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高考作文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10-6编辑:互联网

于丹点评作文:柔软感知世界 坚强战胜苦难

腾讯教育6月7日讯 今天是2015年全国高考(课程)的第一天,942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腾讯教育第一时间发布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并邀请名家点评。知名文化学者、北师大教授于丹说,“今年有大量的作文题目都是在鼓励给人多元角度所合成的一个立体空间延伸。这种可延展性的题目都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也是对一种多元、丰富、自我跟世界关系匹配的一种肯定跟鼓励。”以下为于丹点评实录:

作文是一种最大的导向

因为它可以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受到鼓励。其实在整个高考之前,我想我们接受这种标准答案的教育已经足够多了。高考这个导向其实要告诉我们人文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不一定是非要全部是标准答案。因为人文学科更多的,其实是鼓励一个开始成熟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多变的世界。

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学习跟这个世界调试、相处。我想这是人文学科最大的目的,其实无非也就是帮助人,成全人。所以我觉得作文其实能够给大家宽泛一点的范畴,给大家一个多元的角度,是挺有意思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让人答出不可复制的考卷。

柔软:感知世界 坚强:战胜苦难

上海这个考题谈到心中的柔软和坚强,我觉得这是挺好的一个题目。因为在我看来,人的内心只有保存着一生的柔软,它才有感知这个世界风花雪月,爱的那种能力,只有柔软才会感动,才会对这个世界的一切有通感。比如说长江的沉船,那个上面有那么多老人家,400多人生死未卜,这些天这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讨论命题。如果心中不柔软的话,你可能就会觉得是别人家的悲欢,别人的生命。那么其实我们也是别人眼里的别人,所以柔软这件事情关乎我们世界的通感。但是另外一方面坚强也正是因为这个事情有这么多的多变,人最后真正要走下去,不管是你遇到个人职业生涯的千难万险。还是世界上这么多猝不及防的苦难。那人总归是要有这样一种坚强才能够真正走下去。

所以我是觉得坚强和柔软并不矛盾,按照过去简单的二分法,或者一元论。我们常常会教导学生,做一个柔软的人,或做一个坚强的人。但是事实上,需要我们感知世界的时候,我们就要有足够敏锐的柔软,但是需要我们真正去平衡自己生命中各种元素,去走过这一生的时候,我们要有足够博大的坚强。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小孩子,可能自己的柔软和自己的坚强,他还都不能够触摸到,但是他应该知道。所以我就觉得这种题目是一个坐标,能够让人知道,人不是简单被贴上标签的个体,他一定是一种有反差,有矛盾的,有平衡的个体。

更多作文走向多元、丰富、自我跟世界关系匹配

这样广东的题目也是体现了这样一个辩证法,他说你怎么样感知自然呢?如果你要是近处去分辨云朵、花朵,你可能感知的非常真实。但是,你没有在电视里看见的那么丰富,鲜艳的色彩,看不了那么多,那么远。那你可以从现实中有触摸它的质地,从网上你可以知道它相关各种的知识,我觉得这个跟上海的题目异曲同工。就是它摆脱了简单的二分法和一元论,给人的都是多元角度所合成的一个立体空间。实际上我们是真实的空间中感觉的自然更好,还是在虚拟空间中我们了解的更为准确。应该说一个平衡的人,两个空间中都合在一起才是最好的自然。

因为这就是像盲人摸象一样,摸到象耳朵的人会执着的说大象像一把扇子,摸到象尾巴的人就会坚持说,大象就是一根绳子。而只有把大象几个印象都拼凑在一起,当我们停止争论的时候,大象正在接近它的真相。所以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是一样。我们今天有如此发达的网络工具,我们有这么多了解,其实才能够全面的,准确的,对象化的搜索到那些关键词,那些核心的价值内容。如果因为有了虚拟的网络空间,我们就不去接触自然了,那其实才是人生更大的一种损失,因为我们就失去了人作为一种生物跟自然万物的关联。本来我们是和动物和植物一起生活在自然中的。我们能因为一个虚拟空间的丰富,而放弃这种与生俱来的权利吗?所以只有双方匹配在一起,才是接近真实的。

