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班集体建设中,许多班主任按照班集体结构要素在建设,但还常常碰到一些困惑问题,就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集体产生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应该在集体建设的全过程中,教师集体要想法设法满足学生合理的、正当的需要。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活动的动力源泉,也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而且应该把需要看作是从心理学阐明个性的基础,它在班集体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作为教师集体,不仅要从心理科学理论的高度上来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而且要对青少年需要现状作一定的调查,便于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针对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满足个体需要,这将是在班集体建设中德育工作重要途径的突破口。
关键词:个体需要、个性、满足、意义。
前言
学过心理学的老师都知道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活动的动力源泉,也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而且应该把需要看作是从心理学阐明个性的基础,它在班集体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对学生而言他们也是有获得安全感、得到关爱、受人尊重、求知、求美、求乐,实现自我价值等基本心理需求。学生在班集体内能得到尊重、关爱、自由、安全、愉悦的集体心理氛围。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种最好的保护剂。同时,学生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能在关爱、尊重他人和承担集体责任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人格上的自尊感、成就感。在集体交往中,每个学生能排解不良情绪,调整自己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在同学之间相互理解中获得心理上的支持,感受到集体的精神力量、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意义。
作为教师集体,不仅要从心理科学理论的高度上来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而且要对青少年需要现状作一定的调查,便于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针对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满足个体需要。
一、问题的提出
在班集体建设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一个现实性问题,平时常听到有的学生自卑感严重,学习上失去信心;有的感到很孤独,觉得人际关系冷漠;有的同学在班级里自认低人一等,不能抬起头来做人;有的学生不能展示才能,认为“英雄无用武之地”等等。上述所及,实际上揭示这样一个问题:在集体形成过程中,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潜能没有得到开发,情绪没有得到调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班集体建设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他们的主观愿望和需要。不仅是指生理上的需要,更包括心理或精神上的需要。有的心理学家指出:需要是个性的基础,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得以发展和形成。北师大教育系肖川教授撰文指出:“肯定人的精神自我,精神生命,精神需要的存在,是对人的独特价值和人的尊严的肯定;是对人性中光明与正义的乐观的祈盼。”我们在实践中也知道,在班集体建设中没有精神自我、精神需要、精神生命的存在,即没有个性的充分发展,集体也不可能提升到一个新阶段。为此,我认为,在班集体建设中,如何自始至终把满足学生的需要放在班集体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来研究,将是加速班集体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班集体建设中满足个体需要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一个人生长的需要,是依靠自己和集体环境里实现的。作为正常人的个性总是健康的富有生气、蓬勃向上的,作为学生来说也不例外,追求向往自我实现,始终是一个人成长的主流。在班集体中,要控制阻碍学生自我实现的不利因素,要充分利用能激发自我实现的积极因素。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集体才具有特色,学生才具有特长,具有个性化,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个性和谐是指个人与社会、自然和自我等方面关系的和谐,它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个性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活动和交往逐步形成的。
班集体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平台。班集体给学生提供的不同责任岗位和不同角色,能促进个性情感、能力、行为等方面发生积极变化;班集体举行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能让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发挥个性创造力;班集体内各种评价有利于学生形成客观的自我意识,唤起积极的自我价值追求,从而促进其个性和谐健康发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为个性健康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内涵,创造良好的环境。朱小蔓教授认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未能很好地培养人的创造性,存在着大量扼杀学生创造性的现象”。一个好的班集体应该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创造力得到培养,学生有自主管理的空间。
就学校来说,我们多数教师往往埋头于自己学科教学进度的快慢,测验成绩的好坏,却忽视了学生在校内外,课内外萌发的各种内心需要,这无形中影响了班集体形成的进程,阻碍了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
有一位学生从小学到现在,从来没有在班级里担任一定的职务,深感无地自容,走路抬不起头来。有一天,午休的时候,我看到有四、五位同学在出黑板报,问到你们想不想当班干部,这些同学齐声回答:“谁不想啊!可是我们的成绩在班级里是中等,老是选不上。”又问:“没有选上,有什么感觉。”回答说:“当然心里感到不好受,家长老是说我们没出息。”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集体中合理的社会地位的需要一旦受挫,则会产生自卑,软弱无力,心理脆弱等情感体验,严重影响他的自尊性的形成,从而也使他游离于集体之外,或成为一颗“孤星”,在群体的时空中闪烁着暗淡的光,或许成为一只孤雁,离群远飞“他乡”。
“人性不同,各如其面。”每个学生各有其所长,即使最差的学生也有别人所没有的闪光点,而且每个学生都有张扬自己个性,发挥自己特长的强烈愿望。现在,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班级之间很少有特色差异,班级中学生与学生之间,除了在学习成绩上有明显差异之外,个体之间特长上的差异一般不是很突出,大部分同学表现平平。原因有:一方面我们做教师的缺乏对学生了解;另一方面也尚未注意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露一手”的机会。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之所以不能像天上的繁星那样闪烁,我们应意识到要把班集体建设成为优秀集体,就必须以班集体作为教育工具,创造各方面的条件,充分满足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需要,一旦把学生潜在的个性唤醒,转变成现实的个性之日,也是优秀班集体形成之时。
三、班集体建设中满足学生需要的应对策略和思考
我在将近一学年的调查中,了解到当前初中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同学间相处时,情感上能相互融洽,有共同的语言。
2、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肯定、鼓励、受到别人的尊重。
3、在班级里有良好的竞争的氛围,形成适度的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自己,激励自己。
4、想学到更多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工作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打下基础。
青年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育苗、养花、治病者的对象都不象教师所面对的工作对象那样富于变化,难以认识。教师治的是心病,心病是个难以诊断和认识的病,要治好心病,第一步当然是要认识心,知道心,即育人先知人。”也就是说,只有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了学生的所需所求,不仅能使我们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传递对学生的关爱,使教育转化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而且也可以促进个性的张扬和完善。
班主任在多方了解的基础上,洞察到学生行为背后--心灵深处正当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以此为切入点,利用班级集体的教育力量,创造条件,尽可能满足学生这一可贵的个性需要,为他们特长的发挥,兴趣的追求寻找到一个释放点,找到了在疏导中育人的正确途径,无疑这样做,大大促进集体的凝聚力。
在班集体建设中,创造条件,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个体的需要,就能调动每个学生投入班集体建设的主体参与性,把自己当成集体的主人。这样集体建设才有群众基础,集体才能巩固和发展。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学生需要得到满足能产生意想不到功能。
总的说来,班集体建设的任务,就应利用班集体这一教育工具,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特别是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和愿望提供条件和手段。要满腔热情地关注和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在课外活动中内心的多种多样需求,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开展适当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各种层次中的需要,以此来激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使全面发展以每个人的特有方式表现出来,为培养出各具特色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