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鹏
教学目标:
1、品味腊梅所赋予的多重人格精神;
2、理解生命的意义。
3、认识本文在表现主旨时运用的铺陈、虚拟、称谓转换的写法。
教学重点:认识本文在表现主旨时运用的铺陈、虚拟、称谓转换的写法。
教学难点:通过咏梅来表达作者对生命意义的一种理解。
课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方法: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拓展延伸等结合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二、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借腊梅表达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一)第一层次(4-8):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凌霜傲雪的坚忍和顽强;
第二层次:(9-10)奉献和给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默默奉献的寂寞和牺牲;
第三层次:(11-14)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大义凛然的风骨和气节;
(二)重点品读,把握主旨:生命的意义!
1、南方的朋友为什么想做一株腊梅?
提问并明确:因为形的高雅和香的清幽。
2、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一想法的?
提问并明确:南方的朋友“凝视”腊梅,为腊梅所体现的形的高雅、香的清幽而陶醉,萌发了做一株腊梅的愿望。然而作者“凝视”腊梅却想到了腊梅它独特的“风骨和气节”。
3、腊梅有哪些独特的“风骨和气节”?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又是怎样?
提问并明确:坚忍顽强;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搏斗。牺牲精神;奉献和给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忍受寂寞;春之圆舞曲是不会为你奏响。
4、分析作者在咏梅、赞梅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1)运用铺陈(2)采取虚拟(3)转换称谓
5、怎样理解腊梅的“生命意义”?
提问并明确:
6、为什么课题要叫做“假如你想做一枝腊梅”?
提问并明确:
7、学生讨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具体含义和引申的含义:
教师明确:
8、拓展延伸,加深并巩固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飞蛾的痛苦经历》蕴含怎样的哲理?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询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的事例。更深层次理解人们所赋予梅花的品质,并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来。
生物学家说,飞蛾在由蛹变茧时,翅膀萎缩,十分柔软;在破茧而出时,必须要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充实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飞翔。一天,有个人凑巧看到树上有一只茧开始活动,好象有蛾要从里面破茧而出,于是他饶有兴趣地准备见识一下由蛹变蛾的过程。但随着时间的一点点过去,他变得不耐烦了,只见蛾在茧里奋力挣扎,将茧扭来扭去的,但却一直不能挣脱茧的束缚,似乎是再也不可能破茧而出了。最后,他的耐心用尽,就用一把小剪刀,把茧上的丝剪了一个小洞,让蛾出来可以容易一些。果然,不一会儿,蛾就从茧里很容易地爬了出来,但是那身体非常臃肿,翅膀也异常萎缩,耷拉在两边伸展不起来。他等着蛾飞起来,但那只蛾却只是跌跌撞撞地爬着,怎么也飞不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它就死了。
王秀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