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16-3-5编辑:互联网

 编号:   主备人:     初审人:        复审人:    授课人:           

第    周星期         第     组     预习评价:         整理评价:    

22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2: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阳光参与,激情展示。

【自主学习】

一、 自读并背诵课文 

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合作探究】

1、 面对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安陵君和唐雎的理由各是什么?何异同?

2、 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3、 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面对唐雎列举哪几个典故?目的是什么?

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5、 本文主要通过什么刻画人物形象?安陵君和唐雎各是怎样的人?在文中找出依据。

【拓展延伸】唐雎凭自己 的三寸不烂之舌保住了安陵一时,却保不住安陵一世,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国家如何才能真正摆脱强国给予的屈辱?

【我的疑问】

【总结反思】

【当堂测验】

一、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C、①徒以有先生也      ②以头抢地尔

D、①此庸夫之怒也      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①轻寡人与          ②尔安敢轻吾射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发闾左谪戍渔阳         (2)度已失期                

(3)会天大雨              (4)宜多应者               

 3.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                                                                           

必然性:                                                                       

 

黄原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