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把金针度与己--与同学谈复习、练习与考试

发布时间:2017-10-19编辑:互联网

  巧将金针度与己

  --谈谈语文复习、练习与考试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开办一个小型讲座,题目就是《巧将金针度与己--谈谈语文复习、练习与考试》。我们学习,效果如何?这需要检测,因此,考试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接受考试检测,我们就要复习、练习。怎样复习、练习才有效,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是我们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下面分三个方面谈谈这些问题。

一、复习不只是单纯地重温、巩固知识,我们还要通过复习,整合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形成知识链条,并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链条,让自己成为一个学识丰富的人。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但如何积累?这就很有讲究。这就好比建房子,要准备各种材料,木材,钢筋水泥,石头砖块,都要去买。这买材料就好比积累知识。材料买回来了,你不能把他们乱七八糟地堆放在一起,必须分门别类堆放,还要堆放整齐,这样不仅节省存放空间,而且提取使用起来也很方便。我们的复习,就好比清点买回来的材料,不光清点,还要分门别类,一一整理整齐,形成我们的有条理的知识系统。比如基础知识的语音复习,这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知识,它也是有分类的。作为考试,并不是所有字音都会考,主要考的是这样三类:一是多音字,如和平的和,应和的和,打牌和了的和。一个字三种读音,表达三种意义。这样的字一定会考;二是字音字形易混淆而读错的字,比如酗酒的酗,有些人就错读为凶酒,有很深的造诣,造诣就不能读成造旨。再如干涸,不能读成干固,关隘,不能读成关益,等等。形近容易读错的字,如病入膏肓,肓字与盲目的盲相近,卷与券相近,就不能搞混。这样的字也会有一定量的考查。第三就是一些特殊的注音,如规矩的矩,排场的场,宽绰的绰,掺和的和,饥荒的荒,都读轻声。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就应当分门别类地加以关注,不断地掌握和积累这样的读音知识,加长我们的语音知识链。有条理地进入我们的知识库存里去。

再举一个较为复杂的知识,那就是诗歌鉴赏。这是我们复习中的一个难点。诗歌鉴赏,鉴赏什么呢?我们把学过的知识整理一下,发现诗歌鉴赏有如下知识点,思想感情,即主旨鉴赏;形象鉴赏,字词鉴赏,句意鉴赏,结构(构思)鉴赏,写法鉴赏。这些知识点里,主旨鉴赏处于核心位置。其他所有鉴赏点都与主旨有关,或者说为表达主旨服务。形象鉴赏又可分为景物形象(即画面图景),人物形象,物品形象。最为复杂的是写法鉴赏。它包括三个层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分为五种,哪五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表现手法其实就是表达方式的具体化。如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就是表现手法,而描写不就是表达方式吗?把这种表达方式具体表现出来,就成了表现手法。再比如,借景抒情,托物抒怀,这都是表现手法,而抒情抒怀不就是一种表达方式吗?表现手法很丰富,我们可以分门别类去整理,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如描写,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我们再分直接正面描写,间接多面描写。直接正面描写有人物的外貌神情、举止行为,语言、心理等,间接多面就有正面衬托,侧面描写,反面对比、反衬,环境烘托,比喻象征等。景物描写有远景近景,高低仰俯,声音色彩,渲染特写,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等。这些知识我们都学习过或接触过,但没有整理过,没有加进我们的知识链条,更没有进入我们自己的知识仓库,一旦练习或考试,涉及到需要使用这些知识时,我们大脑是一片空白,记不起来有什么写法。如果我们经过了整理,有条理的将这些知识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需要时我们就可以随时调用,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复习时的知识整理,形成链条,构建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仓库,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练习不只是完成练习题任务,我们还要通过练习,找到切用的方法,总结解题的规律,能够举一反三,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从而形成超强的学习能力。

下面我们依照刚提到的几点,分层做些解说,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1、通过练习,找到切用的方法,使回答问题思路清晰,准确完整。

比如有这么一道诗歌鉴赏题:“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这是一道6分题。如果没有认真思考方法,只是这样去答:

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

这样答只能给你1分。若判分老师肯发善心照顾,最多也只能给你2分。为什么?回答没动脑子,按套套去答,似乎对了,实际等于什么也没回答。作为诗歌鉴赏,你得把这样写法的妙处具体地讲出来,让人从中受到启发或感染。不然,怎么叫鉴赏呢?

这道题的回答,要遵循以下思路:

①首先当然要说出这里用了什么写法。指出它是比喻,这一点大家都不会有问题。

②接下来的思考是,比喻有三要素,喻体、本体、比喻词。这个知识大家都有。我们要运用这些知识来看看诗句里是怎样比喻的。诗句中是用春色来比喻相思。答题时这一点必须答出来。前一步说诗句运用了比喻,这里就要结合诗句内容,具体说它是怎样比喻的。

③知道了是怎样比喻的,还要进一步了解喻体有何特点。诗句之所以选用春色来比喻相思,肯定是春色的特点与相思有某些相通之处。相思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诗人要通过春色的比喻,使我们能具体真切地感受到他的相思之情。这就是诗人使用这个比喻的原因。这一步就是要分析使用比喻的原因,找出喻体与本体的相通处,从而体味其比喻运用之妙。这样,我们就要把春色的特点找出来,以便真切地感知理解诗人的相思之情。春色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思考想象一下,春色是美丽的,温暖的,深浓的,无边的,春水东流,又是绵绵不断的。春色的特点找出来了,对友人别后相思的美好温暖、深情绵长,也就显示出来了。我们答题时,不能只是笼统地说一句生动形象的套话,而要结合诗句中喻体的特点,说出其生动形象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脱离诗句的内容说套话,与诗句没有关系,等于没有说。所以这一步思考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我们具体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比喻手法运用的妙处。这才算是鉴赏了。

④探讨了比喻之妙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诗人为何要这样来比喻?我们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什么呢?这一步是从比喻的目的、主旨角度思考的。从“江南江北送君归”中,我们读出了诗人要将自己深情的相思化作美好的春色,一路来陪伴友人,一直送他平安归家。诗人以此来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深情的牵挂,温暖的关怀,友情的久长。这友情该是多么的深厚美好,该是何等的感动人心!

