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晚报记者张勤报道:近日,郑州的彭帮怀老师在阅读2013年秋季上市的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新版课本)后,将书店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了法庭,因为他在书中发现了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有的是错误,有的与课标不符,归结起来有30余处。目前金水区人民法院已经立案。
因为教科书上出现错误,书商和出版社被告上法庭,而且人民法院已经立案,这样的事情很少听说。其中折射出来的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自是不必说。更多想说的是关于教科书编写我们该有的态度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问题。
教材,特别是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是学校教师用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依据。虽说这年头鼓励进行校本教材和地方教材的研发,可是毕竟人教教材是教师们“抓纲务本”的本。在教学过程中,是最具有权威力量的教学依据。它关系到知识的传播,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可千万不可等闲视之。
我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一定要抱着严谨治学的态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可是看看,教材中的那些硬伤,是很让人汗颜的:如将“沐浴”写成“沭浴”。彭老师说,他在新版课本中发现了一些错字和别字,这些都可以在字典和词典中得到证实。例如,课本第20页第4课《散文诗两首》一文的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有“沐浴”一词,“沐”字书写成左边为“氵”,右边则是“术”。“现代汉语中没有这个字,同时与前面的课文《金色花》中出现的‘沐浴’相冲突,到底哪个对?这分明是一个无中生有的错字。”经过证实后的彭老师这样说道。如果我们的编选人员多点小心,关注一下细节,这个错误是不应该有的吧!
我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还应该不断提高编辑的素养。看看教材中的常识性错误吧:例如课本第187页《过故人庄》一文的注释8为“【重阳日】九月九日重阳节”。他认为,此处应当清楚地标注农历的九月初九,因为阳历九月九日并不一定是重阳节,这样标注会误导读者。
简单的知识出现错误,只能说明我们的编辑素质亟待提高。不能让我们教师学生心目中神圣的教材出现笑谈哦!
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