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班级】广东省陆丰市林启恩纪念中学2012级高一1班
【授课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语文必修3
【教学目标】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理清了《祝福》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鉴赏了这篇小说刻画人物形象运用的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下面,请大家找出文中对祥林嫂第一次出场时进行的外貌描写。
生:找到了,在课本第59页。
师:好,大家齐读这一部分内容。
生:(齐读)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师:(大家)读得很好,但有一个字读错了,“间[jiàn]或”不是“间[jiān] 或”。那么这一段外貌描写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通过这一段外貌描写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时候祥林嫂已经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1:饱经沧桑。
生2:落魄。
师:神情怎么样?
生3:呆滞。
师:像行尸走肉一样,已经是个很憔悴的人了。似乎主人公一出场就笼罩了一层悲剧的色彩。我们不禁要问:短短的时间内,一个原本鲜活的生命,何以迅速地变衰老了?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祥林嫂衰老如此之快?在祥林嫂沦为乞丐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辛酸故事呢?请一个同学简单地概述一下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概述时要求尽量用文学性的语言,体现出小说情节的起伏。
生4:祥林嫂本来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失去丈夫的寡妇,但是她的婆婆要逼她嫁给山墺里的贺老六,她不愿意,然后逃到了鲁镇。她在鲁四爷家做佣人,生活过得还算安稳,但是好景不长,她的婆婆找到了她,又把她绑回去,她强力地反抗,但是没有丝毫效果。贺老六的善良感动了她,她与贺老六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久之后他们生了一个孩子,生活非常幸福,然而她的丈夫得了伤寒,祸不单行,她的儿子阿毛被狼叼走了,自此失去了所有的依靠。贺老六的大伯又把房子收了回去,她没有了基本的物质生活基础。迫于生活的无奈,她又回到了鲁镇,在鲁四老爷家里继续做帮佣。因为她的生活遭遇使得鲁镇的人包括鲁四爷都觉得她是一个克夫命,看不起她,不让她碰祭祀的东西,她无法从工作上暂时地忘记心里的痛苦。而柳妈的出现更加重了她精神上的负担,使她饱受了精神上的折磨,在祝福之夜被鲁四爷赶了出去,她成了一个完完全全孤单没有依靠的人,最后在那个雪夜里孤独地死去了。
(全班同学鼓掌)
师:(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按照我刚才的要求用了些文学性的语言,也体现出了小说情节的起伏。那么此时此刻涌动在同学们心中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生:悲哀。
师:悲哀,或者说凄惨,我们此时对祥林嫂抱什么样的态度呢?
生:同情。
师:对了,这是一个苦命的女人,那么她的命运可否改变呢?造成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假如你是当时生活在鲁镇的一员,你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救祥林嫂?大家互相讨论,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讨论、探究。
(学生讨论)
生5:因为祥林嫂在那个社会已经生活不下去了,如果我遇见了她,首先会教她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因为她到最后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只想做一个乞丐,未来的出路已经没有希望,所以我会当她的心理医生。她为什么会死去?就是因为没有人关心她,而且每个人都嘲笑她,所以如果有一个人关心她的话,她会(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我会建议她,这个社会既然已经容不下她,可以赶紧离开这里。
师:大家觉得这个同学的想法可行不可行?
生6:不行。
师:为什么呢?
生6:在当时人人都具有封建思想,既然是有封建思想的人,怎么会去关心那个祥林嫂呢?
师:假如“我”是鲁镇中的一名普通百姓,那么鲁镇中的百姓,按照小说的描写都怎么样呢?
生6:市侩。
师:市侩吗?
生6:冷酷无情,没有人情味。
师:是不是冷酷无情,没有人情味呢?
生7:“鲁镇的人们都是冷酷无情”,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他们全部都冷酷无情的话,那么也不会去认真地听祥林嫂的遭遇,然后有一些(人)还会落泪。
师:他们认真地听祥林嫂的遭遇,是同情她吗?文中所描写的这些普通百姓听祥林嫂说小孩没了,被狼叼走了,他们是出于什么用意的?
生8:好奇,猎奇心理。
师:好奇,对了,猎奇心理,或者更严重地说是为了取笑她,慢慢地听多了以后他们觉得厌恶了,厌烦了,没意思了,甚至有一些人会背出“我真傻,真的……” ,因为当时的百姓都是麻木的,没有人会意识到“我”怎么样来劝解祥林嫂,(所以)此路不通。
生9:假如我是当时的一位商人,人脉比较广,即使在那个年代,我可能也会因为祥林嫂的遭遇,然后同情她。祥林嫂在鲁镇的人看来是克夫命,所以她在鲁镇受到别人的嘲笑,这是因为她生活的经历别人都知道,我觉得我可以做的就是引荐她到别的镇,或者别的地方的大户人家去做长工。因为她之所以最后沦落(成)乞丐,是因为她生活物质没有保障,如果说给她一个工作,给她一个(新的)环境,她可能会忘记这种心情,然后重新活下去。
师:引荐她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做工,忘掉她在鲁镇所遭遇到的不幸和痛苦,好不好?
