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明誉
所谓的“问题家庭”指的是那些夫妻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对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的家庭。当前,经济体系已逐步完善,而道德体系却正处于破旧立新的阵痛期;物欲横流,而精神家园却一贫如洗。“问题家庭”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泛滥成灾。曾有人戏称,离婚率的上升,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标志。如果这句话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话,那么为这文明付出代价最惨重的就是每个家庭的子女。在“问题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其心理必定得不到健康的发育,其人格也必定得不到健全的培养。因此,对“问题家庭”的孩子的关注和教育,将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不可忽视的德育内容。下面就本人在这一方面的工作体验,谈谈“问题家庭”子女在校的一般表现及对其的教育策略,以就教各位同仁。
一、“问题家庭”现状调查。
笔者曾在1995、1998、2000三年对本校的高一新生作家庭状况调查,现先将数据列表如下:
内容 比例 1995年 1998年 2000年
家庭比较富裕的 65% 73% 78%
自认为家庭和睦的 85% 79% 76%
父母关系良好的 90% 84% 82%
认为家庭氛围对自己的学习有影响的 95% 93% 96%
上面的数据说明,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绝大部分小城镇的家庭正步入比较富裕的行列,但是,家庭和睦、夫妻关系良好的家庭比例却逐年降低!而且可以预见,在社会的文明程度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前,这个比例在目前一段比较长的时期内仍会呈下降趋势。这不能不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遗憾。而学生们无一例外的认为 ,家庭的氛围(特别是父母的关系)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二、“问题家庭”子女在校的一般表现。
从性格上讲,“问题家庭”的子女由于长期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压抑、沉闷的家庭环境中,性格比较内向。而且由于内心的苦闷,而又不便向同学朋友倾诉,他们常常很孤僻,不合群,独来独往,沉默寡言。对于家庭的“问题”,他们既不能超乎其上,但又无能为力,因此有时候脾气会很暴躁,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在行为上,这些家庭的子女对学习会十分地投入;但一方面,他们不太恋家,相反他们往往会有节假日或周末的恐惧症。曾有学生在周末日记里这样写到:“又一个周末到了,望着室友们个个兴高采烈地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我却心乱如麻。回家,还是不回,我心里在做着激烈的斗争……想到了父母亲没完没了的争吵,想到充满了火药味的家,我横下了心来--不回家!”这时候,学校成了他们暂时忘却不快的最好场所,学习成了他们躲避“纷乱”的最好方式。
在心理上,他们对家庭幸福、天伦之乐等话题非常敏感,在听课中,在阅读中,甚至在平时的交谈中,无意中的一句话,或一段文字都会引起他们的不快回忆和沉思,并且他们会把不快和沉思写在脸上。
这些孩子虽然也非常地遵规守纪,非常地刻苦认真,但在不正常的心理压力下,他们的成绩不会突飞猛进,反而有可能是一落千丈。
三.对“问题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 倾听学生的心声
一般来说,由于“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学生是不愿意把自己家庭的“问题”告诉他人的,包括朋友和老师。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和每一个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的心声。这里,一方面需要班主任要有较强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敢于倾诉,敢于有所托付,视之为知己;另一方面,又要建立畅通的交流渠道,让学生方便地诉说。我的通常做法是:一、利用自己上语文课之便,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式的随笔,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拘一格,只要是真心话,皆可入文;二、少开大而空的集会,多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谈学习,谈生活,推心置腹,无所不谈。在学生的个人随笔本上,他们敢于写下秘密;在与老师单独交谈时,容易产生信任感,从而敢讲真话。从这两个渠道,我得到了很多学生心灵深处的东西。
2. 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防患于未然
家庭、学校、社会,构成德育工作“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联系的方法有家访、发联系卡、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在联系的过程中,班主任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就是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大力宣传家庭和睦对学生成长的重大意义,并促进家长们努力地建立一个宽松、民主、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家长们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有效地防止某些家庭隐患的爆发,给学生成长提供环境保障。
3. 对家长动之以情 ,缓和家庭矛盾
一旦发现由于家庭问题而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作为班主任就应该马上尽其所能地进行调解。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由于孩子的成长始终是家长们情感天平上最大的砝码,所以此时班主任的话便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班主任也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身份,金刚怒目式地说理,一般来说,效果不佳。而从学生的角度来对家长动之以情,可能会有明显的效果。我的做法一般有三种:一是鼓励学生要及时地与家长交流,或面对面的交谈,或以写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强化孩子在家长心中的地位,从而使父母双方能握手言和;二是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在公开场合宣读学生的随笔(当然是感人至深的那一类),旁推侧敲地提醒某些家长,这样可以不动声色地让一些家庭矛盾偃旗息鼓;三是在前两种方法均无效的情况下,班主任再与家长当面就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交流意见,力求家长会深明大义,一改前非。
4. 对学生导之以理, 保持良好心态
在做家长思想工作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也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此时是学生最需要关心的时候。由于青少年学生涉世未深,但感情丰富,因此班主任要从事理上加以很好的引导,尽量地让学生明白不能因为生活道路上一时的阴霾,而影响了人生的光明前途。至于引导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班主任一定都会有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里就不再赘述。
20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