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兵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2016-1-28编辑:互联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欣赏作者设置的一个个悬念,并理解其对故事情节推动的作用。

2、让学生感受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八路军在重重困难面前所展示的风采。

教学重点 :文中的悬念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学生可能会觉得文中所写的几个骑兵打乱敌人作战部署的偶然性较大,在教学时要加以分析。   

预习导引:

1、  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① 加点字注音

     重(chóng)阳 汉奸(jiān) 陨(yǔn)落   左腮(sāi)

    没(mò)到    勒(lēi)3、这篇散文的构思有什么特点?(悬念迭起)

4、设置了哪些悬念?找到有关文字,有感情朗读后简略归纳于下

①、开篇设置悬念:骑兵班脱离转    脸颊(jiá)      骚(sāo)动

    掷(zhì)弹筒 老巢(cháo) 驻(zhù)兵

② 解释词语

隔断:切断。

轨道:星辰在太空运行的路线。

宿营:军队在行军或战斗以后住宿。

勒转:勒紧缰绳调转马头。

抽动:来回收缩。

骚乱:纷扰不安。

捣毁:砸坏、破坏器物。

老巢:老窝儿,根据地。

2、本文作者是谁?你知道他哪些情况?请写在下面:

3、熟读课文,思考本文所写人物和事件,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悬念迭起是本文构思的一个特点,找出本文设置的悬念来。

5、找出描写班长的文字,分析描写班长这一形象的描写方法。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则笑话:路边,有一个人仰着头,脸朝天。另一个人见了,想:天上一定有什么好看的东西,也抬头望天。过了一会儿,又来了几个人,也跟着昂首望天。又过了好一会儿,第一个人看见大家都眼朝天望,奇怪地问:“你们干嘛看天?天上什么也没有啊!”大家更奇怪:“啊,不是你先看天的吗?”第一个人莫名其妙地说:“我哪里是看天?我的鼻子流血,我在止血。” 

 好的文章像波浪有起有伏,这样才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作品 《铁骑兵》.

二、 作者是谁?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检查预习2)

    杨朔(1913-1969)现代作家,原名杨毓瑨,山东蓬莱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抗美援朝时期,写出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6年以后,杨朔主要从事外事工作,同时致力于散文的创作。重要作品有《雪浪花》、《樱花雨》、《荔枝蜜》、《海市》、《茶花赋》、《泰山极顶》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收在《杨朔散文选》里。

三、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理解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检查预习1)

2、课文写了什么人?写了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凭借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扫荡,而自己则平安转回了根据地。

起因:掉队--打游击

经过:夜渡河水--水深未能过去(第二日才知是黄河)--发现敌城--朝城中放了一排马轮(第二日才知此城是包头)

结果: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并找到了大队

四、合作探究活动一,体会构思特色。

读本文,你会觉得你的心被作者紧紧地抓住了,心情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时而担心,时而放心。这一切得力于作者的巧妙的构思,请思考:

3、这篇散文的构思有什么特点?(悬念迭起)

4、设置了哪些悬念?找到有关文字,有感情朗读后简略归纳于下

①、开篇设置悬念:骑兵班脱离大部队,环境险恶,他们将遇到哪些危险?能否找到大部队?

②、敌人秋季“扫荡”,骑兵又地势不熟,面临困难和危险?令人捏一把汗;

③、夜渡黄河不成,那该怎么办 ?这河是什么河?半夜爬上一个山头,望见一座城,这城是什么城?

     离开大队 ①天气恶劣 环境险恶 单独行动

              ②秋季扫荡 形势危急

              ③夜渡黄河 爬上山头

5、设置这些悬念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凸现人物精神风貌,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好铺垫,散文结构显得精巧,而人寻味,令读者兴趣盎然。)

五、合作探究活动二,领会主旨。

6、本文的标题为什么是“铁骑兵”呢? “铁”是什么意思?

     骑兵是他们的兵种,而“铁”从另一方面表明了他们的战斗作风顽强,纪律严明,具有坚不可摧的意志,是一支大不倒的钢铁骑兵 。这支钢铁骑兵是本文故事的主人公,作者以作品主人公为标题。

7、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为什么能打乱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 “扫荡”?(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①从我方看 1、战士 有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2、战士勇敢机智,果断用游击战术袭扰敌人。

            3、 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农民的热情) 

②从敌方看 日寇貌似强大但本质虚弱,被骑兵的马枪吓破了胆,不得不停止

              扫荡。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根据文中句子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

2、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一、复习旧知

二、探讨新课: 

1、这篇课文写了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抽生回答)

2、在这支部队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一个人呢?(班长)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班长这个人的?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描写人物有哪些方法?

(概括描写、具体描写;直接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间接描写---景物、其他人物或事物。

请从文中找出作者运用了这些描写方法来写班长的句子,并作具体分析。

(1)人物外貌描写

① “班长是个矮汉子,左腮有一条刀伤,弯弯的,像是月牙。”

讨论分析:

A、班长左腮为什么会有一条刀伤?平时我们看电影或电视里常有坏人的脸上有刀疤,作者这样描写是否表现了班长的凶恶?(学生思考、交流后,老师总结。)

  “月牙形的刀伤”,写出一位身经百战的军人的形象,脸上的刀伤是他英勇杀敌的见证。从他脸上的刀伤,我们能看出战士们抗击日寇的无比坚定的信念。

B、班长脸上的刀伤应该是挺难看的,为什么说像月牙?仅仅是形状相像吗?(学生讨论、交流后,师作结。)

    月牙是美丽的,把班长脸上的刀伤说成是美丽的,可见作者对八路军战士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② “班长的脸颊抽动着,月牙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这句话对人物的神态描写能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再明确。)

       归纳:“班长的脸颊抽动着”这一表情,可看出班长心里很激动。但到底为何激动,须与后半句嘴里所骂的话结合起来理解,这一句话可看出八路军战士对日寇的无比仇恨。

   ★思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人物外貌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这些描写都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以更好地反映人物的性格。

(2)景物描写

①“一过雁门关,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上就飘起雪来。” (学生讨论、交流后,师总结。)

    (提示:这一句景物描写,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为八路军战士出场渲染了紧张的气氛,预示他们将会遇到严峻的考验,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危险。)

②“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这一句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突出八路军。讨论:

A、星星脱离轨道与八路军掉队有什么异同?

      讨论总结:八路军掉队就像星星脱离轨道一样,离开了大部队就很孤单,但结局不同的是,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而人却能主动打游击。

B、八路军战士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再总结。)

    (八路军战士在掉队的情况下,没有放弃斗争,相反还能主动打游击。因此,可看出八路军战士对敌人的无比憎恨之情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和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

课后练习:

⒈给加点的字注音。

  陨落(     ) 惹得(     ) 骚乱(     ) 

老巢(     ) 勒转(     ) 掷弹筒(     )

⒉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      )

  宿   (    )(      ) 没  (    )(      ) 扫  (    )(      )

       (    )(      )

⒊下列词语书写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戏弄 成墙 蹒跚 接踵而至

B.巧妙 蹉跎 辍学 玷轻怕重

C.塘塞 纵横 提防 横行霸道

D.夭折 婆娑 造诣 无边无垠

⒋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左腮有一条刀伤,弯弯的,像是月牙。

B.隔河有几点火光,像是村落。

C.他们想冲过来,可是鬼子火力太紧,只好像流星一样,离开大队,单独活动。

D.原来山下模模糊糊地显出一座城,到处亮着灯,好像星星。

 

刘期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