生:好。(鼓掌)
师:大家都觉得这个可行是吧?可行的话祥林嫂就不会死了,可不可以呢?
生10:我觉得前两位同学都没有指出祥林嫂最终成为乞丐的根本原因,我认为生活在那个封建社会里,祥林嫂作为底层的劳动妇女,就免不了被压迫和摧残,如果我们要改变她的这一现状的话,(前面同学说的)这个方法是不可行的,因为她始终是一个底层的劳动妇女,封建社会我们可以深层地思考,里面就有压迫人的人和被压迫的人,而祥林嫂作为被压迫的人,不管她到哪一个镇,都会被鲁四老爷和婆婆那样的人压迫。祥林嫂是一个被压迫的人,那么我们只要让她成为一个压迫别人的人,这样就可以使她过上好的生活。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候,我会让她结识当时的地主,然后成为像鲁四老爷的太太那样的人,那么她就可以过上好的生活,因为我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一份子,我不可能改变推翻那个封建社会,所以说按照根本原因来说的话,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师:这位同学说得不错。我认为他是说到点子上来了,你(祥林嫂)到其他地方去,不在鲁镇,其他地方跟鲁镇(情况)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问题,鲁迅写这篇小说,以鲁镇作为一个特定的地方,作为代表。实际上他要表现的就是鲁镇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一个代表,到其他地方去祥林嫂还是(会)同样遭受这些不幸的。老师我自己提出几个方法,看你们能不能反驳,反驳要有理有据,也就是要以文本为依据。我觉得可以让祥林嫂向主人家(鲁四老爷)寻求帮助,她的婆婆派人来把她带走了,那么作为鲁家佣人的祥林嫂可以向她的主人鲁四老爷求情。这个办法可行吗?
生:不可行。鲁四老爷一开始就讨厌祥林嫂这个寡妇。
师:祥林嫂一开始踏进鲁家,鲁四老爷就对她反感,那么文中哪里体现出来?对鲁四老爷的神态小说是如何描述的?
生:皱眉头。
师:对了,为什么皱眉头呢?
生:讨厌她。
师:为什么讨厌她呢?
生:因为她是寡妇。
师:他(鲁四老爷)看到了什么知道她是新寡妇?
生:头上扎着白头绳。
师:“头上扎着白头绳”这个细节描写,从一开始鲁四老爷就是讨厌祥林嫂的,那为什么要把她留下来呢?她很会干活,比较随和,而且一方面是四婶留她下来的,另外还有一方面鲁四老爷是不会做这样的事的,不会为祥林嫂出头去制止她婆婆(带走她)。在文中还有一处地方的描写是很关键的,鲁四老爷知道了她婆婆把她带走,他的反应如何?
生11:他(鲁四老爷)说了这样一句话“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师:鲁四老爷认为婆家现在要把自己的媳妇带回去了,这是理所当然的。你(祥林嫂)作为人家的媳妇逃出来,那是不能容忍的。这条路也走不通。那么去出家吧?脱离尘俗,什么都忘掉去当尼姑,行不行?
生12:我觉得尼姑庵是不会收她的。
师:为什么?
生12:因为她捐一条门槛也要十个银元。她去出家的话,尼姑庵看她是个寡妇,应该也不会收她。
师:可能这个尼姑庵里面看中的是钱,势力。还有呢? 还可能是什么原因不收她呢?
生12:贞洁。
师:对了,尼姑庵就跟鲁四老爷思想一样的,认为祥林嫂没有守住贞操,因为她改嫁了,所以可能不收她。这是一个方面,第二呢?这也不符合祥林嫂的性格特点。祥林嫂听了柳妈说的话以后,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轮回,有魂灵,所以说让她忘掉一切去当尼姑,这也是不可行的。所以,摆在祥林嫂面前的是条条道路都充满荆棘,条条道路都写着“此路不通”四个字。下面大家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板书:探究祥林嫂悲剧原因)
师:生活在祥林嫂周围的人有哪些呢?
生:婆婆。
师:不仅是她的婆婆,她婆家里面还有谁呢?
