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诗歌主题的理解。
【知识链接】
1.作者生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2.李、杨的故事:
唐玄宗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公元756年,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
3.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篇幅可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声韵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句式比较灵活。以“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以“行”命名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等,以“歌行”命名的有高适的《燕歌行》。
【方法指导】
1.课前根据注释阅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句子,上课时通过与同学讨论或询问老师解决。
2.熟读成诵并仔细阅读知识链接部分,试着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诗歌主题。
预习案
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
渔阳鼙鼓 霓裳羽衣 千乘万骑 因利乘便 跨下坐骑 花钿委地
翠翘金雀 天旋日转 椒房阿监 监视监狱 耿耿星河 翡翠衾寒
临邛道士 西厢玉扃 珠箔银屏 仙袂飘飖 含情凝睇 钗擘黄金
二、 给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
1. 黄埃散漫风萧索
2. 云鬓半偏新睡觉
3. 遂教方士殷勤觅
4. 临别殷勤重寄词
三、 结合注释阅读课文,移注重点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并理清文章思路。
一、订正预习案的内容
二、诵读正音(听录音,指名读,齐读)
、合作探究:
1、 小组内讨论解决疑难句子,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师生合作解决。
2、 请你试着用诗化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各层次的大意。
第一部分:开头到“尽日君王看不足”
概括:
第二部分:“渔阳鼙鼓动地来”到“夜雨闻铃肠断声”
概括:
第三部分:“天旋日转回龙驭”到“魂魄不曾来入梦”
概括:
第四部分:“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最后
概括:
四、课堂检测:
( 一)名句默写。
1. ,六宫粉黛无颜色。
2.云鬓花颜金步摇, 。
3. ,在地愿为连理枝。
4.遂令天下父母心, 。
5.天长地久有时尽, 。
6. ,对此如何不泪垂。
7. ,惊破《霓裳羽衣曲》
8. ,两处茫茫皆不见。
9.玉容寂寞泪阑干, 。
10. ,天上人间会相见。
(二)、解释加点的字词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3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4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5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7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8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9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10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课堂小结: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 婉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引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
一、诵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1.试分析诗中第三部分对景物的描写,说说景与情是如何结合的。
2.你怎样理解《长恨歌》中的“恨”的意思?(恨什么?为何而恨?)
课堂检测
1.下列各项对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夸张)
B、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夸张、借代)
C、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比喻、拟人)
D、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对偶、比喻)
2.课文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并与李白的《清平调》三首比较,说说李白和白居易写杨贵妃的美貌有什么共同点?
《清平调》之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
《清平调》之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之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栏杆。
课堂小结: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是两种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要求我们了解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的身世遭遇理解欣赏诗歌;“以意逆志”要求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是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深入浅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未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