福感”。教育要有意义,不能不关注学生的幸福,离开了对幸福的关注,一切教育活动都将变得苍白无力。幸福德育本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把德育工作的切人点放在受教育者当中,培育健康的人,培养有素质的人,培育幸福的人。

参考文献

[1] [美]内尔诺丁斯(Nel  Noddings)    《幸福与教育》(龙宝新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谢春风 -   什么是幸福德育观:基于国外文献的解读与思考         《中国德育》  2011

[3]钟诗汪,陈小英《农村学校创新德育研究》                    《教育》2015第10期

[4]张元元 - 《探讨学生德育教育之幸福教育》                    《中学课程资源》 2012 

[5]郭素云 - 《德育--为幸福人生奠基》                       《中国教师》 2014

 

田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