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现代文复习第20讲:线索 (九年级)

发布时间:2016-9-2编辑:互联网

 

【考点概说】

线索是记叙文中组织和串连材料的纽带,有多线有单线,有明线有暗线,要明确线索的特点,理清线索的种类,分析线索的作用,了解线索与顺序及结构的关联,顺藤摸瓜,依线触珠,进而把握全文。

【解读语录】

1.理清线索种类。

记叙文所写的一切材料,都必须有一条线索贯穿,根据文章记叙的内容不同,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1)以“物”为线索,如《猫》中的“猫”;(2)以“事”为线索,如《社戏》中的“看戏”;(3)以“人”线索,如《台阶》中的“父亲”;(4)以“时间”为线索,如《走一步,再走一步》;(5)以“感情”为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6)以“特征”为线索,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的“罗布泊”;(7)以地点为线索,如文言文《三峡》;(8)以“景物的变化”为线索,如《春》;(9)以“行迹”为线索,如《散步》。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几种情况:(1)明线与暗线交织发展,如《藤野先生》中,就有一明(回忆藤野)一暗(爱国)两条线索贯穿全文;(2)多线并行发展,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有爸爸爱花、我的成长、毕业典礼等线索,当然有主有次。弄清了线索的这些种类及运用情况,对于我们的阅读应试是极有好处的。

    2.明确线索特点。

    线索的特点具有这样“三性”:一是连贯性。就是线索在文中的运用,要上下连接,前后贯通,不脱节,不跳跃,形成很严密的联系,例如《枣核》中的“枣核’’之物,在文中处处都有显示,既由它引起人事,又由它串起全文。二是始终性。就是线头在开端,线尾在末段,自始至终,连起全文,一贯到底,也就是说,线索的运用在开头结尾都要有体现,不能有始无终,也不能有终无始,例如《背影》以怀念父亲为线索,开头首句是“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末句是:“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中间各段也多次提到对父亲的申请,这样的线索运用就是十分明显了。三是变化性。线索并非就是一条直线,而是变化的,灵活的,甚至还有曲折.可以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感情变化”为线索,其过程是:不大佩服一空前的敬意--敬意消失--震悚--新的敬意”。明确线索的这些特点,有助于阅读试题的快速解答。

    3.分析线索作用。

线索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主题的作用,可以使之更充实更集中,因为主题是通过材料来体现的,材料又是由线索串连起来的,如果没有线索,材料就是一盘散沙,也就无所谓主题了。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如果没有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与敬意”这条线索贯穿,那些阿长的琐碎的生活片断就无法连接起来了,主题也就暗淡多了。二是对人物的作用,可以使之更丰满更突出,因为人物形象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而事例也要由线素来串连,如果没有线索将事例连贯起来,人物的特点是难以鲜明的。例如《孔乙己》中如果没有线索人物“我”的见证和贯穿,孔乙己的各方面事情是难以拿到一起来,孔乙己的形象还这样突出吗?三是对结构的作用,可以使之更缜密更严谨,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就可以使文章形成整体,例如《白杨礼赞》一文,如果没有“赞美”这条抒情线索作用,文章的结构也就可想而知了。四是对顺序的作用,可以使之更明朗更清晰,有的记叙文,线索与顺序常常是吻合一致的,有的还会合体,以时间和事情为线索的文章多属于这种情况,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就是以以爸爸爱花为主线,以毕业典礼为副线,二者齐头并进,同步发展,互相作用,形成文脉,产生了很好的行文效果。可见,线索在文中产生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掌握了这种知识的运用规律,就会给阅读应试准确答题,带来极大的便利。

【真题再现】

一、2013重庆

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包利民)

①越是寒冷的天气,雪花落得越勤。其实,一生最寒冷的际遇中,总会凝结出一些直入人心的美好。冬季并不能将一切冻结,比如那些流淌的风,料峭的树,比如那些些充满希望的心,都会在冰封雪地中生机盎然。

②喜欢飘雪的日子,喜欢走进那一片苍茫的洒落中,身前身后都是舞动的精灵。女儿学校的门前,有一个卖冰糖葫芦的中年女人,在她的三轮车上,一根横着的圆木靶上,插满了红红的冰糖葫芦。她穿着一件绿色的旧军大衣,头上裹一条蓝色的头巾,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孩子们都愿意买她的冰糖葫芦,我问女儿为什么,她说喜欢阿姨的笑。

③后来知道这个中年女子身世很是坎坷,不说她那些种种艰难的经历,只是在如此寒冷的风中雪里,她的脸上能露出那么灿烂的笑,就足以让人心生钦敬。

④有一个雪天,路滑,放学时间,车流如织,还是有许多学生在路上横跑。那中年女人冲过去,抱起一个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自己却被车蹭了一下,倒在地上。幸好车开得很慢,女人并没有受伤,她从地上爬起,掸掉身上的雪,笑着告诉那个孩子以后过马路要小心。

⑤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⑥记起几年前的一个雪夜,我们的车抛锚在一段土路上,车上的几个人冻得直哆嗦。透过茫茫夜色,我们依稀看见前方有隐约的灯光。走了近二十分钟,我们的双脚已冻得麻木,雪花纷纷扑打在没有知觉的脸上。那是一个小小的村子,我们犹豫着敲开了村头一户亮灯人家的门,说明了情况,那个憨厚的年轻人立刻跑出了门,而老大爷和老大娘开始抱柴禾烧火。我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暖了一会儿,就见年轻人已带了七八个小伙子回来。于是我们坐着一辆农用拖拉机到了土路上,大伙儿帮着用绳索把车拴在拖拉机上,就这样把车拖到了村里。

⑦至今还记得那个雪夜,坐在滚热的炕头上,望着外面朦胧的飞雪,觉得充满了温暖的情趣。特别是那些乡亲们的笑脸,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⑧越是严寒的时候,越能体会到温暖的可贵。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⑨去年冬末,和几个朋友去山上赏雪,在一个山谷里,便看到了震惊的一幕。只见高高的悬崖顶上,已堆积了很厚的雪,如墙耸立。忽然,那雪便轰然而下,一时间如瀑布纵贯,惊天动地。约一分钟后,积雪倾尽,我们却依然沉浸在那一泻的气势里。是的,所有雪花的积累,竟会爆发出如此的辉煌,蕴含着如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一种沉重,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希望。面对飞雪的瀑布,心中似也燃起熊熊的火焰,激情满怀。

⑩常听有人说,万千的雪花构成了冬季的寒,那是因为没有真正走进雪花。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6期,有删改)

13.联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在“一片雪花”中走进了哪些“温暖”?(4分)

                                                                           

14.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

                                                                           

(2)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15.第段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16.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5分)

                                                                           

17.文末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袁长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