所以我看到今年有大量的作文题目都是在鼓励这样一种,不是导致单一层面的答案,不是简单的对对错的判别,而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可以做延伸。我是觉得这种可延展性的题目都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也是对一种多元、丰富、自我跟世界关系匹配的一种肯定跟鼓励。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今年的作文,虽然说参差不齐,各个省的思路都不同。但是这种鼓励发散的,能够让大家延伸自我的题目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事。

叶永烈评高考作文:全国卷作文彰显“正能量”

六月的风,又吹来一年一度的高考(课程)。

作文,其实就是用书面讲话,表达内心想说的话。原本是平常稀松之事。由于作文的分数在高考中占有很重的分量,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也就引起高度关注,成为热点话题。早在六月的风尚未吹起之际,各种各样的2015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就铺天盖地。

终于,随着6月7日高考大幕徐徐开启,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浮出水面。

在我看来,全国卷的两个作文题目出得最好。不论是《写一封信》还是《谁最有风采》,一是对于考生来说,都能够写,不是偏题,也不是难题;二是有时代气息,贴近生活。《写一封信》涉及如今常见的边开车边打手机的现象,借助于孩子与父亲的举报与被举报矛盾展开,隐含教育、法制意义;如果考生在备考期间,只埋头课本,不关心时事政治,不知什么是“大国工匠”等,就写不好《谁最有风采》这篇作文。高考作文题目对语文教育往往会起“指挥棒”作用,全国卷的两个作文题目显示了“正能量”。北京卷的《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也具备这样的意义。    我很喜欢湖南卷充满童话色彩的《有一棵大树》,但是材料中的一句:“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着种子。果实被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似乎应当改为“果实被飞禽、走兽们吃了后,大树的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这样才使故事前后呼应,更加完整。实际上,果实被飞禽吃了以后,种子传播更远。我的家乡的一座中空的古塔的顶上长出一棵茂盛的桔树,就是飞鸟的功劳,走兽是无论如何上不了古塔顶上的。

广东卷的《感知自然》,在诗意般的文字中充满哲理,而安徽卷《蝴蝶翅膀颜色》,在展示“科技的魅力”之中,借助光的衍射体现哲理,应当说都是一个好题目。

天津卷的《范儿》,题目简洁而有新意,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写作角度,也是一个好题目,我很欣赏。上海卷的《造就和谐自我》,从写作难度而言,高了一些。写好“硬”、“软”和“和谐”之间的哲理关系,不那么容易。

我以为重庆卷的《等待》,题目本身有点问题:小男孩为什么不扶残疾妈妈走路、上车呢?再说,让公共汽车等了“几分钟”,时间是不是太长,按照公共汽车的运行规则是否允许?

延参法师神点评高考作文:题目背后的人生真相

2015高考(课程)作文题刚在腾讯客户端弹出,延参法师就对作文题进行各种点评,深刻剖析了每个作文题背后隐含的生活意义。

对于网友普遍喊难的安徽省作文题“蝴蝶的翅膀到底有没有颜色”,延参法师表示“恰如这生活的意义,用不同的心态去思考,用不同的态度去面对,具备什么样的心地氛围,生活也就成了所有不同的风景。去迎接那些人生的风雨,去承担那些人生的压力,用好内心的坦率,去折射这人生经过,既然生活那么生动活泼,不妨让生命的翅膀五彩斑斓。”

而对于四川的考题“老实与聪明“,法师认识“恪守生活朴素简单的信念,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点缀,生活并不是让生活增添忧伤,而在于能够平衡内心的氛围,把握幸福的存在。”

生命的意义在于如何面对生活的磨砺与考验,也就在于成就一个人内心的亮度,或者说增加生活的宽度,不管在生活里遇到什么问题,首先要把握自己的内心,去诚实的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不是做出聪明的比较。

