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默默耕耘的教师们

发布时间:2016-7-16编辑:互联网

 

中国教育报     2001-10-16     记者 肖铮 林菁 

 

  山沟沟里书声朗 

  汽车从陕西周至县马召镇进入秦岭,沿着一边是峭壁突岩、一边是深壑陡涧的108国道行驶两小时,记者终于到达了采访目的地。青山叠翠,环绕着三排旧房。这就是周至县板房子中学,它容纳了板房子、厚畛子、沙梁子、小王涧、双庙子、安家歧等6个乡镇的110多名初中生,是这山区方圆百里惟一的一所初级中学。 

  校长陆金堂本来是平原上一所中学的数学骨干教师。1995年,他主动要求进山任教,这一干就是6年。6年里,曾有多次出山的机会摆在他面前,都被他拒绝了。 

  教师赵佑君已经进山10余年了,如今年届知天命。远在山外的家由于缺少这个当家人,多次发生不如意,他不是没有“调出去”的想法,但再三斟酌后还是留了下来:“山里的娃娃需要我。” 

  同样的理由也让板房子中学最年轻的教师胡红军爱上了这个闭塞、贫穷的地方。18岁的胡红军2000年刚从师范毕业,手里拿着中专毕业证书和一张读中专期间靠勤奋攻读换来的大专毕业证来到板房子中学报到,担负起3门主要科目的教学,并担任了初一班主任。 

  …… 

  15位教师在这深山中默默奉献,他们为了什么?一位叫董鸿昌的教师说:“也别把咱几个穷教书匠拔得太高,一句话,当你身临其境,真正体验一下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那一份渴望,你也就不由得不真诚了。” 

  板房子中学有贫困生40多人,其中特困生20人。110余名学生中家最远的离学校有50多公里。山区的贫困使得他们时刻面临着失学,求学机会就显得尤为难得。 

  刘任文、刘兰兰兄妹俩的家在厚畛子镇姜家坪村,离学校约35公里。这对兄妹一直处在辍学的边缘。上学期末,父亲要让妹妹辍学,而刘任文却决定要把机会留给他疼爱的妹妹,自己休学回家。 

  “要不是教导主任董老师,我这一学期就真的失学了。董老师暑假追到了我家,一次、两次、三次地跑,又帮我们兄妹出主意、想办法,我们才又重新回到了学校。” 

  胡红军说:“我有从事教育事业的热情,但热情的维持和升温都多亏了学生。看着学生们那么努力、勤奋,如果我不全身心投入,怎么对得住他们?”(薛振宇 本报记者 柯昌万) 

  在美的创造中成长 

  4年前,湖南醴陵市小学共有3217个教学班,但只有专职美术教师6人,其中小教高级、小教一级各1人和3人;4年后的今天,全市小学教学班数减少到2616个,而专职美术教师却增加到59人,且其中35人有大专以上学历。前后差别为何如此之大? 

  “没有小学美术‘开发式’素质教学模式这个国家级课题的实验研究,就不会有这种现象出现。”醴陵市教育局局长曾隆刚以一句最简洁的话来回答记者的疑问。 

  醴陵实验小学有个叫王建军的美术教师,1997年秋,他根据自己10多年美术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以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开发学生审美创造力为宗旨的“开发式”小学美术素质教学模式,自编乡土教材,让陶艺进课堂。也许,这是改变全市小学美术教学薄弱状况的好途径?市教育局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立即成立了以副局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和以王建军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从1998年9月1日起在全市城乡12所学校正式开始了实验研究。参加实验的13名教师,平均年龄仅23岁。 

  “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我们校园内外随处可见的牛肝石。它有什么特点?根据它的特点,我们能不能用来雕刻呢?”记者来到这个市的东富乡四杨中心小学,正赶上22岁的美术教师易玲在给学生讲“牛肝石雕刻”这一课,记者搬条凳子坐在门口,从头至尾听完了这节课。她先是让学生欣赏了自己带来的几件牛肝石雕刻作品,与学生们一起分析这些作品的美之所在,接着介绍了几种雕刻技法。身边随处可见的石头还能雕出如此漂亮的造型?学生们兴致勃勃,不等老师讲完,便人手一块石头自己动起手来。只一会儿,每个孩子的桌上就出现了一件栩栩如生的雕刻品。“这样的美术课孩子们特别喜欢。”易玲告诉记者,她自己也因为喜欢上了王建军的这个课题,主动由语文教师改为美术教师。 

  课题组中,像易玲这样茁壮成长的教师还有许许多多。“教研课题确实大大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采访时,曾隆刚还扳着手指头向记者介绍:在进行实验的3年里,13名实验教师的课有三堂课获省一等奖、9堂课获市县一二等奖;公开发表论文6篇、优秀教案26篇,还有36篇论文获奖;他们指导的学生美术书法作品有181件获省一二等奖,40件获市一等奖;教师自己的画也有18件获奖。(本报记者 李伦娥) 

  深情书写新篇章 

  1997年6月,刚届不惑之年的付贤智面临着两个重大选择。由于在光催化领域的突出贡献,付贤智在美国已经拥有令人羡慕的一切:丰厚的年薪、优良的科研环境、舒适的生活。然而,祖国的一切,总是牵动他的心。他忘不了故土的养育之恩,也忘不了鲜红党旗下的誓言。他强烈地感受到大洋彼岸对他发出的深沉、殷切的召唤。付贤智决定,携妻带儿回到母亲怀抱,在福州大学开始书写他人生的崭新篇章。 

  付贤智一到福州大学就以满腔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在校党委和院长魏可镁的支持下,他克服了许多困难,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光催化研究所,并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光催化功能材料及系列产品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研究。 

  光催化是近10年才发展起来的学科,有些机理和现象尚未得到完全清晰的解释,产业化实施难度很大。付贤智带领科研人员顽强攻关,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辛劳。经常为了检验一个数据,为验证一个结果,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一呆就是数十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他的晚餐和午餐经常在实验室里用快餐、方便面对付,而他的家离实验室仅300米!付贤智的出色工作,使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成为我国光催化领域高水平的核心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并带动和促进光催化研究成为目前我国化学学科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短短几年间,成功研制出固体超强酸高效光催化剂、多功能光催化空气净化器、多功能自清洁陶瓷、自清洁抗雾玻璃等光催化系列产品。 

  付贤智深知,一个科研工作者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科研究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必须探索科研成果与产品开发的结合点,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光催化高新技术产品研制开发和产业化,付贤智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他的努力下,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与万利达集团联合组建了漳州优科光催化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了多功能光催化空气净化器,较好地解决了困扰人们多年的室内空气净化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付贤智的杰出成绩,2000年他被福建省教育厅批准为“闽江学者计划”首批特聘教授,今年“五一”当选福建省十大杰出职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