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一)

发布时间:2017-10-26编辑:互联网

 取材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注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 下册第三单元15课《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人物语言,揣摩人物性格

重点难点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3、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手段

本文是故事性的文言文,以读促理解,抓“朗读”来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 3 分钟)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 

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 

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 

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走近司马光(小组交流课前预习资料)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二、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约8 分钟)

1范读课文,请听清字音,明确停顿,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点名读,大家评价。

3研讨:怎样读出语气?

因为这篇文章是写人叙事的文章,要读出语气,就要从读言上下功夫,我们看看孙权的语言,我们结合孙权的身份。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引领学生想象孙权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心里因如何读?

坚决、严肃、充满期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反问语气表达孙权怎样的心态?

                     责备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表现了什么心态,如何读? 

语重心长,现身说法

4学生再次齐读,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三 、整体感悟 概括课文内容(约 4 分钟)

齐读后讨论

明确:吕蒙接受孙权规劝,读书后迅速长进

四、 疏通文意(约15  分钟)

1四人小组讨论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小组内讨论

2要求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字词句在班内交流

3 学生质疑答疑教师根据讨论随时板书

初 :起初、开始。   谓:告诉。  岂:难道。   邪:通“耶”,可译为“吗”,

表反问。   掌: 掌管、处理 。 但 :只。 耳:表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若:  哪一个比┈更┈。      遂:于是,就。  就:从事 、做。

4要求学生口头翻译全文,  一人一句。

五、 品味探究(约 8 分钟)

1 孙权如何以身说法全吕蒙学习的?

齐读孙权的三句话,巩固前面体会孙权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心里。

最后明确 : 孙权 (充满期望 谆谆告诫--责备---以身说法, 言辞肯切)

    一番劝言表现孙权什么特点?(对吕蒙的关心、爱护、善劝)

2吕蒙读书后发生怎样的变化? 通过谁所见所语来写的?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 

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敬重鲁肃却不乏调侃之意,“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3.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清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

吕蒙、鲁肃皆为同僚,对话 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表明两人关系亲近。

六、 巩固拓展(约 5分钟)

1  试背全文。

2  吕蒙的迅速成长对你有什么启示?

3  文中出现了两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找同学造句子。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学识尚浅。现在多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七、(四读)总结全文(约 2 分钟)

附:板书:

孙权    劝   吕蒙    赞     鲁肃

爱才        坦诚          爱才

关爱部下      豪爽          敬才

    善劝        知过能改        文人雅士

好学                    有礼

 

侯建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