在谈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时,延参法师认为最难写的是材料作文“给违反交规父亲的一封信 ”,在真实的生活里,举报亲爹是一件极难的事儿,尤其是违反交规这种看似生活中 经常发生现象。举报自己亲爹,在法理和情理之间,是一种选择的纠结,学生们在进 行作文创作时,很难有真实的代入感。在社会大环境里,人们都应该遵守法律、提倡 道德,社会提倡的进步,恰恰来自于生活的自律与点滴。

此外,延参法师还关注到了重庆的材料作文,他认为“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我们感知这平凡的生活,生活的温暖与感动处处都存在,甚至是选择那些自己不习惯接受不愿意面对的方式,人生都是在故事中经过,如果给成见一点点时间给误解一些余地,相信生活会为我们奉献一场出其不意的收获,或者是意想不到的温馨。“

对于天津的材料作文,他从“范儿”谈到生命本质。生命向前注定是一场磨练,有时候需要自我的鼓励,生活怎么样目标有多远,选择一种积极面对,一种生活的信念支撑自己心地的氛围,在悲观中迎接生命的转机,用乐观去化解那些人生的不堪,这世界怎么样也就在于自己活得怎么样,生命经历再多的苦难,也不是一种悲情。

总的来说,延参法师认为今年高考作文的宗旨在于锻炼同学们的观察和思辨能力。人生总是在磨砺中成长,经过的故事,路过的风景,沉淀的悲欢,这一切都是生命积极的元素,就在于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品味,当然也包括青春的那些故事和事,能够去积极面对,包括哪些含泪的微笑,迷茫中的振作,困惑中的觉醒。这一切的综合因素,便活成了人生。

延参法师认为今后的作文方向,会是对人生的历练、青春的思考和对社会文明点赞,时代在 进步,生活也更崭新活泼,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加注重于人性的思考、社会的温暖,意义在于培养年青人积极的人生观,宽阔的世界观,分享时代的价值观。同时延参法师指出,一篇好作文在于文字的质量,不能偏离人生主流思想的大方向,非主流容易造 成低分和零分。贴近于认知的生活,有一定观察和思考生活的能力,容易创作出来源 于生活的情节和真实感悟,文章立意和材料使用有一定的创新,表述平实流畅,一篇 好文章从此而来。

陈向东:2015作文题围绕“梦想”奏响主旋律

2015年高考(课程)作文从整体来看,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材料作文取代命题作文成为主流。15个作文题中,命题类寥寥无几。

跟谁学CEO陈向东认为,这种变化这符合了当下这种信息多元化,人和人平等这样的命题的趋势。这种趋势源于“今天的考生从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到自己本身的创造能力都在提升,相比20年前的考生,今天的考生对整个社会的认知是更加成熟、更加全面。“

陈向东认为,2015年的高考作文是在情理之中,也在情理之外。因为面对高三的学生他们的高中毕业相对都进入到了成熟年龄。所以在18岁的年龄的时候,怎么样面对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来做独立的判断,我想是每一个高中生去面临的问题。

以全国考卷一举例,重点是说女儿打电话给警察举报父亲,里面涉及三个角色,一个是女儿,一个是父亲,一个是相关的部门或者是警察。对于女儿而言,面对父亲在高速公路打电话,如果不去阻止或者阻止无效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就会伤害到自己的家庭或者是其他的家庭,给社会造成巨大的麻烦。对女儿而言,这个电话应该打的。

对于爸爸而言,被女儿举报给了警察之后,如何能够坦诚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如何自己能从这个错误当中走出去,纠正自己的错误习惯。其实他也是一个希望能够更加进步,更加正面的

第三是警察或者相关部门怎么样加强相关交通的教育,使得我们更多在高速公路行使更加安全,能够安全出行。

全国考卷一可以看到他是在弘扬一种社会文明,倡导一种社会最基本的遵守规则、遵守制度的一个文明。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某种情况是在情理之中,也在情理之外。情理之外是说他是通过女儿来举报父亲这件事是情理之外,有的考生会说可能难度是比较大的。

