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范文--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

发布时间:2016-8-9编辑:互联网

内容提要 在作文教学中,使用学生范文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范文其实就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充分挖掘其激趣功能,让学生范文成为每次作文的样本,成为催生学生创造个性的引擎,成为阅读对话的起点,成为教师教学和研究的依据和素材。

关键词 范文 课程 资源

上初中时,作文讲评课上,老师常常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这在当时,极大地激发了我浓厚的写作兴趣;也给其他同学留下深刻印象,作文中的“名言佳句”在多年以后同学聚会时,竟然还有人偶然提及。当了教师以后,我就如法炮制,饱含感情地朗读着一届届学生的范文,居然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当读完一篇范文,往往会赢得一片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学生们对作文的恐惧感、厌恶感逐渐消失了,他们写作的自信也慢慢树立起来了。特别是那些范文的作者,更是倍受鼓舞,往往因此成为了文学爱好者,他们与我的感情也增进了一层,毕业后多年还与我书信往来。

由此可见,学生范文在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的确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以上所叙,就是对这一价值无意间发现利用的典型例证。只是以前很少有人对它进行理性地探讨和研究,也很少有人对它予以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

从新课程视角看,学生范文其实就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传统观念以为,课程资源主要指教材、教学参考和教学辅导用书等,这种课程资源固然有它不可取代的作用(如教材上的“定篇”,都是世界和民族的优秀的、经典的文化和文学作品,学习这些作品本身就是语文课程的目的之一),但是它内容单一,编选时围绕知识能力考虑得多,而没有关注到学生学习时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和方法过程等多个维度;加之课文内容静止陈旧,缺乏时代气息,都是些高高在上的大家之作,远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因而让学生敬而远之。新课程资源观主张课程资源的拓展和整合,并且认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不只是教育机构和出版机构,还可以是学校、教师、家长、社会机构等,特别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是课程的创生和开发的过程”,“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范文,正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己生成的,可资下一个教学过程利用的鲜活的资源。它是学生自己创作的,因而是学生能力水平的体现;它是学生真实生活的体验,是学生身边成功的范例,因而并非高不可攀,更具有示范性和激励效果。因此,学生范文是一种与传统课程资源并存,而更鲜活生动的课程资源。

学生范文,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资源,大有挖掘利用的必要和潜力。

首先,让其激趣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就要考虑到范文的利用,考虑到范文选择的公平性,所选范文的原创性和代表性,这能使学生心服口服,强化范文的激趣功能。作文批改时,教师要粗览全体学生的作文,不要漏掉一篇好作文,有多少好的选多少,没有就不选。对初选的范文要精心批改,并与学生面谈,以鉴别是否原创作品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慎重选出最具独特性、创造性、代表性的范文。讲评作文时,要寻求新途径扩大范文的传播范围,增强范文的传播效果。常言道“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作文讲评也应遵循这一激励性原则,对范文进行大张旗鼓地宣扬,而对作文中的倾向性问题则只须点到为止。可以以声音媒体去传播,如让作者自己或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或教师在全班读,无论谁读,都应尽可能读得声情并茂,读出效果。还可以在全校升旗仪式上演讲,在诗文朗诵会上朗诵,在校广播室播出。还可以用书面文字传播,如在专栏、板报、文学社刊上发表,甚至推荐在报刊上发表。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打印,以电子邮件投递,或作为“博客”的内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又推动了多种课外兴趣活动,锻炼了学生多种能力。

其次,让范文成为每次作文写法的具体诠释和活生生的样本。作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种能力,确实有个借鉴、模仿、创造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最忌讳脱离实际,空讲写作方法,而应该以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为实例来让学生揣摩、模仿,进而启发学生去创造。阅读教材中的选文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很好的便利,它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学生范文有点像教材中的“例文”和“样本”,但不同的是它比教材中的“例文”和“样本”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水平上都更切近学生,是写作困难学生登上“例文”“样本”的阶梯,因此更便于学生模仿。作文前集中指导时,读一篇上届学生的范文,以抛砖引玉,或作文后讲评时读一篇本次范文作为样本,远胜过讲许多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之类的空话。讲评时可以把范文打印出来,分发给全班学生,让每位学生对照自己作文,围绕该次作文训练重点写出心得和看法,在全班讨论。最后集体修改范文,形成这类作文的一般套路和规格,让学生写作有例可依。

第三,让范文成为催生学生创造个性的引擎。大凡范文往往都有它的独特性,这不仅仅体现在立意、选材、构思和语言上,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者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探索生活的策略,蕴含着极其可贵的创造个性的萌芽。教师的责任就是发现它,发掘它,弘扬它,彰显它,让作者创造个性得到张扬,让听者受到求异思维的启发。为了凸显这一点,教师可有意识选择几篇内容写法迥然不同,各有千秋的文章在全班对比朗读,并且让全班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点评,引导学生从求同模仿走向求异创造。

第四,让学生范文成为阅读对话的起点。目前的阅读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对课文的讲解,缺乏自己个性化体验,效果可想而知。而学生范文,作为学生真实生活体验的结果,教师若能引导他们适当地与阅读文本相联系,从自己个性化体验出发与作者对话,必然能读得主动、有趣、独到、深入。例如,在进行某篇课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有意识引导学生调动起读过的有关范文或自己作文中的类似的生活体验,与文本作者商讨,研究,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生成,从而自我建构,达到个性化鉴赏评价,甄别吸收的目的。

第五,让学生范文成为教师教学和研究的依据和素材。把历届学生的范文积累起来,装订成册,就是一本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与多年的作文批改记录结合,既可用于今后作文教学的指导,又可作为教师研究特定学段学生写作水平、思维特点、心理特征等的第一手材料,可谓一举两得。

学生范文是语文教师必须做的工作--作文批改--的副产品,既经济易得,又鲜活实用,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养成一种积累的好习惯即可。学生范文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

 

王国强

上一篇 下一篇