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感

发布时间:2016-5-26编辑:互联网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感

游伟桦

前阵子在准备职称考试的过程中,终于较认真地看了一遍《课标》,这才醒悟以前逾十年的教学路,我是全然没有自己明确的方向,只是凭着感觉,跟着众人在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虽然一直以来我致力于“教什么?怎么教?”但却疏于思考“为什么教这些?为什么这样教?”确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啊!

《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当中提到,“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按照我的理解,这五个方面应该都是比较重要的,且应都有相应的课时安排。然而在我的教学当中,却不尽然。

首先,《课标》在关于写字的评价建议当中提到,“第四学段(7~9年级)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书写是语文基础中的基础,尽管我明白一手好字是学生随身携带的一张精美的名片,学校领导也很重视学生书写水平的整体提高。但我自己写的字也仅算得上清楚,无从指导学生书写!况且有个别学生在书法上已有一定的造诣,我又如何去指导他们呢?当然,“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倒也不太介怀。我不曾指导学生书写,更没有专门的写字指导课。只是在每周末布置一项“字帖”的作业,要求学生自行练字,每周交一张自己写得比较满意的“作品”,我从中挑出写得好的和用心写的两组,挂在墙上展示出来并给学生加赞。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些同学,字贴可以写得不错,可平时的作业却如蚯蚓行道,令你啼笑皆非。如果学校有专门的书法老师能对学生进行书写技巧方面的指导,那该多好!

其次,《课标》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当中提到,“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阅读是写作学习之根,只有阅读这一根系发达,汲取到丰富的水分和养料,习作之花才能绽放美丽。可是我没有专门的名著阅读课,也没有在课堂上补充过课外读物。我的阅读教学是纯课本的,课文篇篇教、课课上,大约占教学时间的70%,真可谓重中之重了。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我仅在周末布置一项“读书笔记”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外自行阅读名著或其它读物(有时也推荐一些作品),每周写两篇读书体会,可以是摘抄、感悟、赏析、片断仿写等方面的内容。这项作业每两周检查一次,完成得好的照样展示、给赞。只是我同样发现了一些问题,大部分同学只能做到前两方面(摘抄与感悟),而有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甚至将“读书笔记”做成了“抄写本”。于是,本学期我才开始学丽鸿老师,在3班创办了图书角,并向学生承诺每月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虽然现在阅读的效果还没有较明显地体现出来,但我知道学生还是很喜欢的。不过在书的来源和选择,还有图书角的流通上也有几个较繁杂的问题。如果学校有座图书馆那该多好!

再次,《课标》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实施建议当中提到,“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那是何等的畅快淋漓!然而很大一部分的学生“谈写色变”,他们无话可说,无“技”可施。偏偏写作教学又是我的软肋,尽管我苦苦地寻找作文教学的突破口,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能形成较好的写作教学的模式。我很少上写作指导课(一般情况下是考前上一次,一学期大约4次),我的作文指导课充其量算是理论说教课。我没有写作修改指导课,我的作文评讲课抑或可以说成范文展示课。我做得比较多的是“课堂习作小练笔”,大约每周一练,同样择优展示、给赞。只是有的同学片断可以写得很好,成文就乏善可陈了。本学期初我偶然接触到李镇西老师作文评讲课的板块式教学,并在3班尝试了两次,虽有起色,但也是只学皮毛难得精髓。如果我能听他本人上课那该多好,只是他远在成都呢!

然后,《课标》在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建议当中提到,“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重视在课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我口说我心,好的口才,无疑是学生的免费宣传片。以前,我也曾举行过口语交际活动,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项目并没有最终坚持下来。主要是活动没能选好贴近学生的话题,形式也较为单一,再加上有一部分的同学一向较为被动,人人参与的活动最终总是几个同学的专场表演,活动经常是中途搁浅了。现在我的口语际变为了课前几分种热场,有时候还轮为考卷里的纸上谈兵。且熟悉我的人就知道,私底下我的表达经常让人不知所云。如果我能有机会参加相关的培训那该多好。

最后,《课标》在前言部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中提到,“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只是我也是在上学期才开始了相关的探索,还很不成熟。

鲁迅说“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想来这话确实不假。古人尚能为五斗米折腰,我又何怨为了我可敬的伯乐、为了我可爱的千里马、为了我可及的教学工作而上下求索。这当中纵然有“众里寻她千百度”的迷茫与焦急,但更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快乐与满足。况且,在前行的道路上,我已找到了同志,我们结伴而行并不孤独!

 

伟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