对于全国考卷二表现的创新的问题或者说为了梦想而努力的问题,陈向东认为,这个契合是当下中国的创业大环境。当下的中国梦整个被塑造,每个人的中国梦都被激发,考生可以从这个角度着手,从一个为了梦想而努力,为了自己一个梦想然后梦想当中要定一个目标,要有方法,要寻求帮助和支持,最后就是要坚持,不能轻易放弃。

对于北京考卷的两个题目,一个是《深入灵魂的热爱》,第二是《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过一天》,陈向东认为这两个题目有其共通性,做任何事情做好的话是需要有深入灵魂的热爱,需要有全力以赴的投入,是需要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坚持往前走。

而广东卷和福建卷表现是自然很近,自然又似乎很远。梦想很近,梦想似乎又很远。有时候你会看到成功好像很近,成功又似乎很远。

福建卷会说到理性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人多了就变成了路。当你有梦想的时候,走的这条道路就是不同于别人的道路,坚定的走下去。即使会掉坑,磕磕绊绊,能不断的总结和方法和力量的话,我想就能够走的更加踏实,走的更加快乐。总体也会走的更加能够成为方向和标杆,能够引发和引导更多的人走到今天为别人创造美好,同时让更多人走在美好的创新之路或者是实现自我的梦想道路上。 

陈向东认为,2015年作文题主要围绕“实现梦想“这个角度,题目各有所异,但内涵相通。

浙江卷是文章和人品,从某个角度上来讲是有点难度的。因为他会说到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有不同的人对这个文章可能有不同的评价。但是有一点可以相关,任何一个优秀的文章能够优秀,能够被更多人去读,必然是能够启迪人们的心灵,必然能够增进人们的智慧,必然能够让人们更加美好的生活,能够让人们能够更加懂得去帮助他人。

赵丽华评高考作文:“智慧”出题者缺乏智慧

腾讯教育6月7日讯 今天是2015年全国高考(课程)的第一天,942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腾讯教育第一时间发布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并邀请名家点评。著名作家、诗人赵丽华对各地高考作文题目进行精彩评论,“不能写诗歌,我觉得好奇怪。中国文化多年有以诗取世的传统,但现在完全完全打破了,不仅不能够以诗取世,而且一定要给你标注上诗歌除外,我觉得真的好奇葩。”以下为赵丽华点评实录:

江苏: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最蠢的作文标题 

最蠢的作文标题就是江苏“智慧”。要求800字以上,然后还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限制太多。这样的作文肯定需要讲一些空洞大道理的东西,思路过于老土。在这样一个微时代,大家140个字就可以说清楚的东西,要求你必须写到800字以上,还要求不能写诗歌,这个题目真是让人印象深刻,缺乏智慧。

北京:①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过一天 ②深入灵魂的热爱

全球化的时代这个太狭隘了

如果让真的跟那些所谓的民族英雄过一天,我不知道这个方式会不会引起很大的争议。总是给学生灌输这种很狭隘的民族主义,我是觉得好左的那种感觉。实际上我是觉得给学生灌输那种大善、大爱可以,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应该给学生灌输。出的这个作文题目,就觉得这个老师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民族主义。在现在全球化的时代这个太狭隘了。

全国卷1作文题:女儿和爸爸外出在高速上,爸爸不断打电话。家人多次劝阻无效,女儿只好打电话给交警,举报父亲,此事引起很大争议,要求考生写一封信,给女儿或者爸爸或者有关部门,800字。

难得的说真话好作文

这个题目很好,很现实,又是现实中发生的真人真事,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角度,有的人可能觉得女儿不应该举报爸爸。有人觉得女儿举报他爸爸目的就是担心他爸爸在高速路上开车会出危险,打电话会出危险,完全出于好心。我觉得,这个题目实际上能够充分的让学生们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说话,这个作文题是出的很好的。

