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⒉学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
⒊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
2. 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 导入新课(1分钟)
展示“虞山派微雕”创始人王毅的核舟微雕作品,同学们,古代人民在没有现代技术的时代是如何雕刻而成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领略我国古代微雕技艺的伟大成就吧。
(二) 出示目标(1分钟)
⒈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⒉学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
⒊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背景链接:大苏泛赤壁
苏轼在政治上失意的日子里,常常游览山水,写作诗歌,抒发他的心情。有一次,他打听到长江边有个名胜古迹叫做赤壁,就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里,约了几个朋友,乘着小船到赤壁去游览。在那里,他想起三国时期曹操和周瑜大战的情景,触景生情,十分感慨。回来以后,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赤壁赋》。
过渡语:同学们,让我们正确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点的字词,打好学习的基础,然后根据自学指导,完成自学任务。
二、先学(13分钟)
(一)自学指导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简单了解文学常识,标出你认为需要重点识记的字词,圈出你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读完课文后查字典,或借助工具书在课本上注音或解释。
2.朗读课文,分清段落层次,疏通文意。
(二)自学检测
要求:在学案上完成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不能乱涂乱画,一对一检查并用红笔纠错。
1.了解常识
本文节选自 代 编辑的《 》。出自这本书的课文我们在初一还学过 。《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代人。
2.读课文,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罔( ) 器皿( ) 贻( ) 八分有( )奇( ) 箬篷 ( ) 石青糁( )之 中峨( )冠( )而多髯( )者 衣褶( ) 矫( )首昂视 诎( )右臂支船 椎( )髻( ) 壬( )戌 篆( )章
3.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
尝试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其人视端容寂。 (4)舟尾横卧一楫。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6)技亦灵怪矣哉!
(三)我的疑惑: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刚才的学习中你有什么疑惑,提出来请大家帮助解决: 。
三、后教(20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理解文意了,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根据学案提示,再次速读课文,10分钟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1.本文一共有六段文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第一段和第六段跟其余各段文字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能看出文章采用怎样的结构安排?试标明层次。
点拨:第一段和第六段是对课文的概括总结,是总说,而其余各段是对船体各部分的具体说明,是分说,因此,全文结构“总分总”。第一部分是第一段,第二部分为二至五段,第六段为第三部分。
2.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请同学们看看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点拨:同学们可以从文中找一找体现说明顺序的词语。如:船头、舟尾等。可以看出,本文采用了空间说明顺序)
3.在《口技》一文中,我们知道全文内容都是围绕着“善”这个文眼展开的,在本文中也有这样一个文眼,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并依据课文说一下是怎样来体现这个文眼的?从文中找相关语句作答。
(点拨:此处讨论“奇巧”“灵怪”)
四、当堂训练(10分钟)
请迅速完成下列题目,一对一检查后迅速用红笔纠错。
1.《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
2.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1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要说明雕刻家有很高的技艺。
3.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
4.文中能概括王叔远高超技艺的一个词语是:
【板书设计】
核舟记
魏学洢
总 概说核舟之奇巧,引出由来
船体
分 船头 技艺高超(精湛)
船尾
船背
总 总括核舟,发出赞叹
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