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黛玉之死(解读红楼梦)

发布时间:2017-12-23编辑:互联网

邯郸夏

  欲辨黛玉之死,须先理清八十回后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

  按原著108回分六大段之说,第五大段即第73-90回写的是大观园的毁灭。而黛玉之死,无疑是标志性事件。这就是说,黛玉之死必须在90回之前完成。

  书至第八十回末,已进腊月。可以想见,第八十一回将是书中所写的第三个元宵节。节后,香菱病夭。至此,第五段上半段完成。下半段必将围绕着正册之首的黛玉展开。第七十九回黛玉在现存原著中最后一次出场已有先兆。

  第八十二回,元宵一过,王夫人就会让宝玉搬出大观园。当然,我不认为王夫人此举是想拆散宝黛。第七十七回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不再赘述。搬出大观园也就意味着宝玉成年,他的婚事很快要被提上日程。事情的发展一如薛姨妈意料的,“若要外头说去,断不中意”。 二玉心事,阖府皆已看破。最终,还是薛姨妈捅破这层窗户纸,出面为宝黛保媒,定下亲事。这也就是《葬花吟》所说的“三月香巢已垒成”。

  我想宝黛的婚期应该都是议定了的。定亲之后,黛玉又正式认了薛姨妈为娘。她将是以薛家养女而非贾府外甥女的名义嫁进贾府。至此,宝黛似乎终于修成正果。然天意难违造化弄人,贾府突遭变故,宝玉被迫离家。至于宝玉离家的原因,可能是因犬戎叛乱,也有可能是为避祸,但后回宝黛分离是肯定的。“赶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此一分离,便成永诀。

  按书中多次暗示,宝玉离家当是在秋天。《枉凝眉》“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说的正是宝黛别后情景。只不过,前句说的宝玉,后句说的是黛玉。宝玉离家之后音讯全无,生死未卜,黛玉日夜牵挂。再加上府内赵姨娘诬陷宝黛不才,也有可能是在黛玉药中做了手脚,黛玉病情加重。次年春末夏初,黛玉终至泪尽,这也就是“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宝玉回来,是离家一年后的秋天,“落叶萧萧寒烟漠漠”,黛玉已死去数月了。此时大观园已彻底荒废,绛芸轩潇湘馆都已是“蛛丝儿结满雕梁”,所以才有宝玉对景悼颦儿,叹“冷月葬花魂”。木石前盟彻底破灭之后,金玉姻缘才被正式提起,这也是“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疴续红丝”的本意。 

  黛玉之死,实与贾府择媳无关,“钗黛争婚”更是子虚乌有。贾府外有朝廷权斗,内有继承权之争,宝黛爱情悲剧是跟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的,绝不是挺钗派害死林黛玉这么简单。如果没有钗派作梗,宝黛就能成就一段好夫妻吗?开篇作者已经为宝黛之情定下了基调,就是还泪。套用阶段斗争的说法,是万恶的吃人的封建社会害死了林黛玉,但作者不能直说,这才杜撰出还泪之说,把这一切归为天意,非人力所能改变者。

  从感情上来讲,作者也不会把王夫人元春写成拆散宝黛的元凶。看前八十回,作者的倾向性是很明显的。对荣府二房嫡派,基本是完全肯定的态度,而对宁府,荣府大房及二房庶派,则多有微词。荣府内部来说,首要的矛盾是宝玉和贾环的爵位之争,也就是二房嫡派和大房及二房庶派的矛盾,而不是钗黛争婚或者王夫人向老太太夺权。读红楼,还是要跳出宝黛爱情悲剧的窠臼,把眼光放开阔一些。

  我倒是觉得,钗黛皆非宝玉婚姻的首选,毕竟血缘关系太近。事实上,至少在紫鹃试玉之前,贾母没有流露出一点要把黛玉配宝玉的意思,也更谈不上王夫人弃黛取钗。宝玉婚姻选择的余地很大,并非只有钗黛两个。宝黛之事之所以被提出来,是因为众人都看到了二人已棒打不散。而弃黛取钗又意欲为何呢?这分明是要取宝玉颦儿两个的性命。宝玉的婚姻,最大的决定权还是在宝玉手里,除林黛玉之外无他。在这个问题上,贾母贾政王夫人的态度是一致的,就是一切都要为宝玉好。所以八十回后,宝黛订婚没有悬念。然书中人批书人看书人皆信定的千妥万当的一段好姻缘,最终还是成为泡影,这才是最令人扼腕的悲剧。

  曾经跟前任版主沈默讨论过宝玉离家之后红楼故事的叙述问题,都认为视角还是应该停留在贾府,而不是随宝玉写到贾府之外。石头才是红楼故事的讲述者,如果石头随宝玉去了,那府内的故事如何讲述?所以只能是让宝玉消失一段时间。那会不会是宝玉离家时把玉留给了林黛玉?我看极有可能。红楼有五玉,凤姐曾说,“跟得了玉的益似的”,脂批提示后回有甄宝玉送玉的情节。那妙玉和红玉,会不会后回也跟通灵玉发生某种关联呢?只有靠我们去想象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