全国卷2作文题:一个人是创新,一个人是爱岗敬业,一个是为了梦想而努力。你更喜欢哪一个的品质。选其中一个故事作为材料来写。 

创造创新跟世界同步

现在真的是相对比较混乱的时期。当然这个也是考量这个孩子他对这几个问题,因为无论是基于大家的文学、文化艺术观念上面,西方比较的提倡是创造创新。咱们国家是讲究继承、传承,可能咱们出于比如说爱岗就业那块,西方可能是提倡不断的进行创新,无论是科技还是文化,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西方人在脑子里面根深蒂固的观点,但是咱们对这块一直是有欠缺的。所以说出这样的作文题目让孩子们去做一个综合的比较,拿出一个看法来,我觉得这个作文题目也是很好的。

上海:人心的坚硬与柔软。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最让人反思的题目

现在那些13岁、14岁、15岁的孩子,尤其是最近网络上看着同学溺水而亡不去救,还有一些小孩子,把某一个同学挤在墙角,无论是打男生,一帮人群殴一个男生或者一个女生,这种事情特别多。好像大家心中缺乏柔软的一角,这样的标题可以唤起他人性中的某种东西,这个题目也挺好的。

重庆:【材料作文】公交车站上,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煽情不能用诗歌 最奇葩的作文题目 

重庆作文题目最适合写诗歌,这个题目用诗歌写可能写的更加的动情。比你去论述这个事情,写一个议论文效果更好,但是这个出题的老师很奇葩,不能写诗歌,我觉得好奇怪。因为过去咱们国家那么多年以诗取世的传统,完全完全打破了,现在不仅不能够以诗取世,而且一定要给你标注上诗歌除外,我觉得真的好奇葩。

四川:以“老实的聪明,聪明的未必真聪明。”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题目过于局限

实际上他在作文的标题里面,已经锁定了他的内容,他主要的内容已经说出来了,标题已经说出来了。还不如简单说聪明与老实,学生们自由发挥。

王立群评高考作文:上海考题难度大 高分不易

2015年高考(课程)作文题丰富多彩,作文题的思辨性还在激发强化,在记者谈及到考题的难度时王立群老师表示,通常高考作文题目的难分为三类,“得高分难”、“容易跑题”、“下笔难”。

例如,今年安徽的高考题,就是“显微镜下的蝴蝶”,还有广东的高考题“信息时代对自然的审美”,安徽与广东的考题非常相似,一个是在显微镜下看蝴蝶的颜色,一个是通过眼睛、网络等搜索了解自然界的美。这两个题共同特点就是紧贴着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界的认识不仅仅局限在眼睛,很多情况下,平时用肉眼看到的东西和借助于显微镜、借助于电视、借助于网络看到的都不一样。说一信息化,或者说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对世界认识有了更深入一步、更广泛、更全面的了解。

上海、福建、四川的考题分别是“人心的坚硬与柔软”、“鲁迅的三句话”、“老实与聪明”,考题共同特点是色彩很强。上海考题“人心的坚硬与柔软”,人的心中有坚硬一块,也有柔软一块,让考生思考怎么处理二者的关系,达到一种心里的平衡。因为只有二者平衡统一起来,才能够保持内心的和谐。这也是很强的心里。

顺其自然是一种人生的取舍,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但是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要顺其自然。

在谈及到考题的难度时王立群老师认为,一般需要多方面思考的题相对较难。并例举女儿在高速公路上报警的题目,他认为,“这个题目很不好写,父亲在高速公路上边开车边打电话,这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女儿劝解父亲不听,选择报警也是很正常”。王立群指出,该题目隐含了“情”与“法”的问题,于法是对的,于情来说可能有不同的看法,通常高考作文题目的难分为三类:“得高分难”、“容易跑题”、“下笔难”。

同时王立群强调上海考题难度很大,不光是得高分难,下手去写都很难。随着年龄的变化,人心中间的柔软和坚硬部分,不断地转移和变化。18岁的孩子并不会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据悉,2016年开始全国统一试卷,上海、北京自己命题,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全国统一命题。王立群指出,统一命题下笔难的情况会减少,但带来的问题就是高分难。全国统一命题以后,材料作文的方向将不变,因为材料作文最不容易压题、拆题,最容易考察学生的思辨性,所以这类考题,将来是全国统一命题的一个方向。

梁晓声炮轰高考作文全国卷 出题人“脑子进水”

6月7日腾讯网第一时间发布2015年全国高考(课程)作文题,全国卷一内容关于“女儿和爸爸在高速路上的争议”也引发了网友普遍的争议。著名作家梁晓声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认为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情没有争论的价值,而作文题目在引导这类事件的争议性,明显是出题人脑子进水。

面对试卷一给出的材料,梁晓声直接反问“我们一般受的教育这样的事情是有争议的吗?国外也会有争议吗?”

