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第一部分:预习案
一、热身训练
1、选自____ ,该书是__ (朝代) 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 ,记载了从_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是我国古代 。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______ ”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_____ ”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 ”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____”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 ;文末的 “____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
5、关于四书五经:四书: 五经:
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 ) 涉猎( ) 孰( ) 遂( )
三、 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使就学 7、卿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四、翻译下列句子。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五、自主探究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用原文回答)
4.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5.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6..概括情节: 7.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部分: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抢答题,团结就是力量,看看哪个小组力量最强大)
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用原文中的话回答)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3.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吕蒙推辞的原因是什么? 5.你知道那个成语出自于这个故事吗?写出来,解释一下。6.文中那句话表明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二、【精讲点拨】(动动脑,快速回答)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三个人物性格是怎样的? 2.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3、“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5、“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 么?
7、体验反思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
第三部分: 检测案
一、阅读《孙权劝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 ②涉猎: ③才略: ④大兄: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C.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
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另写的一段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___ 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 。而《孙权劝学》则以_____ 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6.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_____________
7.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请再写一个古今义现象的词语。
“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___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8.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答:(2)卿言多务,孰若孤答: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10.谈谈《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袁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