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果只有清洁的环境

发布时间:2016-2-26编辑:互联网

 

    2002-02-15     张华 

 

    前不久,外出教育考察,参观过这样一所知名小学,该校清洁的环境令我们惊叹不已,用“一尘不染”来形容恐怕也不算过分。在惊叹的同时,我们向该校的校长说出了内心的疑惑。 

    那位校长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他几乎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介绍他的秘诀了,我听到里面有这样一条似乎还是很得力的措施:如果甲班的学生发现乙班的学生乱扔了杂物,报告检查人员后,在当日常规检查的卫生这一项中,甲班加分,乙班则扣分。而且这些检查都直接与文明班级以及班主任工作考核挂钩。听到这里,我脑中却很快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下课了,不少学生像“间谍”一样,正在搜寻“猎物”,以便为班级“建功立业”……后来,我有机会跟该校的一位教师闲聊,半开玩笑地谈及此事,才知我脑中的上述情景并非虚拟。那位教师还告诉我另外一件更有趣的事:有一次,某班的甲学生在掏便纸时,不慎将袋中的一个小纸团掉在地上,当时他也没有注意,可又恰好被平行班的乙学生发现了,乙学生似乎是如获至宝,揪住不放,任凭甲学生百般解释也无济于事,最后直捅到校长室……这件事听来真有点让人啼笑皆非,,不可思议。可是这一切又是真的,也许类似的闹剧还在我们的一些学校上演,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笔者以为,这种貌似得力的措施的背面是严重的教育失误,它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用学生心灵上的尘埃点点换取校园环境上的一尘不染,这是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的,如此的一尘不染是要不得的。我们不难想象,如果该校长此以往,一定会有不少学生从小就学会努力去发现别人的缺点,他们面对别人的不足或错误会幸灾乐祸,可以说他们甚至希望别人“扔杂物”,如是,他们将会产生怎样的不健康的心理?为了达到某种道德教育的目的,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教育方法本身是否道德?在“清洁”背后,折射出的应该是学生们溶入内心的一种精神和向往。 

    “失去灵魂的教育是失去了一半的教育”,也无疑是失败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博士指出:教育学生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要学做事、学做人。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一个教育故事:一名小学生在学校的花园里摘了一朵玫瑰花,被老师发现了,他眼泪汪汪地对老师说,他的外祖母病得很重,他说想把这朵花献给外祖母。这位老师把他引进办公室,十分动情地对他说:“你这样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老人,你的心灵真是太美好了,你这种美德使我很受感动,因此,老师也献给你一朵玫瑰花,双手送给你。”接着,这位教师又说:“至于你摘花园里的玫瑰花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你的外祖母,因为她老人家听了要生气的,老师代你赔偿好了。”苏霍姆林斯基当时是该校的校长,他知道这件事后,也很感动地对那位老师说;“你的学生有一颗像玫瑰花一样的心灵,更重要的是,你的教育方法比玫瑰花更美好,因此,我送给你一朵玫瑰花表示谢意。” 

    校长是老师的老师,老师被誉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塑造学生心灵的艺术。每个学生都应是一朵纯洁盛开的玫瑰花,需要我们的校长、老师悉心培植、呵护。 “清洁”是一所学校管理的具体目标,“清洁”更应成为一所学校永恒的精神追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