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灯不亮,心灯亮(教师随笔)

发布时间:2016-7-3编辑:互联网

     闲来无事,读了一个短篇小说《点不亮的油灯》(见2015年青年文学)。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排长李岩松与二班长张三四接下了深厚的友谊。退伍的时候,张三四向李岩松要了一个望远镜盒子作为抗战纪念,张三四承诺,等他玩够了一定原物奉还。若干年以后,在李岩松的家乡来了个陌生女人,他就是张三四的妻子,她来实现丈夫的遗愿,将这个战利品归还给李岩松。故事情节有意思的时候,李岩松也一直没有忘记过去的友谊,将自己的养的四只公羊分别命名当时抗战时自己手下的四个班长的名字。按照常规来讲,战利品归还完了以后,张三四的女人应该离去,可是事实不是这样的。李岩松知道女人生活艰难,就将女人留下,互相帮助互相照应,生活在自己的家里。虽然那个家很贫困,但是毫无怨言。这是的李岩松还没有娶老婆,而张三四的女人也守着寡。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是近六十岁的鳏夫,一个是快六十岁的寡妇,在常人眼里,这是演绎一个再婚什么低,肯定是没有什么人认为不正常!而且应该是很正常!当村里的人为这件事情起哄的时候,李岩松仍然恪守这“朋友妻不可欺”的祖训,没有越过雷池一步,哪怕他知道张三四老婆住的西房并没有在夜晚关门。而且张三四的老婆为了让李岩松不至于尴尬,还故意将油灯的油换成水!

    也许有人心里会说,这个李岩松是榆木疙瘩脑袋,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篇小说在批判李岩松的保守与不和时尚,更或者有人会说是老旧思想在桎梏着人们的心灵。可是我倒认为,在人心不古的今天,李雪岩身上却保持着人性的纯洁。看看他几十年不离不弃,牢记这战友深情。看看他人到花甲之年,还自己劳动养活自己,并不因为自己是国家功臣,而给国家任何负担。看看他信守传统文化古训,不越雷池半步,却能够无私留下自己战友的妻子,两个人互相帮助支撑,以朋友友情生活。

     在人心不古的今天,李岩松的行为似乎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中的少数人道德沦丧,已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重点。从官场的腐败、毒奶粉、地沟油、假药、假酒、假文凭等等,大多数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质的变化。腐败丛生、见利忘义、尔虞我诈、麻木不仁、见死不救、惟利是图、极尽骗人坑人之能事,人心不古,道德约束乏力,世风日下。正如有人说:有的人很有权力,有人很有财富,有的人很有知识,有的人很有名气,可他们普遍都没有一样东西--道德良知。

    为人一世不容易,像李岩松那样为人一世能够把人性中最美最纯洁的东西保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更不容易。因此,在内心深处总是非常小心谨慎的呵护着那一点并不多的纯洁和美好。

    生活让我们看到了太多不美好不纯洁的东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几乎都是不美好不纯洁的东西。亲情反目,同事相争,同室操戈,尔虞我诈的丑恶事情在我们的身边不停的上演,人与人之间似乎已经没有了纯洁二字,有的只是势利、势交,无势、无利不交的现状。每一个还保留一点人性纯洁成分的人都为这个社会的堕落和冷漠而扼腕和痛惜,甚至是愤慨和漫骂。

    每个人的人性中都有纯洁无暇的东西,这是与生俱来的,但是,能够将那份与生俱来的纯洁保留下来,保留多少,保留到什么时候,却是一件非常难得事情。人可以改变客观世界,客观世界也可以改变人,而且,很多的时候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而不是我们改变了世界。当有一天你蓦然发现你心目中的他她已经不是以前的他她时,你能怨什么?怨他或她还是怨这个世界。也许你的心会冷,甚至会很伤心,觉得一切不应该变的那么快,即使变化了,也应该保留一点曾经的点滴纯洁,但是当你发现你所谓的纯洁几乎一点没有时,记住,不是他或她变了,是这个社会变了,他她的纯洁还在,只是他她不想给你,将这份纯洁给与了他或她觉得应该给与的人。你就是他或她一个曾经的朋友,而且是一个永远的普通朋友。

    生活给与了每个人许多,给与了我们许多的亲情和友情。当一些亲情和友情逐渐的淡化时,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却能够改变自己。将自己人性中的那份纯洁之情永远的保存下去,我们的内心就会很安定,即使偶尔的忧伤一点,也会为自己的坚守而欣慰,因为,我们将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留住了,我们享受了做人的尊严,我们才是营营众生中最幸福的一个。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这个民族正在丢失人性中许多善的东西,每一个心存纯洁善良之念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似乎已经变成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切肤之痛,谁能改变,谁又能改变?只有每个人从内心深处来慢慢改变,也许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

   将人性中最纯洁最美好的东西弘扬光大是每一个庸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纯洁美好的生活之中。李岩松这个依靠四只公羊换来生活所需的贫穷老人,这个曾经为了国家的富强,人们自由生活出生入死的老人,他的所作所为似乎告诉了我们很多,他的所作所为令人敬仰!他家夜晚的油灯不亮,可是他的心灯则闪闪亮!

 

陶建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