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中学作文教学的牛鼻子-积累

发布时间:2016-7-14编辑:互联网

 抓住中学作文教学的“牛鼻子”-“积累”

灵璧三中  高明贤

关键词    积累  作文  教学  中学

摘要

要想使中学作文教学有明显效果,必须抓住中学作文教学的“牛鼻子”--“积累”。 作文所需的一切都要积累,不能凭空而造。

一 、 积累什么

第一,按照语言的要素进行积累。首要是识字,写字,用字。其次是积累词语。词语丰富了语言表达水平也不会低,。再次是积累句子。句子的积累相比较字词来说有更丰富的内容,不仅仅是在积累“语言”还能够丰富思想。第二,积累生活。要做个有心人,多听多看多记多悟多写。第三,积累思想与情感。因为思想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感悟与灵感的;情感是需要平时生活中真切体验的。

二、怎样积累

其一,阅读。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在泛读的基础上来发现奇文美章再加以精读,多读几遍甚至熟背再配以思考,彻底领悟,融会贯通。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需要阅读,思想的积累、情感的积累同样需要阅读。一定角度来说,读书也是参与社会生活,也是在体验人生乐趣,而且读书使人超越时空限制地与他人交谈,参与社会生活,体验人生乐趣;其乐无穷,“大捞好处”矣。

其二,练笔。从方法上讲,最有效的是写日记,坚持写下去,日久出成效。“写”使“积累”落到了实处,有了归宿,会加速实现阅读能力到写作能力的本质转化。

其三,体悟。思想是需要积累的。只要你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多培养一些思想,多积累一些思想,那么想写出一篇思想深刻的文章就是不太难的事情了。同样,情感是需要“积累”的,换个词来说就是体验,体谅,理解。

总之,抓住了“牛鼻子”,还怕牛不跟着你走吗?

正文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各级教研部门、相关机构、一线语文教师虽然高度重视作文教学,理论上作了精深地探讨,实践方法上努力创新,时间上投入极大,精力上成倍付出,但收效一直不是很可观。本人作为一线教师,在近三十年语文教学经历中,也曾苦恼过,彷徨过,更曾积极思考探索过,借鉴名家模式努力实践过,有败有成。我个人认为,要想使中学作文教学有明显效果,必须抓住中学作文教学的“牛鼻子”--“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揭示了诗歌创作规律与方法的真谛。试想,诗没有读几首怎么能作出一首成功的诗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不仅仅是诗歌创作,包括一切文章的创作,不“破万卷诗书”是不能“文思泉涌”的。今天的家长、教师、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忽略了“积累”对于作文训练的意义,淡漠了积累的途径,搁置了积累实践,想写好作文也就不得其道了。家长不懂得积累意义而一味责怪孩子语文成绩差,作文写不好;教师只顾眉飞色舞地讲,照本宣科地析,面对学生乱七八糟的作文只是一味地连声叹息“孺子不可教也”;而学生自己作文写不好也不知就里,只是怪自己脑子笨。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学语文学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基本应用文写不好,句子说不通,甚至错别字满篇,不打标点,逻辑混乱,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极大悲哀。面对这样的现实,痛心之余,我们稍微用心思考一下,其实就一个问题没处理好,没落实到位,那就是作文教与学中的“积累”。

作文是什么?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记录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干预社会。一篇文章的要素无非就两个,一是形式,二是内容。形式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内容包括人、事、物,情、理、法等等。要素就是楼房的钢筋与水泥,砂子与砖块,图纸与技术,积累够了就可以造房子。作文所需的一切都要积累,不能凭空而造。那么指导学生写作需要积累什么,怎样积累呢?

一  积累什么

“积累什么”是个值得深入仔细思考的问题。提起作文教学的积累问题众说纷纭,大部分人觉得要多读多背几篇文章,甚至是背字词典,甚至是背不完的唐诗宋词,这样做因为繁难也就无法坚持而不了了之,最后还是“空悲切”,视写作为畏途。当然这种积累有其一定意义,只是既不全面,也难以落实。具体说来,作文训练应该注重积累三个方面的素材:

第一,积累语言

作文作文,不积累语言何以写作文。语言怎么积累呢?按照语言的要素进行积累,首要是识字,写字,用字。这个做法说起来是轻巧而又朴素简单,连小孩子都认为是正确的,但实际上又有几个学生、几个教师重视这个问题了。古代启蒙教育为什么要从“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抓起呢?强调记忆“字”呢?其实解决的就是语言积累这一首要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是个小问题但我们确实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小学低年级主要解决识字问题,但仅靠小学低年级是不够的,小学中高年级、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学依然要高度重视“字”的教学,包括识字、写字、用字。我想,近年高考作文评卷计算错别字并给予扣分处理将有利于作文教学的改进。其次是积累词语。词语是语言最低级的使用单位,表情达意、讲理说事靠的是用词语,词语丰富了语言表达水平也不会低,表现力也不会弱。加强词语的积累也应该同“字”的教学一样重要,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都要高度重视,扎实训练。再次是积累句子,也就是“话”。不仅仅要积累名句格言,就是普通人也偶有妙语丽句,就是一般的书籍普通的文章也有精彩的巧句。所谓要向生活学习语言、向群众学习语言、向书本学习语言、向古代学习语言,说的主要指句子。句子的积累相比较字词来说有更丰富的内容,不仅仅是在积累“语言”还能够丰富思想,整体地提高一个人的素质。最后是积累语段篇章,理同积累词语句子,在此不再赘述,只是要复杂些,比如章法的积累,比如修辞的积累,比如逻辑的积累,都在语言的积累之中,意义都非同一般。

