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

发布时间:2016-3-26编辑:互联网

 一、小说叙述角度与人称  (一)关于视角  

  小说的视角就是小说中故事的“叙述者”的观察角度。 在具体的作品中,“叙述者”既不等同于作者,也不完全等同于小说中的人物。“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呈现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二)视角与人称的复杂关系 

  全知视角,通常采用"上帝俯瞰"的方式叙述故事。 

即叙述者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这时叙述者往往就是作者本人的化身,为了更清楚地向读者讲述故事,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会加入自己的评论及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如鲁迅的《阿Q正传》。 

现代小说的全知视角也有变通的形式,叙述者以超然的纯客观姿态叙述,对客观事件保留全知的权威,但不再加入自己的评论和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使故事蕴藉性、象征性增强,引发读者的思索,如海明威的《凶手》。 

人称: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 

好处:1,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2,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对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 坏处:作者过多干预和介入在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了距离,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有限视角,即“凡人目光”。 

即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这时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首先是第一人称方式,由小说中的人物“我”来讲故事,“我”可以是小说的主人公,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也可以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如《桥边的老人》。 

其次是第三人称方式,这种方式是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第一人称方式的融合与发展,小说中的“我”仅是故事的叙述者,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如鲁迅的《孔乙己》。     人称:常采用第一人称,有时用混合视角 

运用有限视角的好处: 

1,给人一种亲历的感觉,可增加真实性与亲切感, 

2,能使读者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去想象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以后的故事。 缺点: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桥边的老人》叙述角度分析 

  采用有限视角第一人称方式,“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对其他人物如老人的感受只能推测,这时叙述故事是一种局限,但对读者却是一种丰富,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充分发挥想像,挖掘每个人物的心理,玩味故事的内涵。 

  小说中的“我”带有冷静的旁观者色彩,更多的是在“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没有过多的主观感受与心理描写,只有对眼前事物的再现和直接转述式的对话,一切景物象征意义,一切情节的全部内涵全都蕴藏在客观的叙述中。可以说是海明威的语言风格与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叙事艺术。 

 

李大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