他表示卷一的题目根本没什么可让考生讨论的,在国外女儿举报爸爸这本身不是一件事情,但是爸爸如果犯了违规或者犯法,尤其他做的事情是危害公共安全,这时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举报爸爸这件事放在任何国家是没有争论。并进一步质疑高考作文出题人水平,“难道没有更好的题目可出吗?”

对于重庆的作文材料,梁晓声也抱持同样观点。“作为一篇小文章他都写完了,一切都很明白。现在高考作文不知道为什么转为出题者出的是一个故事或者是一个情节,这些情节并不高明。让我们即将成为大学的学子去发挥一下。为什么不出一个宽泛意向比较多的题呢。一定让出题老师先把情节设置在那,有的还是无可争议,有的是已经叙事完毕。”而现在高考主流的材料作文,简直就是看图说话,只是没有图而已。

对于2015年上海的作文”人心的坚硬和柔软”,梁晓声认为比较靠谱。“这个题目是比较不错的,事实是他设定了一个范围,他并不给出具体的情境。也不对此情境有预设的思路和路线,就会激发考生自己的思想。”

王旭明:从高考作文看中国语文教育的软弱现状

6月7日腾讯网第一时间发布2015年全国高考(课程)作文,并针对今年的作文内容采访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

王旭明认为“高考作文是学校语文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他虽然不能反映出学校语文教育的全貌,但可以从一斑窥全貌。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来看,折射出我国学校语文教育在很多方面的苍白、软弱、无力和存在着诸多问题。”

他认为,“语文考试首先要考察学生的这种能力应该表现在他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度,他的思辨能力、批判创新精神和他的表达能力等等这样一些重要的方面。我非常感兴趣是北京和上海的作文题目,我认为北京和上海的作文题目继承了去年、前年他们的传统,在这上面又有新的进展和开拓。比如北京是《深入灵魂的热爱》、《假如我与民族英雄过一天》,两选一,选择性比较好。因为学生更有不同的特点,增加选择无疑是对学生一个考察。另外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类似假如我与民族英雄过一天就有的可写。题目跟生活紧密相连,一定有的可写。深入灵魂的热爱显然更有一定的思考度,增加了论证成分。对于思辨思维比较活跃的同学来讲无疑是个好事。”

微作文评论首都不文明现象,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也得到了王旭明的赞赏。而上海的作文《心中的坚硬和柔软》他认为继承上海作文一贯思辨性非常强的特点。“坚硬柔软是矛盾的东西,看似矛盾的东西如果学生思路清晰,在思考当中辨析柔软和坚硬融合的部分以及他们相对对立和统一这样一组关系,通过表达是可以能够得到一种新的认识上的升华。”

与此对应的是,王旭明对全国这两个作文题目表示了遗憾。

第一个作文题目是违反交规父亲写一封信不对路。他认为这事一个脱离生活实际的题目。“我们知道大义灭亲,这是我们基本的道德守则。要分具体情况,因为爸爸在路上不断接电话的事情违反交通规则,就要举报、灭亲,我认为可以商榷。这种复杂情况,让学生这么短时间内去辨析清楚还表达出来,我觉得不大公平,也不大符合现实生活实际。现实生活实际一方面父亲打电话多,但是家人劝告还不听就比较少了。而比较不听还要举报就更少了。”

而另外一个题目三个人谁最有风采,他认为应该是考察三个人比较有反差三种性格特点,让学生选择其一来考察学生的辨别度。但目前这三个情况都非常相似,高度相似,这样高度相似的情况让学生选一个没有太大意义。