第二,积累生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里既指语言的积累但更重要的是指生活积累,阅历积累。读古今中外万卷诗书,观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自然风物。通过“行万里路”来亲身体验,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弥补“读书”之不足。积累生活不仅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的大举动,更指一天到晚,一年到头平常的人与事、平常的哭与笑、平常的苦与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积累生活方有生活可写,没有生活即没有文章,没有生活即使有了文章也是无意义的文章。“处处留心皆学问”,为了写好作文,多积累一些素材,做个有心人,多听多看多记多悟多写。当然,这样地用心生活的学生,生活给予他(她)的回报就远不止能写好作文了。

第三,积累思想与情感

这是更高层次的积累。每当文章写不深刻写不生动的时候,我们就要扪心自问:我为什么写不深刻写不生动?仅靠考场几十分钟能写出思想深刻情感真挚的文章吗?如果偶有深刻的思想写出来,多半也不是自己当时的思想,那思想多半是此前已经存进脑子里的。思想与情感也是需要积累的。因为思想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感悟与灵感的;情感是需要平时生活中真切体验的。“吟安一个字”还“拈断数茎须”呢,“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等写作佳话,即指语言上的推敲与锤炼,更主要是指思想与内容方面的推敲与锤炼。因为想找一个极妥帖的的字眼或句子将积累的思想与情感表达出来,才如此地“难煞人”的。

语言(包括标点、逻辑、章法等)有了,生活有了,思想情感有了,一篇文章的要素都有了,这成文的事是简单的事了,“一气呵成”的境界可能就这样产生了。

二、怎样积累

我们已经认识到积累是如此地重要了,那么怎样进行积累呢?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大家都知道重要却落实不好甚至不去落实。

其一,阅读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不读,好的语言也就无从相识;不读,字词的积累也不会灵动起来诉诸笔端。读了,也许是大量地读了,但死记成语词典的后果就是使自己的语言错乱不堪,而对语言修养真正有价值的字词积累必须是在正确阅读中进行,这样积累的字词才有生命。所以这里要注意讲究“读法”,就是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在泛读的基础上来发现奇文美章再加以精读,多读几遍甚至熟背再配以思考,彻底领悟,融会贯通。清代有位大学者这样谈读书:“大抵观书,先须熟读,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这说的就是“阅读”中积累的重要意义。我曾经要求学生将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全文熟背精思,一段时间后有些学生的作文语言竟然带有此篇课文的风格,自此以后,我更加重视“阅读教学”,当然收获颇丰。

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需要阅读,思想的积累、情感的积累同样需要阅读。一定角度来说,读书也是在参与社会生活,也是在体验人生乐趣,而且读书使人超越时空限制地与他人交谈,参与社会生活,体验人生乐趣;真可谓“其乐无穷”,“打捞好处”矣。

其二,练笔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是懒得动笔懒得修改。读是基础,写是转化。没有写怎么能巩固阅读,没有写实现不了写作水平飞跃。没有“写”仅是“读”,从写作角度来说是舍本逐末;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写”才是真正目的。“多写”是十分重要的。怎么写呢?从方法上讲,最有效的是写日记,坚持写下去,日久出成效。“写”使“积累”落到了实处,有了归宿,会加速实现阅读能力到写作能力的本质转化。当然,写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一而足,我们语文教师会有很多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欲望与潜能的。

其三,体悟

思想是需要积累的。其实生活中那些有思想有头脑的人无不是喜欢动脑筋的人。所谓“少脑子人”其实就是指不动脑子的、懒于思考的人。写作上亦不过如此。只要你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多培养一些思想,多积累一些思想,不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只要是闪光的,就加以记忆及理解,积久了,你就是学问家,你就是思想家,那么想写出一篇思想深刻的文章就是不太难的事情了。

同样,情感是需要“积累”的,换个词来说就是要多体验,多体谅,多理解。很难设想,一个毫无同情心的学生会写出一篇充满爱心的文章,一个自私偏狭的学生会在作文中表现出对他人的无微不至。真挚的母爱情感不是在考场上即兴产生的,那是在平时与母亲的相处中用心体验到的;兄弟之谊、姐妹之情也是在许许多多点滴生活小事的体谅中理解到的;大至对国家、民族的情感也不能随意造假,空洞地表达。种种情感都需要积累,积累多了,情感就浓了,强烈了,真挚了,感人了,升华了;写出的文章就可能成了至情美文。

总之,抓住了中学作文教学的“牛鼻子”,还怕牛不跟着你走吗? 

高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