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分析会变成控辩会的思考 (教师随笔)

发布时间:2017-10-11编辑:互联网

清镇三联学校   胡海云

“我们还是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学生少,放弃一个,平均分会少好几分。”

4月24日中午,在九年级第三次模考质量分析会上,我向老师们再次重申了这一要求。可是,这次的“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引爆了老师们的满腹牢骚,“质量分析会”变成了老师们与我围绕学生的“控辩会”。

“不是我们放弃学生,是学生自己放弃自己。”

“一个班21个学生,自觉学习的不超过6个,其他的都不想读书,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你逼他读吧,他还跟你搞起来。”

“不到两个月了,相安无事就好。”

听着老师们七嘴八舌的指控,我心里既焦虑又纳闷:“这就奇怪了!平时我几乎每节课前都在教室,把学生组织得好好的交给你们的;每节课中间我几乎都要巡堂一次,也没见到像你们说的如此乱啊?”

“你在的时候装模做样,你一转身就不一样了。”

“学生鬼的很,一听到你的脚步声就有人干咳发信号。等你出现在门口的时候当然就好好的了。”

“学生如此怕我,为什么就一点儿不怕你们呢?这难道不是你们的问题吗?”

     “怎么能说是我们的问题呢?”

“你是披着校长的虎皮啊!”

“既然这样,你们为什么不狐假虎威?你们奈何不了学生的时候,为什么不跟我汇报?”

“跟你汇报,有用吗?你能一个个都开除吗?只要你不开除,就不会有效果。”

“校长,我们知道你急。这一届学生出不了成绩,你压力大啊!上学期九年级更乱,这学期你亲自教九年级。谢老师几次提出不做班主任,现在你亲自做班主任。你急,我们也急啊。我们担心自己的名声毁在这帮学生手上。可是,光我们急有什么用呢?得学生自己急才行啊。”

面对老师们的话语,我哑口无言。

我无言以对,并不是因为我理屈词穷。我知道在我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学习,其主要原因还是教育得当、教学得法,“校长的虎皮”并非关键。可老师们认定如此,此时此刻,任凭我怎样说都是枉然,除了徒增我与老师们的对立情绪外,不会有任何效果。

作为老师,把学生学习的进步寄希望于缺乏有效引导前提下的学生的自觉,是极不现实的。就拿我们来说,如果没有责任的驱使,没有制度的约束,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有多少人能够自觉地工作呢?成年人如此,更何况孩子,更何况我们这种民办学校的孩子。正因为孩子不自觉,不听话,成绩差,伤透脑筋,难以调教,家长才会把他送到我们学校来。家长是热切希望通过我们的管教,把孩子教好,让孩子进步。如果我们却因为孩子的不自觉而放弃,怎能取信于家长?家长会听信“不是我们放弃学生,是学生自己放弃自己”的说辞吗?

教育我们学校的这些学生,“威逼利诱”是必须的。约法三章,奖惩分明。明岗暗哨,时时紧盯。发现问题,灵活处理。表现好者偶犯,私下做好沟通,大张旗鼓通报;自尊心强者违纪,点到为止,鼓励为先;脸皮厚者违纪,当做靶标,从严惩处;性格刚烈者违纪,避其锋芒,冷后处理,先松后紧,先轻后重。有丁点儿进步者,及时表彰,精神鼓励,低年级的孩子还可以红花、糖果奖励。死不悔改者,通知家长,报告学校,升级处理,让其知难而退。如此软硬兼施,敲山震虎,根据实情,区别应对,把学生教育到“自觉”就不是天方夜谭。教育学生,是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是打持久战的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如果只打雷不下雨,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雷声大雨点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会造成学生对你视而不见,你对学生束手无策的局面。要是你的课堂教学还枯燥乏味,不听不懂,听了还是不懂,当然会“学生自己放弃自己”了。

至于教学,“深入浅出”是最实用的方法。深入课标,明白教学要求、难度、范围,避免无的放矢,超纲超难;深入教材,深入习题,知识分类,便于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取舍教学内容和方法,把握教学切入点,便于因材施教。能补上来的采取教师个别辅导、学生一帮一等方法补上来;确实无法系统补上来的,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些常考的,学生又可以理解、记住的知识、方法让其掌握。这样,学生人人觉得有事做,人人觉得有所学,还会“自己放弃自己”吗?学生要能学到知识,一定要有适当压力,采取知识过关的方法。否则,你就是课堂上无比精彩,学生成绩还是会大打折扣。要知识过关,我们的老师又得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与学生磨。

不管是教育,还是教学,都牵涉到老师付出时间和精力的问题,这种付出,不仅仅是课内的,还有课外的。可是,我们的老师总觉得没时间,课堂教学都是来去匆匆,忙碌无比。我们的老师在忙些什么呢?有的忙考公职,有的忙考驾证,有的忙网聊,有的忙家事,真的挤不出更多时间忙教育教学工作。其实,只要我们把教育教学工作摆正位置,分清主次--教育教学为主,其它一切为次,自然就会有时间忙工作。只有忙完工作以后,才能忙家事、网聊、考公职、考驾证。试问,有多少人这样去想呢?

我坚信,大多数老师的追求也是有主次的,只不过现有工作不是他的主要追求,因为他不想一辈子如此下去,觉得教这种书太辛苦,没奔头。其实,人生追求说穿了无外乎“名利”二字。能把书教好,“名”自不必说,“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问题是我们很少人能看到其中的“利”。虽然眼前辛苦,“利”也不多,但是我们要放眼长远。如果我们扎扎实实把现有工作做好,学校兴旺发达起来,“利”不就涨了吗?如果自己长了本事,“名”声在外了,你不成了“抢手货”吗?到那时“看货估价”,何愁“利”不追你?我们何苦像现在这样身在曹营心在汉,教着书想跳槽呢?如此忙碌,还很有可能既教不好书又跳不了槽。与其如此,不如专事现职啊!当然,有些老师是淡泊名利的,只要能够过日子就行。但是,我们也要想想,如果你没有“能够过日子”的付出,你保得住“能够过日子”的岗位吗?连课堂都闹糟糟的,行吗?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真心希望,我的每一位同事能够让自己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 “乐之者”,又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 “乐之者”,这样,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胡海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