生:小叔。
(板书:婆家)
师:还有呢?鲁四老爷、四婶,我们可以称为鲁家。还有柳妈。她(祥林嫂)沦为乞丐以后问“我”:“人死后到底有没有魂灵的?”,还有她自己。
(板书:鲁家 柳妈 “我” 自己)
师: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探讨一下,你觉得这些人在造成祥林嫂悲剧方面是不是有一定的责任?能不能说这些人中某一个人直接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有人说是婆婆导致了祥林嫂的悲剧,她第一次到鲁镇的时候生活安稳了,从外貌描写体现出来,脸上有了笑容,也白胖了。本来生活比较安定了,但是她婆婆出现了,把她绑回去,又逼她改嫁了。如果婆婆不这样做的话,就不会导致祥林嫂最后的悲剧了。那么婆婆在祥林嫂悲剧里面起到怎么样的作用呢?还有其他人呢?大家想想,(同学之间)讨论一下。
生13:从婆家来说的话,婆婆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开端人物,如果没有她婆婆逼她改嫁,她应该不会从家里逃出来,又或许她逃出来之后,如果她婆婆不要再将她绑回去,就不会造成她的悲剧了。还有贺老六的大伯,如果没有把她的房子收回去,那她在山墺里还是有一个家,也不会又回到鲁镇。另一个(方面)就是鲁家,鲁四老爷对她的态度一直是持否定的,他不断地给她压力。还有四婶,在她遭遇了第二次丧失了丈夫还有儿子之后,四婶不让她碰祭祀的东西,这在精神上是给她严重地摧残的。还有……
师:好,剩下的因素留给其他同学(分析),让大家都共享出彩的机会。
生14:柳妈给祥林嫂讲阴司故事,本来是出于好意的,她(柳妈)想要帮她(祥林嫂)寻找赎罪的办法,可她是以封建思想为指导的寻找解救祥林嫂的方法。可是这样子会增加了祥林嫂的精神负担,对她的精神更加地摧残了。
生15:鲁镇不只(有)一个祥林嫂,应该有千千万万个祥林嫂。他们可以算是一批知音,他们可以联合在一起互相鼓励,那么他们是不是就不会造成最后的悲剧了呢?所以我觉得应该是她自己的心理造成自己的悲剧。造成这个悲剧的外在原因就是别人的嘲笑。
师:祥林嫂她自己也是导致悲剧的其中一个因素,鲁迅所描绘的普通百姓的民族劣根性是麻木、愚昧,认识不到当时的这个社会(本质)。
生16:“我”是祥林嫂死的一个诱导因素,当时祥林嫂问“我”:“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灵魂?”证明她已经有想要死的念头,但是“我”对于这个答案还是模棱两可,这样加剧了她想死的愿望和心理。
师:基本上说对了,“我”没办法解除祥林嫂心里的困惑。
(板书:婆家--虐待驱赶 鲁家--精神上的歧视 柳妈--加重精神负担 “我”--无法解除困惑 自己--愚昧麻木)
师:鲁迅在其散文作品《灯下漫笔》中有这样的描述:“中国人历来只争取过两种时代: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如果我们用这个著名的论断来判别祥林嫂第一次、第二次到鲁镇来的情形,那么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来是鲁迅说的哪一个时代呢?
生:第一次是“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第二次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
师:这么一个苦命的女人,想安安稳稳地做奴隶还做不到。她有没有想要争取自己独立的人格呢?她没有,她要求很低,只想安稳地做奴隶都做不了。她想要做奴隶的权利尚且得不到,祥林嫂活着的时候备受歧视,想到死后她精神还充满了恐惧。站在人生的此岸和彼岸,她将何去何从呢?祥林嫂没有在主人的不满和众人的歧视中倒下去,也没有因为丧父丧子而沉沦,可是却因为一句呵斥声遭受了致命的打击,这一句呵斥声是怎么样的?在文中出现了多少次?是谁的呵斥声?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来,并模拟说话者的语气有感情地读出来。
生17:“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你放着罢,祥林嫂!”
师:读得怎么样?没有读出四婶严厉的呵斥语气和厌恶、反感的情感。
生18:“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你放着罢,祥林嫂!”
师:我来读一下,大家看看读得怎么样?“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你放着罢,祥林嫂!”
(全班同学鼓掌)
师:“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这时候四婶对祥林嫂摆放祭品是什么态度的?非常不满,愤怒了,完全排斥了,怎么老是不听我说。所以这才是对祥林嫂精神上的致命的打击。
这正是--“一条门槛千行泪,只为平生能赎罪。最是无情断喝声,声如霹雳震心碎。”祥林嫂是心死了,所谓“哀莫大于心死” 。(板书:哀莫大于心死)从根源上来看,造成祥林嫂心死的社会根源是封建思想。顺着祥林嫂不幸的遭遇一路走来,我们可以发现她的悲剧似乎已经无可避免,正如著名作家丁玲说过的一句话: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祥林嫂是当时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实际上在她周围的这些人也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笔者主持之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编号:J11-207)成果汇报课,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以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祥林嫂的悲剧原因作为该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本节课摒弃了以往对“祥林嫂悲剧原因”探究的标签式下结论的“探究” 方式,以“假如你是当时生活在鲁镇中的一员,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解救祥林嫂” 这一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探究。课堂上能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扉,激起学生问难质疑的兴趣,让学生在师生、生生和生本的碰撞中获得新知,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重视了结论,更重视了过程。在整节课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很浓,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深入探究,各抒己见;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时点拨,归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充当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探究仍依赖于教师的点拨,
郑旺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