⑤思考到比喻运用的目的、主旨这一层,写法鉴赏可以说算是完成了。但诗歌写出来是要给人看的。它给读者什么样的感觉,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样,我们还可以从读者的角度给以评价,显示其艺术效果。其艺术效果如何?读者自可给出意见。诗人以春色喻相思,设喻巧妙,把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言状的无形相思之情化为明媚美好的春色,形象具体,生动可感。突出了友情的美好深浓,无边绵长,仿佛遍布大江南北,充塞于天地之间。可谓想象奇妙,余音袅袅。

我们把上述思考归纳起来,分五步回答,答题方法、内容和步骤就是: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修辞,以春色比喻相思,春色是美好、温暖、深浓、绵长的,突出了对友人别后相思的美好温暖、深情绵长,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深情的牵挂,温暖的关怀,友情的久长。诗人以春色喻相思,设喻巧妙,把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言状的无形相思之情化为明媚美好的春色,形象具体,生动可感。可谓想象奇妙,余音袅袅。

上述五步,也是知识,是关于答题方法、思路的知识。也就是要学会怎样去思考。这个步骤,不是胡乱拼凑的,而是前后相互联系,有条理地推衍出来的。这个知识书上没有,我们要把他们找出来。大家学过一篇小说《差别》,讲的是两位同龄的年轻人受雇于同一家店铺,拿同样的薪水。可是后来一个叫阿诺德的小伙子则快速上升,青云直上。而另一个叫布鲁诺的则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便到到老板那儿抱怨。老板就吩咐他上街去看看今早集市上有什么卖的。他上街去看了一下,回来报告说,有土豆卖。老板又吩咐他去看看有多少,他照办了,回来说有共40袋。老板再次吩咐他去问价钱是多少,他再次忠实地照办,到集市上问来了价钱。这样,他上街跑了三趟。接下来,老板让他坐下,看另外阿诺德如何办事。老板吩咐了同样的事,结果,阿诺德不仅知道有什么卖,把数量和价格都弄清楚了,还带来了样品,另外还给老板提供了西红柿方面的信息,并把卖西红柿的人也带来了。老板对布鲁诺的说,你看见了吧,阿诺德为何待遇不断提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板吩咐我们办事,我们得动脑筋,细密周至地思考,老板说一,我们应当顺着思路想到二三乃至更多。不能说一下你就动一下,没有自己的思考,缺乏主动性。就像我们刚才讲的答题例子,就是没动脑筋,答题过于简单,自然效果差,得分低。经过周密的思考,我们的答题就会全面完整了。这个答题的方法思路,就是要通过做练习把它找出来,加以归纳总结,并运用到类似的答题中去,这样就可以举一反三,路路畅通,就用不着苦思冥想,还无从下手了。

2、通过练习,总结答题规律,以便于举一反三

下面我们把刚才归纳的这个方法步骤运用到新的练习中试试看。

说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诗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答:用了超比写法(夸张性比喻)。先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比喻友情之深,后用“不及”形容友人之情超过千尺之深的桃花潭水。桃花之比,形容友人之情的美好,潭水之比,形容友情的纯洁,千尺之比,形容友情之深厚。而友人送我之情,超过了这美好、纯洁与深厚的程度,简直是无可比拟。友人之情,该是何等的令人感动。通过这夸张性的超比手法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美好、纯洁与深厚情谊的无比感念之情。这里夸张性比喻的运用,新颖独特,韵味悠长,令人称叹不已。

3、通过练习,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增强应变能力

现在,我们把已经掌握的方法步骤变通使用,看看如何?

如何理解“空山新雨后”中的“空”字的意义和作用?

答:这个“空”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指境界空灵,寂静,安宁。第二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的就是一幅寂静空灵的幽美画面;第三联写人的活动,“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以动衬静,动静有致。结尾“春芳歇”(花谢无踪)也有空的意味,但诗人还是喜欢它。“空”字是《山居秋暝》一诗的诗眼。山居的幽静实际上也是心灵的宁静,诗人隐居田园,超然物外,心无尘埃。全诗描绘的就是寂静空灵的幽美山居图景,表达了诗人喜爱田园生活,厌恶官场污浊的思想感情。

这个练习,虽然是对字词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但在答题方法步骤上,可以参照写法赏析的思路。懂得这样变通使用,说明你已经掌握了解答这类题目的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你可以把它运用到小说散文的欣赏上去,类似的题目也可以这样去思考解答,这样融会贯通,你的知识就是活知识,而不是死板的框框条条。你就变得聪明起来,你的能力就变得超强起来。有了这超强的能力,考试你还怕什么呢?所以,练习时的思考、方法的寻找,规律的掌握,以及对方法、规律的灵活运用,是多么重要啊!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讲到这儿。下面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我们通过互动,共同来解决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提升我们的能力,使我们的辅导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阮祥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