王旭明认为,作为全国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选拔更适合的人才接受高等教育。具有批判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思考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这样一种能力的人,无疑更适合接受高等教育。而材料作文可以是写作能力的一种手段,但在高考或者中考上,材料作文有可能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

此外,对于诗歌依然是今年受限的写作体裁,王旭明再次呼吁“放开诸多限制”,尽管现状是“语文教育困难重重,阻力重重。”

附:王旭明微评高考作文题目

#2015高考作文之一#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公布,一如既往令人失望。高考作文是学校语文教育一部分,题目之苍白、软弱折射出学校语文教育之苍白、软弱。为什么学语文?为了应用于生活。生活离不开体验、观察与思考,离不开想象、感受与抒情。从这点上说,我大赞北京和上海的作文题目。

#2015高考作文之二#我听过一些北京中小学语文课,很让人失望,但北京高考题连年出彩,不能不让人对出题者敬了。一是两个题目让学生选择,扩大学生写作上的选择权,好。二是两个题目前者偏于议论,后者偏于记叙,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好。三是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紧扣重大生活实际,好。

#2015高考作文之三#必须赞下北京的微作文,记忆中去年也有。今年的微作文题目是评论首都不文明现象,一是扣紧学生生活实际;二是文体短小精悍,像当下的微博;三是叙议结合,考察点明确;四是可深可浅,浅说到不文明即可,深说可至国民劣根性,有利于选拔。

#2015高考作文之四#必须赞下上海作文:心中的坚硬和柔软。在学校语文教育普遍忽视思辨和缺乏逻辑训练的当下,上海在作文题目上坚持自己不变的追求,几年如一地呈现这类题目,难得、可贵并不易啊。坚硬和柔软表面上看似矛盾,但深入剖析,辩证论之,又是一个新层面的境界。此题满分者,头脑必清醒。

#2015高考作文之五#所以赞上海和北京作文题目,也是由高考性质决定的。高考不是水平性考试,是选拔性考试。选拔什么样的人进入大学?无疑,应该优先选拔关心、热爱生活、生命并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逻辑严谨、表达准确者,而北京、上海作文题正是注意了这方面考察。学校语文教育应这样导向。

#2015高考作文之六#我想问问全国卷1的出题者,如果您的孩子因为您开车打电话多次劝阻无效就举报,您如何对待?关键是生活中父亲开车打电话不少,但不听劝阻者少、多次劝阻还不听更少;即使有,是否一定要用举报这种极端方式解决?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不选,偏选犄角旮旯难学生,我无语了!

#2015高考作文之七#逗死我了,刚刚发完之六,有朋友转来网友qinyuan21的微博:亲爱的粑粑,我知道错了,我不该举报您违章,您跟命题老师说说,这800字的检查就别让我写了吧。如此之笑谈,可能还会陆续出来,怪谁?假语文已经渗透到不少人,特别是不少所谓的专家之骨髓,需刮骨疗毒!

#2015高考作文之八#全国卷2也很奇葩:某风采人物评选,优中选优,只能三选一。且不说这样无聊的比赛根本不值得作为素材写,就是写,也应当是某项技艺或娱乐性内容。如此三材料选,确有价值观误导之嫌,因为三个都很优秀,不存在第一第二。把娱乐化元素放在庄重严肃事儿上,不知出题者欲何为?

2015北京作文解析:首现二选一 历史生活双导向

作为2015年语文高考(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北京卷大作文首次采用了“二选一”的命题形式。两道作文题都采用命题形式,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和“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分别侧重于对历史的体察和对生活的关注,既延续了北京卷一贯的内容导向,又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发挥特长的空间。微写作在2014年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增加了概括名著情节、呈现语言风格、展现象征思维等要求,从而强化了对考生能力的综合考察。

大作文:均采用命题作文形式

从2003年到2014年的12年间,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以命题4年、材料2年、命题2年、材料4年的顺序交替出现。随着“二选一”形式的确立,命题形式将如何选择备受关注。

2015年北京卷两道作文全部采用了命题形式,与西城区一二模的模式一致。其实这样的选择也比较好理解:两个题目采用相同的形式,审题难度持平,更加方便在阅卷时保持尺度,体现高考的公平性。

