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福
(一)预习课
1、请全班同学各自提供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歌,准备课堂交流。
2、请找出课文中的一个会意字,并举例你所知道的3-5个会意字,并相互传看审定。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多义字,读准字音,把握意义用法;掌握课文中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的读音、意义用法;课文中的“雾凇沆砀”中的“凇”是形声字吗?为什么?
3、在课文中标明作者写湖心亭雪景的量词,请试用其它量词置换。
4、作者全文很好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有大小的对比、动静的对比、冷热的对比,请用课文中的语句一一说明。
5、试将柳宗元《江雪》诗和本课作一对比,并说明它们所写内容的异同,准备在全班交流。
6、你认为作者“痴”吗?你觉得应该怎样理解文中的“痴”?
(二)讨论课
师:同学们,上次布置本课的作业大家完成得很好,今天我们结合课文的学习一起来讨论讨论。先请几个同学自告奋勇朗诵你提供的描写西湖的诗。
生1:朗诵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有相同的同学举手(生举手)
生:朗诵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好!有相同的同学举手(生举手)
生:朗诵《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师:有相同的举手。(生举手)好!看来选这三首的同学居多,那么我们看第一首写的是西湖的雨景,第二首是西河的荷景,第三首呢?
生齐:西湖的春景。
师:对!我们要学的明朝散文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写的是西湖的……
生齐:西湖的雪景。
师:好!我们的作者登场了,他到西湖去进行一场与人不同的观光旅游。作者开篇就交待了游湖的时间、地点、人物、天气状况,还有呢?旅游方式是坐车、乘飞机还是-----?
生:划船。
师:对!还有旅游的用品是?
生:炉火。
师:毳衣算不算?
生:不算。
生:算!
师:为什么算?
生:因为冷,特别穿了毛皮衣。
师:对!毳是不是会意字?
生:是!
生:不是!
师:二木为林,三木为森,树多不多?日月为明,三日为晶,表示光亮。日落草丛中,暮,那么毳毛多,表示毛衣。下面接着写作者所见雪景,“雾凇沆砀”,“凇”是不是形声字?“冫”、“氵”同为形旁表义不同。
生:是形声字。
生:不是形声字。
师:为什么不是形声字?
生:形旁表义,声旁表声。“凇”是声旁,“冫”是形旁的话表什么义我说不出来。
师:形旁表“义”,是指表示那类字的类别和范畴,以“冫”为偏旁的字大都与寒冷有关,如凛、凝、冻等,“氵”表示相关水的字,“冫”表示为雾凝结而成冰花,全句意思是“冰花一片弥漫”。下面从大处来了个全景式拍照,“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作者接着又从小处作了特写式拍照,下面请同学出示你置换的量词。
生:我是这样转换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抹,湖心亭一豆,与余舟一叶,舟中人两三点而已。”
师:怎么样?还不错吧!“一抹、一豆、一叶、两三点”还算准确,还有不有?掌声鼓励。
生:我是这样置换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线,湖心亭一团,与余舟一横,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师:不够精确,也还可以。试想想,那水气迷蒙,光线不强,物体不太清晰,看堤、亭、舟、人似有似无,如梦似幻,我们用的量词有不有张岱那样精确传神?过去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中的“绿”字,开始用“过、到、入、满”,总嫌一般化,经过反复推敲,后来用一“绿”字,顿觉春意盎然,所以我们同学作文选词造句一定要选用最富于表现力的哪个词语,这叫画龙点睛。好! 下面看张岱遇到了什么。
生:两个人。
生:同是观赏雪景的人。
师:还可以怎样说?
生:同游人。
生:游客。
师:还可以怎样说?
生:同志。
师:现代称呼。
生:知音。
生:(齐读)
师:这里写作者巧逢知音的交往三步曲,一是初识,二是交深,三是“告别”。作者欣逢知音大喜,你用一个什么词形容这种状态?
生:喜上眉梢。
生:喜气洋洋。
生:大出所望。
生:喜出望外。
师:“强饮”指什么?
生:勉强喝。
生:不想喝推不过喝。
师:再想想看。
生:我想起来了,是不能喝也要喝。
师:“强”,是不是多音多义字,该怎么读?
生:读“强”两音
师:对!人逢知己千杯少。“对影成三人”。同学们,前面写了静景,这里应该为什么?
生:动景。
师:这是景吗?
生:是态,对了,动态。
师:好了,我们回过头来看全篇。兴致勃勃赏雪观景的张岱感觉冷不冷?一同旅游的人冷不冷?
生:冷。
师:具体说。
生:冷,又加上是时候更定。
师:还有呢?
生:带了炉火,穿了毛皮衣。
师:还有呢?想想看。(师启发)“湖中人鸟俱绝。”鸟都怕冷。以上所说,是写自然界冷,那么人世间冷不冷?
生:冷呢,人烟稀少。
生:不冷呢,还有同游的人聊天喝酒。
师:要我说,又冷又不冷。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张岱内心说,他感到人世间象这雪天一样冷彻肌骨。张岱生活的年代,明亡清兵入关,他躲进深山,常常吃不饱穿不暖,连亲戚见到他都当作野人,当作洪水猛兽。为什么说不冷呢?大家把《江雪》诗头一个字连读一下。
生:千万孤独。
师:冰天雪地中的钓鱼的老人孤不孤独?
生:孤独。
师:自然界和内心冷不冷?
生:冷。
师:对!张岱也和这位蓑笠翁一样感到“冷”。但张岱和蓑笠翁不同的是不冷,一是内心热,热恋西湖春景,热爱大好河山,二是知音热,没想到和自己一样,人世间有知音,知音难求,知音难逢,你说张岱“热”不热?
生:热。
师:所以称得上“内心热,知音热”,那么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翻译的舟子的喃喃之语呢?
生:不要说相公傻里傻气的,还有比相公更傻里傻气的人。
生:我觉得“痴”就是“呆”,呆里呆气的人。
师:还有呢?
生:“痴”就是“古怪”。
生:痴呆。
生:老师,我觉得热爱、喜爱、钟爱、酷爱都可以。
师:还有呢?
生:执著、钟情。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张岱象李白一样,一生好游名山川。他思恋故国,热爱西湖。他还专门为西湖写了一本书,叫《西湖梦寻》。《湖心亭看雪》选自他的另一本散文集《陶庵梦忆》忆梦、寻梦,对于这样一个痴情故国山河、钟情西湖的人,真可以说是“酷爱得有点呆气。”所以我的理解是“不要说相公酷爱西湖得有点呆气,还有比他更胜的人。”大家说对不对?[板书]
林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