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甜
教学目标:
了解梁启超先生的生平经历,理解并学习梁启超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深刻剖析《箜篌引》的内在意义,品评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品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3’): 清华大学是我们每个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其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近代一位学者集《易经》中的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学子树立“完整人格”的警言。大家知道这位学者是谁吗?
学生明确: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梁实秋来认识下梁启超这位学者。(请大家翻到课本36页。课前已经让大家预习过课文,现在再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再次浏览一下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什么呢!)
二、看标题、明对象(3’)
好,大家再次阅读了一遍课文,相信大家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基本的掌握。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什么呢?
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很好!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标题中的关键词,大家认为有哪些呢?
生:记、梁任公、演讲
通过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在写梁任公的演讲。那么,梁任公先生到底演讲什么呢?大家可以看看第一段,找一找答案。
生:《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没错!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梁启超先生到底讲了哪些韵文,又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能让作者梁实秋先生这么多年仍然记忆犹新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的5-8段,找出梁启超先生讲了哪些韵文。
三、读引文、悟情感(14’)
朗诵、解释《箜篌引》--为理想、为信念的执着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注](1)《箜篌引》:这首诗最早见于东汉蔡邕的《琴操》,后在荀勖的《太乐歌词》,孔衍的《琴操》中均有记载。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也收入该诗。传说该诗系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子高晨起划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诗中“渡河而死”一句,一说“堕河而死”。
学生朗读完之后,请同学翻译并尝试解读。
明确:(对学生进行评价)其实对这首诗的主题可以有多种解释,我们先来看看诗的大意:“公无渡河”,这是一种劝诫。一切的一切都表明,您不能渡河啊,不该渡河。渡河就是死亡。所有的人,甚至渡河者自己,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公竟渡河”,这是一种质疑。但是,您为什么最终还是去渡河?既然一切的理由皆告知渡河的危险,为什么还是去渡河?到底是什么超越了死之恐惧的力量,令您毅然而行?
“堕河而死”,这就是渡河的结局。渡河导致死亡,这个悲剧,甚至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服从任何一个不渡河的理由。但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渡河的理由也不能战胜一个渡河的冲动,悲剧又是注定要发生的。
“当奈公何”,渡河后的追思。悲剧发生了,后来者哭泣呼喊,也无力遮挽,无法改变。结果又回到原来的困惑上:为什么渡河?究竟是什么驱使一个人蹈死不顾?答案只有一个: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这就是对理想、对信念的执着。
劝诫
质疑
结局 对理想、信念的执着 (板书)
追思
秦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