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是舞台的艺术,剧本是舞台表演的依据,阅读、欣赏优秀的剧本是一种美好的文学熏陶和享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戏剧作品的阅读与鉴赏的要求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就是进行对戏剧的鉴赏学习。如果想通过一个学习单元中仅有的三篇课文来达到这一目标中对戏剧鉴赏的要求,无疑是有难度的。通常传统的教学使得绝大多数高中学生对于戏剧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最多只有一些模糊的概念化的认识,很难达到“鉴赏”的高度。本文将以《雷雨(节选)》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戏剧的趣味性教学,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戏剧的魅力。
一、教学重点的确立
在《雷雨(节选)》一课的教学中,我立足于课标的要求,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着眼,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通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及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解读人物形象。
众所周知,戏剧的矛盾冲突是戏剧艺术的主要特征,而戏剧冲突主要包括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冲突及人物内心的冲突等不同的种类。从课文本身来看,本课节选自《雷雨》的第二幕,是情节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其丰富的矛盾冲突,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从而解读出其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考虑到了整个单元的教学。《雷雨(节选)》一课出现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的第一单元,这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所选课文分别为《窦娥冤》《雷雨(节选)》和《哈姆莱特(节选)》。《窦娥冤》体现了关汉卿“本色当行”的语言艺术,比较适宜作为体味戏剧语言个性化特点的范本。而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及戏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在《雷雨(节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此作为切入点来把握人物的形象无疑是一个比较恰当的角度。
将“通过矛盾冲突及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解读人物形象”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直接从戏剧矛盾冲突的角度切入对课文的赏析,并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体会到戏剧语言独有的魅力,这样就充分体现出了戏剧的基本特征,对于提高学生在戏剧方面的审美鉴赏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奠基和引导。
二、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这个单元之前,绝大部分学生很少接触戏剧作品。学生对戏剧的学习几乎是“零起点”;而《雷雨》的情节、所表现的时代、人物的情感等又都与学生的生活较为疏离,这些都让学生在面对这篇课文时很难打起精神来。在正式展开对课文的分析之前,首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准备,然后再对戏剧的一般知识及《雷雨》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情节的前后关联等进行必要的介绍和补充,让学生有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除此而外,还要注意以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颇费了一番心思。
其一,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在《雷雨》这一课上,我特意设置了暴风雷雨来临时的画面,再配上雷雨轰轰隆隆的声音,很好地创设了逼真的雷雨情境,渲染了气氛,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给提起来了。
其二,课堂表演。
在课文的节选部分,人物的形象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和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出来的,而表演就能恰如其分地使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得以呈现,学生如果能够通过认真的参与或者观看表演,就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解读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从而加深认识。因此,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激烈冲突,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堂表演活动,让学生将节选部分最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搬上舞台。这样的设计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表演以及观看表演,逐渐体会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明白了何为戏剧冲突。而这有赖于戏剧语言富于动作性和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学生就立刻能够明白。而表演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学生之间也不断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其三,模拟记者招待会。
模拟记者招待会,让学生化身为记者分别对《雷雨》角色(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的扮演者和学生观众进行相应的采访,带领学生进入到把握人物形象的环节中。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采访表演者,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加深对《雷雨》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握,更能让学生从中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一举多得!
学生通过绘声绘色表演以及在采访中与同学交流,这使得他们颇有兴趣,表演也极为投入,同学之间的采访回答大都非常中肯,来自同学的意见他们似乎也更乐于接受。有些同学在别人的表演中受到了启发,主动地一遍遍修改自己所写的心理活动;有些同学朗诵到一半就戛然而止,作恍然大悟状--他通过这样表演意识到了自己所写语段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个表演、采访的过程,就是对人物的形象的分析、挖掘、理解的过程。
其四,改编剧本结局
这节课,我让学生在熟悉、了解全剧情节的基础上,对原版《雷雨》的大悲剧结局进行讨论,看看自己是否喜欢原故事的结局,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心目中《雷雨》的结局给写出来。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下,独立思考、大胆创新,自由练笔、提高写作能力,从而走近“戏剧”这个原本不太熟悉的体裁,并对其独特的魅力有所体味。最终也实现了使学生“手动、口动、心动”的语文课堂要求。
戏剧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学体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因为戏剧作品教学的难以把握,就忽视甚至无视它的存在。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多作尝试,把戏剧教学形象化,生动化,使戏剧教学充满趣味性。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落实课标的要求,更是为了给学生的阅读鉴赏拓开一番新天地。
李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