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发布时间:2016-9-10编辑:互联网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文中贯穿始终的悲情,了解本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2.体会语助词在表现作者的心理历程和情感的起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生的不幸往往成就文学的大幸,这是文学史上非常残酷的事实。唐贞元十九年,36岁的韩愈在京城惊闻噩耗,侄儿老成病死异乡,悲不能已。七日之后,方能痛定思痛,写下一篇祭文告慰十二郎之灵。

二、梳理概括

以四字短语的形式梳理概括各段内容(首尾段除外),检查学生预习学案完成情况。

三、研读悟情

1.读2、3、4段,字里行间流露出韩愈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

悲 悔

如: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2.这种悲情还能在后文哪些地方体会到?快速读一读,找一找。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无一事不悲,无一字不悲。

四、赏读品情

确定本文中情感抒发的高潮部分:第五段   第十一段

1.赏读第五段

赏读要点:语助词的使用,强化了情感,表现出作者的心理历程和情感的起伏:由不愿相信到不得不信,何其痛也。 

诚如费衮在《梁溪漫志》中所云,《祭十二郎文》中语助词“反复出没,如怒涛惊湍,变化不测,非妙于文章者,安能及此?”     

2.赏读第十一段 

赏读要点:本段多用骈句、排句,铺陈恣肆,有如江河之急下,有如天雨之倾盘。情感上韩愈由怨天转为责己。

四 课堂小结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祭十二郎文》之所以流传千古而不衰,永远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都源于一个 “情” 字。诚如《古文观止》所言,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王丽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