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强
当前,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问题很多,许多人参与到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培养人、造就人、发展人的教育,而所谓的“应试教育”只是一种应试教学过程。
现代汉语大词典对“教育”一词是这样解释的 : “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教学”一词是这样解释的 : “教师把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可见,在实质上教育是一种培养过程;教学是一种传授过程。“应试”一词的意思是 : “参加招考的考试。”“素质”一词在词典中有三个义项 : ①指事物本来的性质;②素养;③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先天特点。有人将素质教育的“素质”理解为素养和能力,我认为这是比较合理全面的解释。通过对这四个词概念的查实,把它们按语法、语义规则组成短语。首先把“应试”和“教育”组成词组“应试教育”,如果我们按照它们各自的含义来综合解释的话,显然解释不通。再将“应试”与“教学”组成词组“应试教学”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相承关系。能够解释为 " 为学生参加考试把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传授给他们的过程。”再看“素质教育”这一词组,通过理解它们各自的义项,素质与“教育”有相承关系,能够表示一定的完整的意义。由此可见,“应试教育”是违背语言组合规律的。在以考试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下,不可否认,也出现了一些人才,但是,它对全体人、对全面发展人却忽视了。在传统教育下,考分是评判学生优秀的唯一标准。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上高一级学校为目的,多数人成了考试的牺牲品,这种教学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限制了学生选择的自由发展。可见,所谓的“应试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没有着眼于培养全体人的全面素质。因此,无论从语言形式上还是从其本质内容上“应试教育”之名都应该休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人们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传统教育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必然要有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取代它来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促进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能接过这一历史使命的就是素质教育。
对于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本身,目前存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正常的,有些问题只有经过广泛的争论和很多人的身体力行之后,才能得出比较清晰、正确的答案。目前,对于素质教育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我认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指培养新生一代从事社会生活、促进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的整个过程。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也完全应该走素质教育之路,只有走这条路,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我们才能真正地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目前,在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我们已迈开了步子,并且在不断地向前推进。而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至少应该做到 :
一、解放教师。对教师传统的思维模式和陈旧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让教师具备革新的思想。让教师从各种繁琐的事务中抽出身来,给他们发挥创造性的时间和空间。
二、摈弃形式主义。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一定的形式,但在实践当中,形式的东西太多,有实在内容的东西少,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却没有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要提高校长的素质。素质教育的实施,最终要靠一线的广大教师,教师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效果及发展。校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线指挥者、决策者,同时也是督导者,其作用不可忽视,以往强调教师素质的提高,而忽视了校长的指挥、决策、督导作用,造成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失败较多。因此,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素质教育的实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不能偏激、片面地探索。素质教育是要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任何一步探索都不能脱离全体、全面这一核心。如果仅从一点去探索、实践,不顾及整体的面,一味地走下去,那么,走得越快离素质教育就越远。
五、要坚持不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创新。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培养人的作用的,对一些能够提高学生素质的方式、方法,要坚持下去 , 不能够半途而废。但是,事物是在运动中变化发展的,在实践中,不能一直停留在原有的层次上,应在原有基础上朝着更高层次努力探索,大胆创新。
六、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现在,知道素质教育的人很多,口头上喊的人也不少,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却人丁稀零。原因之一是改革的阻力太多,当前最大阻力就是应试任务,许多教师为了完成应试任务不得不以本为本,手中翻的除了课本就是作业本。这就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一些措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开道,教师应主动地摆脱应试任务的压力,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人这一目标,义无反顾地走素质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