在两道作文题中,“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明确要求写记叙文,适合对历史人物生平、精神比较了解的考生。考生首先要明确写哪位英雄,例如题目既提示了岳飞、林则徐、邓世昌、黄继光等战场英雄,也提示了邓稼先等可被称作“英雄”的杰出人才;第二要选择适合展现英雄形象的“一天”,例如岳飞在朱仙镇大破金兵时,与在风波亭含冤而死时,显然对应着不同的风貌,这与考生的选择有关;第三要在这“一天”中,通过再现历史事件或虚构“我”与英雄的交流,塑造英雄人物的形象,其中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不可缺少。此外,还要体现“我”与英雄的关系,例如思想境界的相同与不同、英雄人物对“我”的感召,“我”对英雄人物的钦敬之情和效仿之志等。

 “深入灵魂的热爱”没有限制文体,适合对日常事物具有较多关注和思考的考生。题目的最难点和解读关键在于“深入灵魂”:“深入灵魂”究竟是多深?为什么会这么深?事实上,如果用记叙事件来体现“深入灵魂”,对文章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这篇作文写成议论文会比较容易。比较好写的一种思路是揭示所选物象征的某种精神、品格,通过这种精神、品格对“我”内心的感召和震撼,达到直指灵魂的目的。

整体来看,两道题的写作对象都很明晰,就是某一特定的“英雄”或“物”;在思路清晰,比较容易下手写作的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概念化、泛化性质的套作。在内容导向上,它们延续了北京市高考作文题关注历史经验、关注现实生活的方向,又有意识地展现出记叙与议论的差异倾向,适合学生根据特长自主选择,充分展示自我。

微写作:强化对能力的考察

2015年北京卷的“微写作”,与2014年相比有所继承,但又明显地强化了能力考察。

2014年的微写作,无论是“学习语文的体会”,还是“对‘家长送考’的评论”,抑或是“18岁的纪念”,都有非常清晰的写作对象,拿到题目就可以直接构思下笔。

2015年的各类题目显然提高了要求。“名著情节推荐”一题,首先要对给定名著的情节进行概括,之后才是陈述推荐该内容的理由。如果对题目中给出的四本名著不熟悉,不仅难以精炼地概括他们的情节,还必然会影响到推荐理由的陈述。“劝说不文明现象”一题,除了对内容和表达得体性的要求,还增加了语言风格上“幽默”的要求。“圆”一题,首先要揭示“圆”的象征意义,如“圆满”、“圆备”、“灵活处事”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抒情,不仅增加了审题立意的难度,写作倾向也从单纯抒情变成了蕴含哲理的抒情。

由此可见,相比2014年,2015年的每类题目都强化了对能力的考察,这也是微写作题型从初设走向成熟的必然途径。但在题目设置上,2015年各题目的选择性稍显欠缺。在3道题目中,“劝说不文明现象”一题的指向很明确,甚至列举出了“乱涂乱贴、违禁吸烟、赛场京骂”等非常具体的现象,考生可以直接针对性地进行表达;但“名著推荐”需要先从给定的4本名著中筛选情节,“圆”需要先揭示题目中的象征意义,这些都是要求比较高又浪费时间的。因此,我们可以预测,这次微写作选择“劝说不文明现象”的考生会比较多。

除了各类题目要求的增加,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些指向性的特征,例如,对名著情节的概括,是高考改革正在强化的考察内容之一,在这次微写作中出现了;抒情类题目从去年的“可写诗歌”,到今年的“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也表明多年来对诗歌体裁的“禁令”正在加速打破。

针对2015年北京卷体现出的作文题命题趋势,对于2016年、2017年以至更晚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加强对历史知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强化名著阅读,都是很有必要的。高考大作文“二选一”、微写作“三选一”的模式,还要求考生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长处,便于在考场上选择更加擅长或者材料更丰富的文体、话题和立意角度,而不至于面对多个题目 “选择障碍”,影响自己的发挥。

 

政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