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的经典 教师随笔

发布时间:2016-6-18编辑:互联网

            作者:湖北麻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陶建军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据某作家的唐诗本事里说,张继写这首诗,正是名落孙山之际,满腹幽怨地回家的时候。客船经过苏州,夜半时分,看到晚秋深夜的江面景色,听到远处寒山寺传来的隐隐约约,飘渺悠扬的夜钟,一时诗情奔涌,一挥而就这首千古名篇。

    千余年过后,我们再去探究当年张继是否真的是在落榜之时,写作这首诗歌,好像已经没有必要。但是从诗作的意象来看,当时定时愁苦不堪。“乌啼”在传统文化中是不祥的代名词的,而“愁”更是直抒胸臆。当年的张继是在愁苦烦闷中成就了这首诗的。他可能万万没有想到,这首只有区区28字的绝句,竟然流传千古,脍炙人口,成为了不朽。今天当我们游览苏州名胜--寒山寺的时候,没有人不去看看张继那尊坐像,没有人不即兴吟诵被铭刻在石碑上的《枫桥夜泊》。

    历史上的张继是做过不下的官的,也许他曾经很有政绩,也许他曾经有很好的官声,也许他无限忠诚于事业……可是千年之后的今天,这些都很少被人提及,人们知道的张继,就是那个写了《枫桥夜泊》并且因此成就了寒山寺的诗人。然而即使作为诗人的张继,也不像有些诗人,鸿篇巨制,连篇累牍,所有诗作传世。他留给人的诗作很少。可是数量并没有影响诗名,他是不朽的。

    我想起了乾隆,他是中国历史上写作诗歌最多的人,他的《御制诗》存诗四万余首。可是今天,我们除了记得他的经天纬地和奇闻异事之外,我们有谁还能记诵他的那首诗?我们的文化需要的经典。

    我还想起一个故事:有一位女作家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匈牙利的年轻作家。女作家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他认为她只是一位不入流的作家而已。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

“请问小姐,你是专业作家吗?”

“是的,先生。”

“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呢?是否能让我拜读一两部?”

“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

男作家更加证明自己的判断了。

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么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了,请问你出版了几部?”

“我只写了一部。”

男作家有些鄙夷,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飘》”女作家平静的说。

那位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

女作家的名字叫玛格丽特米切尔,她的一生只写了一本小说--《飘》。

    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不需要人们有意的鼓吹炒作,也需要什么人为的树碑立传,它需要的是时间的大浪淘沙。成就经典,也不需要刻意为之,或许就是在“不经意”之间,成就经典。

    当然,这种不经意,并不是随意涂鸦,兴口开河,兴手拈来。张继那首诗就告诉我们,要有真情实感,要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经典不在多,经典也不在长,经典在于“真”--真实、真情、真话!

 

陶建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