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的语言的特色 教师随笔

发布时间:2016-1-19编辑:互联网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新闻特写,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 一件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报道者内心情感是激动、自豪的,考虑到国与国关系,但有些情感得也不能十分露骨,用语也就十分讲究艺术。精炼、含蓄,简洁、平实也就成了本文的语言特色。

一、通过写景来抒情。

原文第二自然段有“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第六自然段有“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对环境雨的描写衬托了英国人失落无奈的心情,也有暗示雨过天晴,香港回归后会有灿烂的明天的作用。

二、通过对比来抒情。

“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费尽心思的苦心经营,最后人去楼空,变成陈迹,昔日的辉煌成为历史。

“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平实的语言强烈对比,昔日的嚣张一去不复返,包含作者对长达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

三、通过一语双关来抒情。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中国有句谚语:“从哪里来,就从哪里去”,表达对来者的不欢迎。此句表达了对英国殖民统治者的痛恨。

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是第一代资本主义帝国,当时象美国、印度等东西方国家都是其殖民地,一天24小时太阳总能照到其及其附属国,因此,称其为“日不落帝国”。文中把降港督旗帜的号角声称为“日落余音”,把添马舰军营东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一语双关,是最好的讽刺。

四、通过介绍背景来抒情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这一背景知识,用精确的数据,交代英国殖民统治的时间,说明那段历史刻骨铭心,永世难忘。期间,多少期盼、多少辛酸、多少苦楚,难以言尽。终于熬到头了,心中无限感慨,溢于言表。

五、通过仿拟标题来抒情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可以看作是仿拟毛主席的《别了,司徒雷登》和英国军歌《统治吧,不列颠尼亚》而成。这有点如同古诗的用典,语约而意丰。一个“别了”貌似有礼有节,轻蔑之情、自豪之感暗喻其中。“别了,不列颠尼亚”与“ 统治吧,不列颠尼亚”反义对举,立场鲜明。现实的别了,不正是对侵略者有力的讽刺吗?

本文的语言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看是平实,实则让人心潮起伏。很值得让人学习。

 

魏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