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二首 导学案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

发布时间:2016-8-1编辑:互联网

【学习目标】

1、体会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情感,鉴赏词的表现手法。

2、感知词人的内心世界。

3、把握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解诗人

李清照(1084一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其父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她的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的行政长官。他们婚后的生活很优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的家庭遭到严重的摧残,她也被迫南渡,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精神上遭到沉重打击。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乱,四处流浪。此后即在孤苦寂寞中度过凄惨的晚年。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诗词文都写得很好,可惜诗文流传至今的为数不多。她的作品留存至今较多的是词。她的词作,从数量看,较之其他名家也不算多,但几乎每篇都是精品佳作,是公认的宋词一大家。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之类。南渡之后,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使得她的词作内容丰富得多,主题的社会意义也扩大了。她的词,从内容看,绝大多数是言情写愁,都写得很精到,很富于特色。她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奇,善于用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艺术形象,在语言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从艺术风格看,绝大多数作品是婉约的,她被看作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二、课文简析

鹧鸪天桂花

(一)02写作背景简介02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界尚无确考。李清照24岁时,其夫赵明诚奔父丧,加上当时的党争的连累,曾屏居乡里多年,从作品的内容格调看,或许作于这一时期。

(二)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

2、补充加点字注释:

[1]画栏开处冠中秋:

[2]骚人可煞无情思:

[3]何事当年不见收:。

3、思考:词中的桂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三)品味语言,学习表现手法,鉴赏形象。

1、作者是怎样来突出桂花的品性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如何理解“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骚人”指的是___________。他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何事当年不见收”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________。

3、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托物抒情。李清照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志?

桂花,正是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桂花的品格和处境就是作者的品格和处境。她对这种品格的自珍和自信,就是对自己的人格志趣的自珍和自信。

永遇乐

(一)写作背景简介

此词的具体写作时间、地点,难以准确考定。但从作品所写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却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后,词人流落江南所写。教科书的“资料信息”所录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说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应是可信的。李清照这个时期的境遇和心态与靖康之变之前相比,是截然不同的。

(二)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对照注解,理解文本大意。

2、注意以下词用语的含义:

[1]次第:转眼。

[2]闺门:这里指代妇女们。

[3]三五:正月十五日。

[4]怕见:懒得。

[5]不如向,帘儿底下:在。

(三)分析上片

1、上片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请用自己的话将它展现出来。

2、李清照面对这样的乐景,所产生的又是怎样的一种情绪了,她有没有融入到元宵佳节的喜庆和热闹中去?从词中找出能够反应诗人当时心情的诗句。

3、《永遇乐》开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两句描写的是一幅夕阳娇艳,晚云瑰丽,“夕阳无限好”的图景,而全词表现的却是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夫死之后的无限伤感,开篇这两句是否与全词的意境不一致,为什么?

这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周围是一派美好和乐的景象,唯独作者一人孤独寂苦,独自伤感,更反衬出作者的愁苦。且作者面对如此美好的景色,却仍然难以抑制愁苦凄凉之情,也表现出作者愁苦之深。

(四)鉴赏下片

1、朗读下片,思考:词的下片着重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极力回忆了早年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她这么写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同当前的凄凉景象___________。在这些美好的回忆中,从词人的心态和她的行为,可以看出丧乱之前,社会生活是多么的繁华安定。但是这些繁华和快乐,早已成为幻梦,因而,作者的心路,又从忆昔,转为__________。

3、“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最后几句反应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几句话是写词人的____________描写。早年生活安定自在,无忧无虑,每到元宵,都要精心打扮,尽态极妍,和人家斗美,那时游赏的兴致多浓啊!可如今,年纪老大,憔悴丁零,又流落他乡,哪有赏灯游乐的兴趣呢?02后两句尤让人不堪,"不如"其实是情非得以而故作洒脱,更反衬出词人______________的心境。

(五)总结: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灯节的词。从作品所写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可以断定是靖康之变以后,词人流落江南时所写。但此词不是着意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欢乐,而是通过眼下的元宵和过去的元宵的不同情景的对比,来抒发深沉的盛衰之慨和身世之悲。(主旨)

词中通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首先是今昔对比,即现在的元宵和“中州盛日”的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这是贯穿全篇的。与此同时,又用他人与“我”作对比,乐与悲作对比。“中州盛日”的元宵乐,今年的元宵悲。在今年的元宵中,别人欢乐,“我”伤悲。在对比中含有反衬,这就把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慨这一主题思想更鲜明地突现了出来。全词充满了对往事的追念,对现实的感伤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三、课后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①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②,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 ①山枕:枕头。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②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一名斗百草。

1.请分析“黄昏疏雨湿秋千”中“湿”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者认为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有“无我之境的妙趣”,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

菩萨蛮①

     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注】 ①这首词写于作者晚年。

3.本词中“背窗雪落炉烟直”和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有同有异,试作比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看花难”的原因是“西风留旧寒”,这是作者不去看花的真正原因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姚日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