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教案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5-7编辑:互联网

学 习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法

选择 诵读法、讨论法 课型 新授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是否采用

多媒体 是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52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1.简单介绍唐诗的类型。唐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五言和七言),律诗(五言、七言和排律)。2.介绍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边塞诗(见媒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一、出示教学目标(见上)

二、学法指导(媒体出示)

1.动手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或心境。

2.听媒体朗读后,反复读诗(注意节奏和感情)。

3.精读全诗,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4.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情感。

5.熟读成诵,品味诗歌语言。    

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1.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媒体出示)。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有“诗佛 ”之称。

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2.听媒体朗读(注意节奏和感情),然后学生反复读诗。

3.赏析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意境。

.学生齐声朗读全诗。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 1.激趣引入(见媒体)。

2.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学习的重、难点。

3.媒体出示学法、提出学习要求,做相应的学法导。

4.巡视、指导学生学习。

5、放朗读录音,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感情。

1.了解唐诗的类型及-边塞诗。

2.认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

3.看投影, 掌握学习步骤及方法,明确学习要求。

4.查阅配套练,了解作者及背景。

5.学生听录音,掌握停顿的节奏,朗读诗歌。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事、景、情;并结合注释,理解全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明确: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提问①:“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明确:“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提问②:说说这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让学生说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含义。

含义: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5.“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这里“在燕然”是不是说都护真的在燕然山呢?

提示:这是引用典故,汉朝的窦宪在燕然山打仗胜利后在石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五、学生讨论,更正,老师指导点拨

1.谈谈本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明确:借景写出了自己孤寂的感情。 

2.自主探究、品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美,并通过你理解,用简笔画把此景画出来。

六、当堂练习(见媒体)

全班齐诵全诗,并背诵。

七、板书(见多媒体)

6.多媒体出示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理解句子的含义。

7.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发言。以鼓励为主。

8.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归纳总结,适时板书。

9.组织学生练习,督促、辅导后进生练习。

6.学生讨论,互相交流,掌握句子的含义。

7.针对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思考,举手回答。

8.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共同解决。

9.学生自主练习,然后互相检查学习效果。

作业设置     1、背诵全诗        2、把这首诗改写一篇散文。

思 等级评价

(A/B/C/D)

 

刘占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